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認為國貨裏有不少日本元件,我們是不是要抵制?怎麽抵制也抵制不了啊。是的,這點我承認。但抵制日貨應該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尋找替代品。比如化妝品,妳想買資生堂的時候可以換成國產的佰草集,鄭明明、也可以換成雅芳。比如電視機,妳想買東芝,索尼的時候可以換,國產的海信、創維,長虹也不錯,質量絕對過關。空調冰箱洗衣機這種白色家電更要買國產的了。至於數碼相機、攝象機之類的,如果國貨達不大妳的要求,妳選擇日貨也無可厚非,這是妳的自由。所以抵制日貨的原則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購買非日貨,而不是壹棒子打死,抵制日貨並不是叫妳把家裏的日本家電或者其它東西都砸了,只是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買日本品牌的東西,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但我想,作為壹個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和我們子孫的未來做點事,以保障他們將來的安全。
有網友發出疑問,咱抵制日貨,人家日本也抵制中國貨,我們不是也受了損失,豈不是兩敗俱傷?請放心,朋友們。日本出口給我國的商品都是汽車、電器等高檔奢侈品,我們可以買自己本國的或者歐美的,甚至可以不用;我們出口給他們的是什麽呢?大米、煤炭、木材、菜油、大豆等等生活必須品,連日本人吃的大蒜、大蔥都是我國東北產的,讓他們抵制吧,不進口我們的他們自己的不夠用或者甚至沒有,從別的國家進口吧,運費貴的嚇死他!他們總不能不吃飯、不燒煤吧?他們別無選擇!所以,愛國的網友妳們就放心大膽的抵制日貨吧,失敗的絕對不會是我們。
中國經濟是否會在抵制日貨中遭受重創?答案是不會!
在這個世界上誰離了誰生活都將繼續,關鍵要看誰對誰的依賴更大?雖然,抵制日貨可能也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但對日本而言卻是不可承受之痛。我們稍微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日本就受不了。日駐華大使12日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各國大使,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元素的出口規制。丹羽稱各國應協調步伐,壹致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在解決稀土元素出口的問題上,各國聯合起來的外交壓力是必須的。憑啥只準妳們禁售武器,不準我們禁售稀土?聯合施壓?很遺憾,中國不懼八國聯軍!
資源是有限,總體市場也是有限的,中國出口日本的產品主要以能源、礦產品為主的源頭產品,日本出口中國的產品以家電、汽車、機械為主的下遊產品,源頭產品雖然附加值低,但大多是有限的。而且源頭產品不太可能出現飽和狀態。比如今年的鐵礦漲價,雖然中國是最大買家,也盡了力了,但還是漲了十幾個百分點,就是這個道理。作為源頭產品,有太多的消化渠道。在撤資事件中,誰的損失更大?投資方。中國出口的是源頭產品,而日本出口的是下遊產品。誰更依賴誰,這個自不用說了。相較而言,中國的產品不出口日本更可能找到其他買家(農產品較難,礦產品較易),但日本不購買中國的源頭產品,將付出高額的代價,只要想壹想他必須繞著中國大半的海疆,繞行數千公裏去尋找新的替代品,就可以知道。
日本投資是為我們帶來了好處,但抵制日貨與日本投資無關。抵制日貨有個數量與時間的過程,這不會在壹夜之間都發生的。以我們國民的溫和善良性格,即便抵制日貨到了極致地步,參與的同胞也不會超過半數(範圍為有條件購買日貨的),更何況近些年來中日貿易增幅壹直在30%左右,也就是說,抵制日貨只是適當地抑制日本經濟。因此,抵制日貨根本不存在減少稅收,增加失業的問題。即使中國消費者抵制日貨,中國還是日企最有錢賺的投資地,他們不會撤資。我們在抵制日貨的同時,日商還會繼續投資,只是他們的態度會改變,會變得彬彬有禮而非居高臨下;會變得誠惶誠恐而非指手畫腳;會變得謙虛內斂而非肆意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