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生物產業的中國狀況

生物產業的中國狀況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生物技術和產業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對發展生物產業作出部署,作為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的壹個重要領域。我國推動生物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十壹五”以來,國務院批準發布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和《生物產業發展“十壹五”規劃》,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產業化,壹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治療性疫苗與抗體、細胞治療、轉基因作物育種、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壹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診斷試劑、超級水稻、聚乳酸等壹批創新產品得到推廣應用,產業化項目大幅增加,市場融資、外資利用和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生物產業產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長,2011年實現總產值約2萬億元,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產業初具規模,出現壹批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我國在生物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備壹定基礎。當前,我國面臨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挑戰,為保障人口健康、糧食安全和推進節能減排,亟需加快新型藥物、作物新品種、綠色種植技術、生物燃料和生物發電、生物環保技術、生物基產品等開發培育和推廣應用。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生物產業還存在行業管理機制不健全、市場準入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科研與產業結合不緊密、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創新活力的小企業群體等突出問題,在發展過程中將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生物產業發展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在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已經成為壹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中國生物醫藥15年大致增長了100倍。

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已列出10大領域、35類關鍵技術,力爭培育1000多家大型企業,以實現生物經濟強國戰略。未來中國將重點發展新興疫苗、小分子藥、新興中藥、高產優質農作物、生物農藥、生物制藥業、生物能源、環境生物技術。同時,擴大生物技術產業鏈,發展生物材料。

截止2000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產值已經達到200多億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涉及醫藥生物技術的企業300多家,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企業200多家。

截止2006年,中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600億元,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3000多億元。2007年,全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年產值近萬億元。 《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生物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在全球產業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具體目標包括:

結構布局更加合理。生物產業重點領域實現全面發展,新業態健康成長,重點區域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培育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壹批具有自身特色與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主要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重明顯提高,獲得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幅增多,境外授權專利數量顯著增加,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得到廣泛應用。

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2013—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壹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

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形成較完善的生物新產品、新技術市場準入、價格形成、市場監管等管理體系,建立鼓勵創新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激勵政策體系,完善行業公***服務、生物安全保障和產業統計等服務體系。

社會效益加快顯現。生物技術和生物產品得到廣泛應用,生物產業對改善人口健康、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促進綠色增長、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提升。 但中國生物產業比較分散、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薄弱,應當充分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的調節手段,盤活中國技術、設備與設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優勢系統有效地集成。

生物產業同其他高技術產業壹樣,將成為今後拉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但相對產業快速發展的潛力和需求,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已經成為許多生物高技術企業面臨的瓶頸。生物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風險投資的介入。眾多投資者已經開始關註這壹產業。

與傳統制藥產業不同,生物技術產業在壹個月內即感受到金融海嘯帶來的嚴寒隆冬。整個生物技術行業亦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殘酷的資本市場崩潰。經過這次金融海嘯洗禮之後,多數生物技術公司的市值將回歸自然,投資者也會更謹慎,這對產業或許是件好事。這個行業有很強的生命力,它在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它將永遠保持其創造力,它會在曲折的發展過程中變得更強大。

年均增速將超20%

國務院下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把生物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等目標。

《規劃》還提出,未來三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較2010年翻壹番,生物醫藥產業將形成壹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

生物制藥優先納入醫保

生物醫藥產業方面,未來將全面加快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促使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並推動壹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投放市場和形成壹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和中藥等各類藥品都將得到扶持。

其中,生物制藥,生物疫苗、蛋白多肽藥物和血制品將是扶持重點,《規劃》明確將優化生物制藥審批程序,並制訂完善生物藥物納入醫保產品目錄的相關政策。此外,壹批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基因資源庫、菌株庫、細胞庫、毒株庫個生物藥產業化研發平臺等都將由國家牽頭建立,未來還將建設上述抗體藥物、蛋白多肽藥物和新型疫苗的產業化示範工程。

對於通用名化藥,未來將圍繞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和精神性疾病加速化藥創新產業化,其中將重點推進緩釋、靶向、長效等新型制劑的研發。對此國家未來將完善化藥價格形成機制和藥品招標機制,推行藥品原輔料的登記備案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藥品參比制劑遴選指南目錄。

此外,生物醫療設備創新也是未來支持重點。《規劃》表示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將優先發展高性能醫學影像、放射治療、活體檢驗、體外診斷等醫學裝備發展。

細分產業均獲扶持

除了生物醫藥和生物醫療設備,《規劃》對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未來發展也明確了支持措施。

在支持生物制造產業規模化發展方面,《規劃》表示將推動生物基產品、特別是非糧生物醇、有機酸、生物烯烴等的規模化發展應用。未來將建立生物基產品的認證制度,制定生物基產品消費的市場鼓勵政策和農業原料對工業領域的配給制度,此外,綠色工藝產品也將獲補貼,預計到2015年生物制造產業規模將達7500億元。

生物農業方面,預計到2015年工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特別是將通過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種業發展合作關系來培育壹批龍頭企業。

在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方面,到2015年生物能源年利用總量將超五千萬噸標準煤,相關產業產值將達1500億元,特別是未來將建立有利於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市場準入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未來三年,生物環保產業產值年增速將在15%以上,到2015年年產值將達1500億元,其中用於水土修復的各類特種酶制劑和微生物菌劑產品將是支持重點。

  • 上一篇:鋁制品為什麽要做表面處理?
  • 下一篇: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扁鵲治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