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經濟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原因。第壹個原因是宏觀環境寬松,有炒作的資金來源。泡沫經濟發生在國家放松貨幣政策,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階段,社會經濟表面上繁榮,為泡沫經濟提供了資金來源。商品經濟具有周期性增長的特征。每壹輪經濟蕭條過後,政府往往會降低利息,放松貨幣政策,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以啟動經濟增長。壹些手裏有資金的企業和個人,首先想到的是把這些資金投入到有保值增值潛力的資源上,這是泡沫經濟成長的社會基礎。從1955-1985,日本完成了經濟騰飛,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手裏有錢的日本企業和居民都相信“土地神話”。日本是壹個多山少平原的島國。土地在日本已經成為稀缺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城市面積在增加。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等土地投入的增加,土地價格尤其是城市房地產價格呈上升趨勢。而日本人卻把這種趨勢絕對化,認為地價只會漲,不會跌,甚至把房產投資當成資產保值增值的壹種方式。他們開始制造土地泡沫。從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日本地價飆升,投機者可以從銀行獲得更多貸款作為抵押,然後尋求新的投機機會。於是,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土地,導致房地產價格進壹步上漲。日本銀行業是“土地神話”的忠實信徒。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由於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場化的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銀行的融資成本趨於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將房地產視為尋求高回報率的途徑,對房地產行業的融資大大增加。如果以65438+3月0985為基期,到3月1991,銀行業貸款量增長了60.6%,而同期房地產貸款增量高達150.6%。銀行對房地產業貸款余額從1985 3月17.1萬億日元增加到1991 3月42.8萬億日元,同期房地產貸款占銀行貸款總額的比重從7.2%增加到11.3%。90年代,“土地神話”隨著泡沫經濟壹起破滅,以土地為基礎的貸款項目成為難以消化的壞賬。
泡沫經濟形成的第二個原因是社會缺乏對泡沫經濟形成和發展的約束機制。從歷次泡沫經濟的發展過程來看,到目前為止,社會對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抑制泡沫經濟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是監管和控制各種促進經濟泡沫增長的投機活動,但迄今為止,社會仍然缺乏這樣的監管手段。這種投機發生在投機雙方之間,是二對二的交易,任何中介都無法監控。作為投機過程中最關鍵的壹步——貨款,卻沒有監控機制。雖然貨款壹般通過銀行進行,但銀行只是支付中介,按照客戶的指令進行支付,對支付的內容無法約束。此外,銀行的分散化不能起到監督投機活動的作用。政府是對外的,不可能介入企業之間的交易活動。而且政府往往容易被投機性交換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所迷惑,直到問題積累到相當程度才意識到背後隱藏的投機活動。日本發生土地泡沫後,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日本各地掀起城市土地再開發熱潮,地價飆升。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經濟圈商業用地價格指數較1980上漲53.6%,1980漲幅更大。在此期間,日本平均地價也上漲了1倍以上。日本約壹半的人擁有土地,約20%的人有權繼承土地。所以隨著地價的上漲,大部分日本人都覺得自己的房產這幾年漲了1-2倍。這壹時期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不到6%,而金融資產和房地產的價格卻脫離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虛假上升,使經濟呈現出壹種虛假的繁榮。19911 10月22日,日本經濟企劃部官員在例行內閣會議上也談到了日本經濟處於景氣狀態的事實。幾天後,經濟形勢急轉直下,企業破產數量大增。
在1926出版的《帕爾格雷夫英語詞典》中,泡沫經濟被定義為“任何高度投機的不良商業行為”。
在1987版的《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詞典》中,引用了著名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學會前主席金德伯格(C.Kindleberger)對泡沫經濟的重新定義:“泡沫狀態壹詞,隨便說,是指壹種或壹系列資產在壹個連續的過程中突然漲價,最初的漲價會使人們預期漲價,從而吸引新的買家——這些人壹般只是想買和賣。伴隨價格上漲的往往是預期的逆轉,隨後是價格的暴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通常,“繁榮”比泡沫狀態持續的時間更長,價格、產量和利潤的上升也更溫和。在未來,它可能會以暴跌(或恐慌)的形式伴隨著危機,也可能會在沒有危機的情況下以繁榮的逐漸衰落而告終。”
可以說,形容壹個經濟實體經過壹段時間的快速繁榮,然後急劇衰落,是相當恰當的。自然界的泡沫發生得快,破裂得也快。壹滴肥皂水可以壹口氣吹出壹個炫。
燦爛的泡沫。但是好景不長。泡沫越大,破裂越快。總的來說,人們把泡沫經濟視為虛假繁榮的代名詞。就像肥皂泡壹樣,看起來五顏六色,其實裏面什麽都沒有。泡沫壹旦破滅,繁榮就像夢壹樣消失了。
首先,什麽是泡沫經濟
可以說,形容壹個經濟實體經過壹段時間的快速繁榮,然後急劇衰落,是相當恰當的。自然界的泡沫發生得快,破裂得也快。壹滴肥皂水可以壹口氣吹出耀眼的泡泡。但是好景不長。泡沫越大,破裂越快。總的來說,人們把泡沫經濟視為虛假繁榮的代名詞。就像肥皂泡壹樣,看起來五顏六色,其實裏面什麽都沒有。泡沫壹旦破滅,繁榮景象就像夢壹樣消失了。
在1926出版的《帕爾格雷夫英語詞典》中,泡沫經濟被定義為“任何高度投機的不良商業行為”。這種說法似乎不夠清楚。因此,在1987版的《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詞典》中,引用了著名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學會前主席金德伯格(C.Kindleberger)對泡沫經濟的重新定義:“泡沫狀態壹詞,隨便說,就是壹種或壹系列資產在壹個連續的過程中突然漲價,最初的漲價會使人們期望漲價,從而吸引新的購買者——這些人壹般。伴隨價格上漲的往往是預期的逆轉,隨後是價格的暴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通常,“繁榮”比泡沫狀態持續的時間更長,價格、產量和利潤的上升也更溫和。在未來,它可能會以暴跌(或恐慌)的形式伴隨著危機,也可能會在沒有危機的情況下以繁榮的逐漸衰落而告終。”[1]
在現代經濟中,人們交換的具體商品遠遠少於壹些符號,如貨幣、股票、債券、外匯、期貨、期權合約、支票、匯票等等。彼得·德魯克指出:“資本運動、貨幣兌換、金融等符號經濟完全獨立於產品、服務等實體經濟。”"這是最驚人也最難理解的變化."[2]由於實業投資機會較少,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而金融資產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在虛假高收益率的誘惑下,大量資金在象征性經濟中閑置,這並不構成真正的增長。在與實體經濟沒有直接關系的領域,資金泛濫,而實體生產部門由於缺乏資金而逐漸衰落。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經濟泡沫或者產業空心化。
第二,經濟泡沫不等於泡沫經濟。
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會產生壹些泡沫。就像壹條山澗,水流很快,難免會激起壹些氣泡,但這並不能判斷溪流的水質發生了什麽變化。小溪裏的泡沫和肥皂水吹出來的泡沫截然不同。溪水可以喝,而肥皂水不可以。不同的水質需要完全不同的處理方法。
經濟泡沫是指經濟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不平衡現象。這些失衡的具體表現是經濟周期的起伏。泡沫經濟是指由於經濟投機導致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現象。由於它們的成因不同、危害不同、對策不同,區分泡沫經濟和經濟泡沫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如果不明確兩者的區別,就容易把現實的泡沫經濟和人們常說的經濟泡沫混為壹談,不利於識別泡沫經濟並采取相應的對策。
從供求關系來看,在正常的市場機制下,價格上漲必然導致需求下降。但是泡沫經濟爆發的時候,恰恰相反,價格越高,需求越強,買的越多,買的越少。這是判斷是否存在泡沫經濟的重要鑒別指標。
泡沫經濟當然會造成某些商品的價格大幅波動,但反過來的命題不壹定正確。不能根據部分商品價格暴漲就判斷是泡沫經濟。價格變化的原因很多,泡沫經濟只是其中之壹。
經濟泡沫與泡沫經濟的主要區別在於,市場機制會對經濟泡沫起到平衡作用。無論泡沫增長多快,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總會有壹個均衡點,但市場機制對泡沫經濟無能為力,因為泡沫經濟不存在這樣的均衡點。
第三,經濟周期和泡沫經濟
無論在任何經濟體系中,經濟運行都會有起伏。有些時期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壹派繁榮景象。其他時期經濟蕭條、停滯或下滑,周而復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周期。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周期性波動的根源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這兩個對立面的矛盾統壹。由於市場擴大或政府計劃擴大,社會需求增加,促進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擴大。由於現代大工業各部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投入產出關系,需求的增長以乘數的形式逐級放大。這種擴張往往表現為突然的、跳躍式的擴張,導致大規模投資的高峰。大規模的投資反過來又導致了大型工業更為急劇的擴張。經濟就像已經啟動的火車頭,越跑越快。[3]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供求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不平衡是不變的,也是絕對的。經濟發展是從壹種不平衡狀態到另壹種不平衡狀態的運動過程。在《自然辯證法》中,稱之為“波浪前進”定律。[4]周期性波動反映了系統內部供求對立統壹的自我調節過程。完全消除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波動幅度或頻率過大,會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經濟的大起大落不利於制定長期投資計劃,相當壹部分生產資料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於提高勞動生產和資源配置效率。很多產品壹會兒供不應求,壹會兒滯銷,浪費嚴重。劇烈的經濟振蕩還會影響政治穩定和人民生活,造成壹系列社會問題。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把宏觀經濟穩定作為其政策的重要目標。
過度投資會在壹定程度上扭曲經濟結構,但最終市場機制會發揮作用,糾正這些扭曲。這樣壹來,壹段時間後自然會出現經濟調整,通常稱為經濟周期。從經濟周期的形象來看,經濟增長率是從經濟復蘇到繁榮,再從繁榮到衰退,再從衰退到蕭條的波動。在衰退和蕭條時期,通過經濟系統內外的調整,逐漸趨於恢復。這個循環,幾年就是壹個循環。如果經濟泡沫嚴重,經濟周期的波動幅度就比較大。采取適當的措施可以削弱經濟泡沫的影響,限制經濟周期的幅度。壹般來說,經濟泡沫是不可避免的,經濟周期是宏觀經濟運動的必然規律。
泡沫經濟的軌跡不同於經濟周期。經濟周期運動是壹個反復進行的連續過程,但泡沫經濟在達到頂峰後突然回落,這種大起大落的現象不會重復很長時間。
四、兩種不同的思維邏輯
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在考慮壹項投資時,需要預測投資對象在未來各個時期的價格和市場需求。從投資到產品出來是有時間差的。產品上市時,市場上的需求和價格可能與預測有些出入。尤其是現代工業和金融市場,市場運動趨勢的不確定性非常高。人們在做投資決策時不可能擁有完全的信息。正是因為市場信息的不完全,才造成了很多投資失誤。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特別容易出現過度投資,導致經濟結構扭曲。在投資信息不完全方面,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沒有本質區別。兩者之間的壹個主要區別是人們預期未來價格時的邏輯思維方式。
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陸市場的洗衣機銷量很好,利潤比較高,於是很多廠家爭相辦廠,準備生產洗衣機。無論這些投資者如何預測市場需求,他們對洗衣機未來價格的預估只有兩種可能:比較聰明的投資者會考慮到,壹旦他們的產品投入市場,當地的需求會得到緩解,洗衣機價格會有壹個幅度的下降。是否盈利,要看這個價格下降的幅度。缺乏市場知識的人,會簡單的按照目前洗衣機的市場價格來估算生產後的利潤。如果洗衣機的功能和質量沒有明顯的提升,無論如何,沒有人會做出這樣的估計,我們廠的洗衣機投入市場後市場價格會上漲。與此同時,滬深股市出現了壹股熱潮。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預期他們投資後股價會再次上漲,他們可以從中獲利。雖然投資洗衣機和股票存在不完全信息問題,投資者相當盲目,但他們對未來價格的估計方式完全不同。在洗衣機投資中,人們不自覺地承認了市場機制,但在股票投資中,人們明顯偏離了市場機制的根本原則。最後,市場機制會糾正洗衣機投資中的錯誤,但對股票投資中的問題無能為力。這就形成了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的分水嶺。
五、張觀·戴笠延誤了診斷
有時某種商品供大於求,造成嚴重積壓;有的地方投資決策失誤,重復建設,壹下子開了很多商鋪和高檔酒店,結果不得不倒閉。壹些人批評這些現象是泡沫經濟。事實上,這種批評的措辭並不確切。當市場失衡時,供需雙方都會根據市場價格傳遞的信息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如果價格上漲,需求方會適當減少需求,而生產者看到有利可圖就會增加供給,市場機制會引導市場走向新的均衡狀態。
有人把大量借貸用於投資造成的虛假繁榮稱為泡沫經濟。這個提法也不是很準確。借款是壹種融資方式。是不是泡沫經濟,要看這些貸款投向了哪些領域。如果把這些貸款投入到生產領域,特別是發展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國家的綜合實力會因為投入而提高,這絕對不是泡沫經濟。如果出現財務危機,壹段時間內很難償還貸款。即使投資的經濟效果不好,但無論如何,可以找到相當壹部分投資轉化的資產。顯然,這和泡沫破滅後什麽都沒有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但如果把貸款用來炒房地產、證券、股票,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並沒有增加國家的綜合實力;壹旦泡沫破滅,除了大量的壞賬,什麽都沒有了。這當然是泡沫經濟。
有人批評有些統計數據不準確,誇大成績,掩蓋缺點。這是泡沫經濟。還有人批評,有些官員腐敗,有些商人賺錢後大吃大喝,這也是泡沫經濟。毫無疑問,這些都是錯誤的行為,但沒有理由將其歸為泡沫經濟。
第六,市場機制的作用
由於經濟泡沫和泡沫經濟的運行機制不同,應該采取的對策也不同。
過度投資導致經濟結構扭曲,由此產生的經濟泡沫不可避免。經濟泡沫的出現說明市場不是萬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失靈。促進公平競爭,促進信息流通,減少投資決策失誤,可以有效抑制和削弱經濟泡沫。強化市場機制是減少經濟泡沫危害的根本途徑。在經濟轉型時期,壹些政府官員不了解經濟規律,利用手中的權力盲目指揮,過多地幹預經濟活動,這是許多經濟泡沫的重要原因。因此,政企分開,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可以有效減少經濟泡沫。
泡沫經濟中,價格上漲,需求也上漲,說明泡沫經濟不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運行規律。泡沫經濟是市場失靈的壹種非常特殊的模式。強化市場機制並不能解決泡沫經濟帶來的壹系列問題。所以壹旦確認有些問題是泡沫經濟的後果,就需要采取壹些特殊措施。如果這個時候還認為市場機制能最終解決問題,那就比較本本了,很可能會失去機會,貽誤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