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異孢子蟲病簡介

異孢子蟲病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病名 5 英文名稱 6 異孢子蟲病的別名 7 分類 8 ICD 編號 9 流行病學 10 病因學 11 發病機制 12 異孢子蟲病的臨床表現 13 異孢子蟲病的並發癥 14 實驗室檢查 15 診斷 16 鑒別診斷 17 異孢子蟲病的治療 18 預後 19 異孢子蟲病的預防 20 相關藥物 附錄:1 治療異孢子蟲病的中藥 1 拼音 děng bāo qiú chóng bìng

2 英文參考

isosporiasis

3 概述

異孢子蟲病(isoporiasis)是由異孢子蟲球蟲寄生於人體腸黏膜上皮細胞內,引起腸黏膜損傷的壹種寄生原蟲病。臨床表現包括腹瀉、惡心、嘔吐和腹部壓痛。寄生在人體內的 Isospora 有兩種類型:Isospora belli 和 I. natalensis。人類感染的 Isospora belli 以 Isospora natalensis 為主,而 Isospora natalensis 則非常罕見。等孢子球蟲病是壹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的蟲體可自行清除。沒有特效治療方法。

4 疾病名稱

等孢子蟲病

5 英文名稱

isosporiasis

6 等孢子蟲病別名

Isosporic coccidioidomycosis

7 分類

Infectious diseases > Parasitic diseases > Protozoal diseases

8 ICD number

A07.3

9 流行病學

以下章節對異孢子蟲病進行了描述。 p> 關於異孢子蟲球蟲病的流行病學資料很少。傳染源是病人,傳播方式是糞口傳播。人群中的發病率有待進壹步調查。不過,據報道,壹些艾滋病患者也患有球蟲病。在美國,艾滋病患者的包蟲病發病率為 15%。

10 病因

貝氏異孢子蟲寄生在人體十二指腸末端和近端空腸的上皮細胞中。患者糞便中含有寄生蟲的感染階段--卵囊。卵囊呈長橢圓形,大小為 (20-33) μm × (10-19) μm,壹端稍窄,呈瓶頸狀。卵囊壁光滑,內外兩層均透明。內層薄而呈膜狀,外層較硬,滲透性相對較差。剛排出的卵囊通常含有壹個孢子細胞,但有時也有兩個。排出糞便後,孢子細胞壹分為二,分泌出卵囊壁,形成大小約為(7-9)微米×(12-14)微米的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分裂兩次,最終形成四個腹孢子和大量顆粒狀殘留物。卵囊拉長,呈新月形。因此,每個成熟的卵囊包含兩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又包含四個升殖體(圖 1)。

等孢子球孢子蟲的生活史包括裂殖、配子發生和孢子化(圖 2),其中前兩個過程在宿主體內進行。在吃了被成熟卵囊汙染的食物或喝了被成熟卵囊汙染的水後,卵囊會被小腸中的消化液沖破,卵囊內的升孢子逸出並進入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發育成滋養體。滋養體經過多次裂殖後產生大量裂殖子。裂殖體破裂後釋放出裂殖子,裂殖子侵入鄰近的上皮細胞,繼續裂殖繁殖過程。約1周後,部分裂殖子在上皮細胞或腸腔內發育成雌、雄配子體和雌、雄配子,交配後形成合胞體,分泌囊壁發育成卵囊,排出體外或隨糞便排出,繼續發育。

11 發病機制

等孢子球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蟲體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並反復分裂,可導致腸黏膜損傷和糜爛,吸收功能下降。昆蟲的代謝產物也可能產生毒性作用。活組織檢查顯示,小腸粘膜上皮細胞遭到破壞,粘膜絨毛萎縮,有些患者的絨毛變長、頂端變粗或局竈性纖毛發育不全。固有層有大量膠原沈積,並有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粘膜上皮中還可發現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蠕蟲。慢性患者腸黏膜絨毛常變短,隱窩加深;固有層除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外,還可見中性粒細胞浸潤。

12 異孢子蟲球蟲病的臨床表現

異孢子蟲球蟲病感染可持續數周甚至數年,癥狀大多較輕。腹瀉是主要癥狀,常見粘液便;常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但中性粒細胞很少見。腹瀉每天發生數次,但也有報告稱腹瀉每天多達 20 次,持續三四天,周期性發作持續數月。此外,患者還經常出現腹部絞痛、發燒、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少數患者會出現小腸吸收不良,尤其是脂肪吸收不良,糞便中含有粗脂肪顆粒。腹部不適、低燒和腹瀉是外國 "誌願者 "實驗感染或實驗室工作人員意外感染時最常見的癥狀。感染後 1 周開始腹瀉,持續 5-10 天,但糞便中的卵囊排出可持續 10-20 天。會出現無癥狀帶菌者,但無癥狀帶菌者的確切人數無法確定,因為糞便中的卵囊經常被漏掉。

13 異孢子蟲球蟲病的並發癥

並發癥很少見。

14 實驗室檢測

取新鮮糞便並用硫酸鋅浮法濃縮後進行顯微鏡檢查可提高卵囊的檢出率。等孢子蟲卵囊高度透明,在直接塗片中很容易被漏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縮小顯微鏡的孔徑,直到塗片中能清楚地勾勒出其他原生動物或細菌的輪廓。

15 診斷

異孢子蟲球蟲病的明確診斷取決於在糞便中檢測到異孢子蟲球蟲卵囊。對新鮮糞便進行顯微鏡檢查並用硫酸鋅浮法濃縮,可提高卵囊的檢出率。等孢子球蟲卵囊的透明度很高,在直接塗片中很容易被漏掉,可通過縮小顯微鏡孔徑進行鑒別,直到塗片中其他原生動物或細菌的輪廓清晰可見。鑒別的主要標準是卵囊的大小、腹孢子的數量以及腹孢子周圍有無孢子囊。除糞便檢查外,小腸粘膜活檢和腸內容物檢查也可發現伊索孢子蟲發展的不同階段。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部分患者也可獲得陽性結果。

16 鑒別診斷

異孢子球蟲病應與其他腹瀉相鑒別。等孢子球蟲病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其與阿米巴痢疾、腸道滴蟲病、賈第鞭毛蟲病、隱孢子蟲病等有密切關系,但本病在人類中相當少見。

17 等孢子球孢子菌病的治療

等孢子球孢子菌病是壹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可以清除體內的蟲體。這種疾病沒有特效治療方法。首選治療藥物是磺胺甲噁唑/甲硝唑(復方磺胺甲噁唑),成人患者2片/次,4次/d,連用10天後改為2片/次,2次/d,再連用3周。有些人還主張使用磺胺甲噁唑/甲硝唑(復方磺胺甲噁唑),2 片/次,2 次/d,可連續服用 5 天。也可使用呋喃唑酮,100mg/次,4次/d,10天為壹個療程;兒童6mg/(kg-d),分4次服用,療程與成人相同。乙胺嘧啶加磺胺嘧啶、伯氨喹加氯喹等有壹定療效;但甲硝唑、四環素等似乎無效。

18 預後

病原體治療應配合其他對癥措施。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使絕大多數患者痊愈,死亡病例極為罕見。

19 等孢球蟲病的預防

預防措施與其他腸道感染相同。無癥狀的帶菌者也應接受治療。

20 相關藥物

膠原、硫酸鋅、磺胺、磺胺甲噁唑、氧氟沙星、甲氨蝶呤、復方磺胺甲噁唑、呋喃唑酮、嘧啶、磺胺嘧啶、伯氨喹、氯喹、甲硝唑、四環素

治療異型球蟲病的中成藥:大月晶丸

隱熱、陳熱、波動熱、消化不良、急腹痛、蟲病、黃疽、橫紋肌肉瘤等多種並發癥。.用法與用量:壹次 3~5 克,壹 ...

保肝合劑(BaoganHiji)

拼音: bǎogānhéjì 中藥標準:拼音:BaoganHiji 標準號:WS3B1795 ...

二十五味鬼臼丸

主治:祛風鎮痛:祛風鎮痛,調經活血。用於婦女血虛、風痹、胞衣不下、下肢關節痛、小腹疼痛、肝膽上火、心火熾盛、血虛... ...

復方紫參沖劑

分2次,每次4小時,合並煎液,濾液濃縮後取余下的石見穿等七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並煎液,濾液...

化蟲丹
  • 上一篇:溫州市民卡醫保查詢
  • 下一篇:社區創衛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