壹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很快就到了西四路中段的糧庫門前。這個糧庫占地123畝。分為東。西二區以西三路為界。儲存的小麥。大豆。玉米和其他谷物。
我們先去了東區,沿著中空的鐵梯爬上了6米多高的糧庫。進了倉庫,小麥的味道壹下子鉆進了我的鼻孔。哇!裏面全是小麥,糧倉都快裝滿了。工人叔叔用耙子把小麥耙平,耙子耙出的邊緣排列均勻整齊。這個倉庫真大!長20米,寬15米,高6、6米。壹個倉庫可以裝6噸糧食,如果用汽車運輸的話,可以運1多輛車!解說員阿姨告訴我們,他們用“熏蒸”的方法除蟲,吹風機吹,這樣就不會發黴了。
我們繞著倉庫走了壹圈,然後出去了。下了鐵梯,我們又看著機器運輸玉米。壹輛裝滿玉米的車讓玉米從小口裏掉下來。隨著機器發出的“突突”聲,玉米正好落在傳送帶上,傳送帶像電梯壹樣把玉米運送到倉庫。
很快,參觀時間結束了,我們開車慢慢回學校。壹路上我都在想,糧食從種子到成熟,從儲藏到加工,有多難!這期間有多少人辛苦了,這讓我想起了沈李的詩《悲憫農民》,“鋤草時已晌午,飯粒難吃”。以後壹定要珍惜和愛惜糧食。
15七月的早晨,陽光明媚,老師帶領我們乘車參觀渭南直屬中央儲備糧。壹路上大家都有說有笑,車裏充滿了笑聲。
不壹會兒,我們來到了糧庫門前。“中央儲備糧渭南直屬庫”的鍍金大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汽車進入庫區,兩排高大的糧倉出現在我們面前。糧倉的墻壁都是淡黃色的。每個糧倉上都只有小小的窗戶,壹扇大鐵門緊鎖著,讓人感覺非常肅穆。
車子穿過西側,來到東側。下車後,我們沿著樓梯來到了糧倉的內部。我們排隊,講解員阿姨給我們講了糧倉的情況:糧倉總面積約123畝;谷物每四年更換壹次;壹座糧倉長約20米,寬15米,高7米...聽著這些數字,學生們不禁驚呼。
伴隨著驚呼聲,我們來到了糧倉,看到糧倉裏堆滿了小麥,都快碰到房頂了,只好彎腰前行。“這些小麥有6、6米高!”我不知道這是誰說的。我大吃壹驚,心想:這個糧倉只有7米高,這些小麥卻有6、6米高。將儲存多少噸小麥?我不信,就把手伸進去,夠不到盡頭。我們繞了壹大圈,從糧倉出來。當我們出來時,我看到了鐵樓梯。我很害怕很害怕,害怕自己會掉下去。於是我雙手小心翼翼地扶著欄桿,雙腳緊緊壓在臺階上。下來後,我們看到壹輛大卡車停在壹條傳送帶旁邊。食物從貨車出口落在傳送帶上,就像坐電梯從壹樓到二樓。
參觀歸來,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才真正體會到“鋤草時是正午,汗水順著泥土往下滴。”誰知道“每壹粒糧食都是辛苦的”是什麽意思。
第三篇:參觀糧庫作文2017 7月16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乘車來到渭南市西四路中段渭南直屬中央儲備糧。
車子緩緩駛入西部庫區,道路兩旁高大的糧倉壹直陪伴著我們。出了西,穿過西三路,我們又來到了東,下了車,壹位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他向我們介紹了這個非常大的“社區”。這個庫區占地123畝,壹個* * *,有33個糧倉,每個糧倉能裝近7噸糧食,糧食四年輪換壹次。工作人員耐心的給我們講解,同學們聽的很認真。這時,壹個四年級的同學問:“阿姨,這麽熱。我覺得糧倉裏面的溫度比外面還要高。糧食會變質嗎?”大媽笑著說:“溫度太高,我們就用風扇給糧食降溫。如果濕度太高,我們會用鼓風機把糧食吹幹,以防發黴。”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我才知道要把食物儲存好是多麽的困難!
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我們跟著鐵梯進了糧倉。裏面全是麥子,麥子都快被房頂夾住了。整個糧倉就像壹片小麥的海洋。我忍不住蹲下來,抓了壹把小麥,仔細觀察。麥粒飽滿,呈黃色,像金子壹樣。很小,幾乎像壹粒米。這時,工作人員又告訴我們:“這個糧倉長20米,寬15米,高7米,儲糧能力為七噸。聽了這壹組數據,我的內心是震驚的。哦,我的天啊!這麽多食物要到猴年才能吃!正想著呢,姑姑告訴我們,這裏的糧食是國家儲備的,用來應對災害,不能隨意買賣,調撥必須經過政府批準。我突然明白了,是國家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走出糧倉,下到地面,我們看到壹輛大卡車正準備把小麥卸下來放進糧倉。只見小麥從卡車的小漏鬥裏流了出來,所有的小麥都上了“電梯”,突如其來的機械聲伴隨著小麥進入糧倉。
參觀結束後,我們依依不舍的上了車,離開了這個HTC的“社區”。參觀完糧倉,才知道糧食上桌不容易。他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所以,我們要節約每壹粒糧食,做到節約糧食,珍惜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