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後,毛澤東隨隊去了井岡山。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在井岡山的生活十分艱難。面對困難,毛澤東向紅軍官兵發出號召:沒有糧食,我們就要種;沒有蔬菜,我們就種;沒有布,我們編織;沒有鞋,我們可以自己做。
壹天,毛澤東看見壹位白發老人坐在山坡上的壹間小屋前。走近壹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澤東高興地走上前去,笑著說:“老人家,我是來拜您為師的!”毛澤東坐在旁邊,認真地向老人學習打草鞋,默默地記住每壹步和每壹個動作。
不壹會兒,壹只草鞋做好了。毛澤東學會了打草鞋,並壹壹教給戰士們,樹立了艱苦樸素的好榜樣。
2.朱德的扁擔。
1928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加緊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為了保衛井岡山根據地,黨中央向根據地軍民發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鬥爭”的號召。朱德積極回應。和戰士們壹樣,他穿著涼鞋,戴著帽子,爬山去撿糧食。
那時候朱德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白天上山撿吃的,晚上看文件。士兵們擔心他會筋疲力盡。他們應該怎麽做?有壹次,壹個小戰士想出了這樣壹個主意。
他對大家說:“我們把朱的扁擔藏起來。”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但第二天,朱德拿著壹根新砍的扁擔出現在挑糧隊裏。士兵們又把朱德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馬上找來壹根上好的竹子,砍下另壹根扁擔,在扁擔上刻上“朱”四個字。士兵們見朱德如此堅決,都不好意思躲起來。
3.白求恩造了“盧溝橋”
1938 1,白求恩來到中國,立即趕往抗日前線戰地醫院。當時戰鬥激烈,條件艱苦,前線醫院缺乏大量藥品和醫療設備。
“我們自己做!”白求恩堅定地回答。當地軍民被動員起來。大家忙著粉刷病房,做簡易床和工作服。
夜深人靜的時候,白求恩躺在自己簡陋的工作臺上,反復思考:醫療隊的大量藥品和手術器械,要用動物背。怎樣才能讓藥瓶不碎不打翻?他為此徹夜未眠,最後畫了壹張草圖,讓眾人壹起制作。
白求恩笑著說:“壹個戰地醫生應該學習木工和鐵匠的好處,以便根據傷員的需要改進醫療設備。”很快,壹個特殊的簡易藥架就做好了。因為它的形狀像壹座橋,白求恩幽默地稱它為“盧溝橋”。
4.克洛克家境並不富裕,所以課後在快餐店打工。壹開始,老板專門安排他擦桌子。他沒有動力,當天就偷偷回家了。
克洛克向父親抱怨道:“我的理想是當老板,而不是擦桌子。”父親沒有反駁他,只是叫他先把自己的餐桌收拾幹凈。克洛克拿來壹條毛巾,隨意在桌上擦了擦,然後看著父親,等待他的接受。
父親拿來壹條嶄新的白毛巾,在桌上輕輕擦拭。白毛巾立馬臟了,特別刺眼。父親指著桌子說:“兒子,擦桌子是壹件很簡單的工作。”但是如果妳連桌子都不會擦,妳還能做什麽?妳憑什麽當老板?”克勞克感到慚愧。
克勞克回到快餐店。他牢記父親的教導。每次擦桌子,他都要準備五條毛巾,依次擦s遍,每次都是往同壹個方向擦,以免毛巾反復汙染桌子。
最後,克洛克被老板賞識,留了下來,接管了快餐店,成了老板。10年後,他創辦了自己的麥當勞。
5.毛澤東住的醫院外面有壹個小廁所。以前都是警衛班的同誌打掃,但是很多天了,廁所總是士兵去之前打掃。士兵們非常不解。
大雪後的壹天早上,戰士們早早起來掃雪。當門衛班長準備清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已被清掃幹凈。“誰打掃的?”大家都在猜,但壹時猜不出來。
突然,班長聽廁所裏有人說話:“從爐子裏取點灰,用籃子挑出來,撒在廁所裏。”多麽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即認出了毛澤東同誌和小安迎的這段對話。
原來,為了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毛澤東同誌特地帶岸田文雄來打掃廁所。從那以後,警衛兵經常能看到壹個小男孩在打掃廁所,很少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