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2019北京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2019北京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北京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

自2012年我市率先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以來,各項改革措施陸續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下壹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公立醫院改革是壹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還存在壹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迫切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逐步解決。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發[2014]30號)要求,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壹、改革思路、原則和目標

(壹)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和主體作用,切實落實政府辦醫責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並發揮其關鍵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調整優化醫療服務體系格局,率先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重點推進“兩分開、三機制、兩制度、三支持”的體制機制改革,即繼續推進醫藥分開,繼續深化管辦分離,著力在醫保調控機制、價格調整機制和財政投入機制改革上取得突破,繼續推進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發揮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支撐作用。

(2)基本原則

1.堅持政策聯動。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納入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安排,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本市行政區域內公立醫院同步改革,統籌兼顧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統籌兼顧公立醫院與社會醫療服務協調發展,統籌兼顧疾病預防、控制、治療和康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2.堅持分類改革。明確城市公立醫院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其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急危重癥診療方面的骨幹作用。從實際出發,對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公立醫院,在醫保支付、價格調整、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改革政策。

3.堅持重點突破。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則下,大膽探索創新,力爭在醫保支付、醫藥分開、價格改革、人員補償、分級診療等重點改革領域取得突破,建立符合首都實際的體制機制。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三級、二級、壹級公立醫院全部納入改革範圍。規劃準入、行業監管、價格、醫保、醫藥分開、藥品流通采購、第三方評價等方面的改革政策適用於所有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財政投入、人事薪酬和績效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政策適用於市屬和區屬公立醫院。國家部委、武警部隊、事業單位、北京國企辦的醫院可以參考。主管部門將根據國家和軍隊的有關要求,制定具體細則,確保政策落實。

(3)改革目標

到2017年底,建立符合首都特點的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醫療服務體系,做到惠民利民,激勵醫務人員,為醫院發展增添活力,保障資金可持續。具體目標:

1.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初步建立。以藥補醫機制徹底打破,醫療服務價格逐步理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差別化財政投入政策進壹步完善。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衛生總費用的增長與本地區GDP的增長相協調。

2.分級診療制度紮實推進。在醫療服務體系上,不同級別和類型的公立醫院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就醫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級醫院普通門診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比重逐步下降,初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快慢分工、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3.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體系初步形成。人事制度設置更加合理,用人機制更加靈活,收入分配機制激勵作用更加積極有效,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得到合理體現。

4.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首都地方化、全行業醫療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公立醫院考核監管體系更加完善,政府和社會力量合作辦醫規範有序。

5.醫患滿意度得到有效提升。醫療行為更加規範,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公平可及,醫療環境更加安全有序;醫療費用負擔保持在合理水平,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患者和醫務人員對公立醫院的滿意度逐步提高。

第二,建立新的公立醫院治理體系

(四)落實政府醫療責任。

落實政府在公立醫院規劃布局、功能定位、目標任務、隊伍選拔等方面的領導責任,在公立醫院編制、財政投入、價格、工資、基本建設、設備設施購置和維護、重點專科發展、公共衛生投入、突發事件應急保障、建立健全公益性運行機制等方面的保障責任。在公立醫院人、財、物、對外投資合作、成本控制、增效公益等重大決策方面的管理職責,在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合法合規執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安全方面的監督職責。

2016至2017,著力推動市區兩級政府落實辦醫責任,推動公立醫院辦醫主體落實責任。

(五)深化管辦分離改革。

強化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統壹規劃、統壹準入、統壹監管職能,完善首都醫療衛生協調委員會(以下簡稱首醫委)統籌協調機制並充分發揮作用,加強屬地協調和區域聯動,建立健全全行業管理機制。進壹步明確相關部門對不同類型公立醫院的管理職責,明確醫院管理部門作為政府出資人代表的職責,明確醫院管理部門與醫院的關系。加強醫院規範化管理,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結構調整。探索北京市中心醫院* * *管理機制,市區兩級政府在規劃準入、土地保障、建設審批、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2016-2017以深化管辦分離改革方案為重點,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全行業管理,優化政府辦醫療體制,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屬地管理和統籌規劃。

(6)完善公立醫院法人結構和治理機制。

完善公司治理試點醫院董事會制度、院長負責制和監事會制度,規範醫院內部決策和約束機制,進壹步落實試點醫院的獨立法人地位。鼓勵資產多元化的公立醫院和醫療聯合體通過多種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機制。醫院院長、副院長由董事會按規定任免,探索公開競爭。推進職業化,實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考核和問責制,考核結果作為校長職務評聘、薪酬確定和崗位任免的重要依據。探索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不得在公立醫院兼任領導職務。

重點完善北京友誼醫院和北京朝陽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2017努力探索北京兒童醫院、清華長庚醫院等醫院的多種法人治理模式。

(七)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行業評價。

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評價體系,突出功能定位、職責履行、成本控制、運營績效、財務管理、成本控制、社會滿意度等評價指標,引導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方向;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院長年度、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醫院財政補貼、醫保支付、工資總額、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制定公益性行業評估標準,定期組織行業評估,並向社會公開評估結果。

,開展市區兩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行業評價。2016至2017,持續開展公立醫院行業評價,並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

(八)完善多方監督機制。

強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藥行政部門)在醫療服務中的監管職能。加強醫院信息公開,規範信息公開內容,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全面實施藥品生產流通電子監管,推動藥品電子監管向醫療機構延伸,實現從生產到消費者的閉環監管。發揮醫療行業協會、學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監管和職業道德建設,引導醫療機構依法經營、嚴格自律。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發揮人大、CPPCC、監察審計機關和社會層面的監督作用。推進醫療機構和醫生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考核評估機制。

,開展三級醫院檢查,公布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相關信息。2016至2017,完善本市醫療機構監督管理措施,開展全市醫院檢查活動;建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監控體系和醫療費用控制考核問責機制,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九)提高公立醫院管理和服務水平。

加強醫院財務核算管理,推行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進壹步加強公立醫院預算管理,推進公立醫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規範臨床檢查、診斷、治療、用藥和植入(引進)醫療器械行為。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和體驗,促進醫患和諧。綜合考慮醫療服務質量安全、基本醫療需求等因素,制定臨床路徑,加強管理。優質護理服務深入開展。

研究制定加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2016至2017,規範診療行為,持續創新醫療服務模式。1 2

  • 上一篇:復方斑蝥膠囊說明什麽?
  • 下一篇:壹只狗的日記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