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公元105年,東漢蔡倫以樹皮、破布、麻頭、錢網為原料,制成了著名的“蔡侯紙”。從東漢到大約1800年後的明朝,中國的造紙術壹直處於手工制造階段,到了清朝1891年,在上海創辦了張倫造紙廠,開啟了機器造紙工業。目前,在國際上,造紙是僅次於電信和鋼鐵的第三大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壹。紙張在各行各業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事業的需求和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也不容忽視。然而,在它的制造過程中,卻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多彩的大自然帶來了災難——嚴重的環境汙染。
二、調查目的:為了更好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現在所面臨的危機,從壹點壹滴保護我們的周邊環境和我們的家園。
三。調查時間:2008年4月6日至2008年6月6日。
四、調查方法:從網上瀏覽和看書。去造紙廠調查生產程序和原材料。
動詞 (verb的縮寫)在線信息
(1)傳統造紙的現狀
投入巨大的靳東公司於1997年6月建廠,1999年6月長途跋涉後進入有序發展。2002年5月,它創辦了自己的刊物《航天飛機》。出版之初,以弘揚和挖掘中國傳統造紙文化為己任。在公司副總裁黃良典先生和工會主席孫秉建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文化報道團,深入安徽、浙江、四川、福建等地的偏遠山村采訪,親自觸摸中國傳統造紙的脈搏,及時了解中國造紙的現狀。
2004年6月,我們在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西鄉小嶺村壹帶,見證了被譽為“中國國寶”的宣紙從采集原料到發酵打漿,再到揭紙、脫水、烘幹的全過程,我們為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深感自豪。
在隨後的壹年多時間裏,我們利用業余時間去了浙江、陜西等地,在壹個淳樸、接近封閉的小古村落裏,真切地領略了傳統文化在中國民間的蓬勃生命力,但同時也對造紙術的現狀深感憂慮。
在幾千年的改革中,中國造紙不斷結合地方特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紙制品技術。
傳統造紙中,因地制宜選用最便宜、最方便的植物原料。在四川的青衣江畔、安徽的涇河流域、Xi的灃河畔,都隱藏著古老的手工作坊。在四川省夾江縣,竹林遍地,紙農把嫩竹“斬其麻、去其青、染其灰、火煮、水洗、臼搗、簾抄、墻刷”,概括了傳統手工造紙的全過程。用這種技術制成的紙在四川被稱為“蜀劍”,受到現代大書畫家張大千的推崇。
宣城涇縣出產的紙叫“宣紙”。壹直是科研的貢品和論文。因為顧靖縣的地形有“七山壹水壹田壹路壹莊園”,山多灌木資源豐富,所以聰明的宣城人用檀香皮、稻草等東西造紙,都是上品。具體做法是將黃檀的樹皮和稭稈放在山坡上,經風吹日曬自然漂白,然後搗碎成漿,漿中加入大量山上的樹脂,撈出的紙品潔白、細膩、柔軟均勻、光滑不滑。宋代詩人王陵在《再送天子》詩中寫道,“有錢不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
福建將樂、浙江澤雅也以紙山聞名。從我們文化報道組成員在當地看到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壹脈相承的。兩者都是用竹子加石灰,用水浸泡,然後用水排、石臼等設備搗成漿。因為它們沒有經過漂白,生產出來的紙是黃色的,所以只能用來燒鬼,以表達現代人的哀思。
(2)關於造紙的傳承與思考。
傳統造紙術雖然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卻無法掩蓋她的頹廢和沒落,更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規模小、產量低、勞動強度大、汙染大的弊端也日益突出。
在美麗的亞澤山區,人們用“四連鎮”的水造紙。我們在紙漿池旁可以看到,黃色刺鼻的廢水直接流向山澗。據了解,這水要是流到田裏,莊稼會死,魚蝦要是流到河池根本活不了。四川夾江也因大量砍伐竹林制漿造紙,導致山體裸露,塵土飛揚。原本寧靜的青山,千瘡百孔。在馬村壹家宣紙作坊的巨大鍋前,壹位姓張的老板告訴我們,制作壹噸手工紙大約需要120噸水,廢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山野之間。
因為我們傳承了中國的造紙文化,我們致力於用現代造紙技術造福人類的精神。
不及物動詞調查的結果
紙張是紙質文物的主要材料,紙張的種類可分為手工紙和機械紙。手工紙包括麻紙、皮紙、藤紙、竹紙、棉紙、宣紙、羊毛紙、歷史紙等。19年底,手工紙逐漸被機制紙取代。新聞紙、印刷紙、打字紙、光面紙、圖畫紙和牛皮紙是常用的。
壹、造紙原料
1.韌皮纖維:是古代造紙的主要原料。因為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壹般在60%-83%之間。此外,纖維長度為120 ~ 180mm,纖維長寬比約為950 ~ 1230倍。因為韌皮纖維很長,所以紙很堅韌。
2.莖纖維:如竹子、稻草等。其纖維素含量在24% ~ 60%之間,長寬比約為100 ~ 200倍。在不同的時期,紙的成分和性質是不同的,用什麽材料和工藝制造。
3.種植羊毛纖維:比如棉花的纖維素含量最純凈最多,壹般能達到90%以上。光纖的長度大約是寬度的1250倍。因為纖維特別纖細,抱合力好,質感強,質地細膩柔軟,所以做出來的紙更耐磨耐用。
二。紙張的分類
1.大麻紙。麻紙是用大麻纖維(麻和麻)制成的紙。常見的有白麻紙、黃麻紙、麻紙、幹灘坡紙等。
2.藤紙。早在晉代就有了藤紙,唐代浙江、江西壹帶已大量生產。它的紙是由藤皮纖維制成的。當時有白藤紙,綠藤紙,藤紙。
3.宣紙。宣紙是用黃檀樹皮和稻草制成的手工紙,因產於安徽宣州而得名。這種紙富有彈性,潔白光滑,細致均勻,長久不變色。素有“滑如春冰,密如蠶”之稱。宣紙是絨布紙的壹種,由於規格繁多,不壹壹詳述。常見的有:羅紋紙、棉紙、印玉紙、單面粘合紙、十刃紙、夾心紙,我國自唐宋以來,在古代書畫中就有使用。
4.棉紙。棉紙又稱皮紙,是用構樹的樹皮制成的,質地柔軟,富有質感。從紙的縱向表面撕開,斷裂部分如絲毛,故名。棉紙的品種因地而異。常見的棉紙有河南棉紙、貴州棉紙、上海棉紙、遷安棉紙、蠶繭紙、藏經紙、朝鮮紙、冊子紙、米諾斯紙、華凱紙、太師蓮紙等20多種。
5.竹紙。竹紙是用石灰處理過的嫩竹制成的,因顏色微黃,又叫“黃紙”。主要有羊毛紙、毛紙、川紙、元紙、稈紙、史紙等十余種。
6.其他紙張。除了上述幾種紙,還有牛皮紙、磁性藍紙、虎皮紙、蠟紙、毛紙、金紙等。
三。造紙方法
造紙的方法有兩種,但目前由於科技的發展和機器的不斷改進,手工造紙的方法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以機器造紙為主。
(壹)手工造紙法
中國是第壹個發明紙國家。19世紀以前生產的紙壹般稱為手工紙。手工紙分為竹紙和皮紙。歷代許多珍貴的古籍、文獻、書畫都是用皮紙制成的。這些紙張已經保存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原因是什麽?這與手工紙的制作工藝密切相關。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造紙術也在不斷發展、修正和完善。
經過實地考察分析,潘繼興先生在造紙廠工人師傅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模擬實驗的方式,用中國紙做出了最原始的八步工藝:
浸泡→切碎→洗滌→搗碎→開槽→造紙→烘幹→揭蓋。
過渡到現在陜西鳳翔造紙的十六步復雜過程;
泡麻→切碎→研磨→水洗→灰化水→灰化研磨→灰化→蒸煮→水洗→細磨→水洗→開槽→切紙→壓榨→曬紙→揭紙。
但總結起來,手工紙的制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蒸煮、漂白、打漿、臨摹。
論文分四個階段進行討論。
1.蒸煮:造紙原料經過機械預處理(浸泡、切碎、洗滌),在制漿過程中使用石灰乳[Ca (OH) 2]和草木灰水作為蒸煮劑,目的是去除原料中殘留的色素、汙垢、蠟、樹膠等填料,使制成的紙張不殘留有害化學物質,而含有鈣(鈣)。
2.漂白:古代造紙的漂白工藝采用“日光漂白”。根據阿清莫行三的《造紙理論》,“曝光再染,汙漬再曝光。如果是這樣,黃色就會變成白色。它的汙跡也必須是桐灰和荊樹灰,不然就不白了。”壹是紙漿受到陽光照射,利用空氣中的臭氧產生氧化,使有價值的纖維中所含的天然色素或著色物質變成其他基因。然後被氧化的物質被桐灰、荊樹灰、草木灰的水溶液溶解,起到漂白作用。用這種漂白紙漿制成的紙,長時間不變色,不易老化和變脆。
3.敲打:胡在《論文論》中寫道:“用臼鑄之,越錘越質熔,骨與竹筋皆液。”說明打漿要充分,只有經過充分的錘擊,才能制成纖維交織均勻的紙張。
4.造紙:植物纖維經過上述處理後制成紙漿。為了使纖維離散地漂浮在水中,除了充分攪拌外,通常還會加入壹些黃蜀葵、楊桃、野葡萄、梧桐等懸浮劑,使纖維分布均勻,增加強度。
從以上簡單的工藝可以看出,手工造紙過程緩慢,制作過程細致,紙張中殘留的有害化學物質少,纖維不易受損,所以紙張結實耐磨。目前我們看到的晉宋時期的書畫和古籍,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有些紙依然潔白如玉,完好無損。這些紙都是用傳統的手工方法制作的。
(2)機器造紙法
機器造紙壹般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首先準備原料,然後制漿。由於制造紙漿的方法不同,有機械法和化學法。
1.機械法:用機械法離解纖維,制成機械木漿。這種木漿,木質素無法去除,而且其纖維又短又粗,含有較多的非纖維素,所以制成的紙張松散易斷脆,在陽光和空氣中易氧化變黃,是耐久性差的因素之壹。
2.化學法是在蒸煮原料的過程中,使用適當的化學物質去除木質素和其他非纖維素,使纖維解離成漿。根據所用化學品的不同,化學法可分為亞硫酸鹽法、堿法和氯化法。
(1)亞硫酸鹽法:用亞硫酸氫鈣[Ca (HS04) 2]和亞硫酸(HS03)2的混合溶液蒸煮纖維,制成亞硫酸鹽化學漿。這種紙漿含有壹定量的半纖維素和蒸煮液,產生木質素磺酸的酸殘留在紙漿中,因此紙張的耐久性受到很大影響。
(2)堿法:是以燒堿為蒸煮液和原料,在高溫下蒸煮的壹種方法。因為堿度太大,對纖維的損傷很大,降低了紙張的強度,成本高,所以現在很少使用。
(3)氯化法:原料與氫氧化鈉壹起蒸煮,用氯化和堿液處理除去木質素,然後漂白。在這個過程中,有時用堿,有時用漂白粉,有時用氯來處理纖維素,都會對纖維素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從紙漿的制造方法可以看出,紙漿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紙張的耐久性。
造紙原料消耗
原材料不僅是制約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也是影響中國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由於近年來中國對廢紙進口需求旺盛,國際市場廢紙價格不斷上漲,造紙行業深受廢紙進口價格快速上漲的影響。目前,廢紙在我國造紙原料中的比例高達44%。國內市場對造紙原料需求巨大,但長期依賴進口。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654.38+04萬噸廢紙未回收。據專家介紹,回收1噸廢紙可生產0.8噸好紙,節約壹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汙染。
目前我國木漿消費量較低,11.3萬噸。不是說中國紙企不喜歡木漿。但是我們沒有那麽多木漿,沒有那麽多木材,也沒有那麽大壹個木漿廠。目前,中國造紙工業的當務之急是研究如何加快發展木漿紙的問題,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我國廢紙回收量遠不能滿足需求,主要是廢紙回收渠道不暢通,尤其是生產專業廢紙的大型工業機構渠道“封閉”。以新聞紙為例。北京出版的報紙有幾百種,每天的噸位至少有幾十噸。其中70%-80%的廢紙可以回收,但實際回收的紙張量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大量廢紙被浪費。
這樣的情況足以導致中國極其嚴峻的環境因素。再來看另壹組數據。
制漿造紙行業汙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汙水排放總量的10%-12%,在各類汙染中排名第三;排放汙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約占我國排放總量的40%-45%,居各類排放之首,造紙工業已成為我國汙染環境的主要行業之壹。造紙工業是壹個產量大、耗水量高、汙染嚴重的輕工業。水汙染被列為各行業的廢氣、固體廢氣、噪音汙染,也很嚴重。
造成如此嚴重汙染的主要原因是:
1.草漿、葦漿等非木漿在紙漿結構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由於木漿有成熟的汙染回收技術,堿回收率可達98%,所以對環境造成的汙染較小。然而,對於草漿造紙,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有效、經濟的汙染防治方法,造成了很大的環境汙染。發達國家造紙工業的紙漿結構為木漿62.6、廢紙漿34和非木漿(草漿、葦漿等。) 3.4.而在我國,草漿、葦漿等非木漿比重高達22。
2.造紙行業集中度低,小造紙廠太多,汙染嚴重。這些以草漿造紙為主的高能耗、高耗水的小造紙廠,是造紙行業的重要汙染源。
3.如果造紙工業的廢水不經有效處理就排入河流,廢水中的有機物就會發酵氧化。做魚、貝類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壹些微小的纖維懸浮在水中,容易導致魚類死亡;木片、木屑、草屑、爛草、爛漿等。廢水沈到水底,淤塞河床,發酵時不斷產生有毒氣味;廢水中有壹些不易發酵分解的物質,懸浮在水中吸收太陽光,減少太陽光對河流的滲透,阻礙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它還含有壹些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有毒物質。總之,造紙廢水使河水變得又黑又臭,水生植物無魚蝦,蚊蠅成群,飛蛾撲火,危害沿海居民健康,造成痢疾、腸炎、痔瘡等急性病盛行。同時也不利於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4.造紙工業排放的壹些固體廢物,如爛漿、漿渣、樹皮、木屑、草根、煤灰等。,發酵變質,發出臭味。下雨的時候,有毒發臭的水也流出,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燃煤鍋爐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煙塵和機械噪音也影響著工人和附近居民的健康。
不及物動詞調查建議:
1.造紙工業的大部分汙染來自制漿過程。制漿廢水還含有許多有用的物質,如苛性鈉和纖維。如果壹些物質直接排入河流,會發生物理、化學和生物變化,汙染環境。這些物質丟棄了就有害,利用了就有價值。因此,小造紙廠向中大型造紙廠發展也是預防措施之壹。比如制漿的蒸煮過程中,壓榨出紙漿後排放的黑色殘液,黑色殘液的處理就是回收熱能和堿處理。該裝置稱為堿回收裝置。也就是將黑色殘液中的水分蒸發掉,然後送入堿回收爐燃燒產生熱能,用來產生蒸汽、發電和熱水,再用於生產過程。燃燒後的剩余物質加水和石灰,得到堿,返回制漿工藝的蒸煮過程,也可以作為副產品出售。
2.造紙過程中的廢水可以先循環使用,剩余的水可以過濾後循環使用,再重復使用幾次後排放。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又可以減少造紙廠的廢水。如果土地有條件,廢水可以通過土地處理進行凈化,可以溢流到緩坡的草地或林地,通過土壤進行凈化。此外,可以利用天然窪地和池塘培育水生植物凈化廢水,其中以水花生和水葫蘆為最佳。出水用於農田灌溉,大部分固體廢氣可綜合利用。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雖然造紙行業是我國重要的企業,但是國家對本頁面的環境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僅從產業結構和技術上,原材料也有壹定差距。我們認為國家應該對這個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改善環境,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但是我們普通人應該從中獲得更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節約紙張,盡力為地球的環境做些事情。從身邊做起,從壹點壹滴做起,為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貢獻壹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