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常存在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由於抗壞血酸參與體內壹系列代謝和反應,能促進膠原蛋白和粘多糖
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增加機體抵抗力.缺乏時,引起造血機能障礙、貧血、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增強和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嚴重時肌肉、內臟出血死亡,這些癥狀在臨床上通常
稱為壞血病.因此抗壞血酸不僅是人體所必須的由外界提供的營養物質,同時也是維持正常生命過程所必
需的壹類有機物.人正常每天最低需要量為75mg,長期缺乏抗壞血酸會導致某種營養不良癥狀及相應的
疾病,所以,VC對維持人體健康十分重要.對部分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抗壞血酸的含量做壹些測定,為
指導人們合理膳食,正確補充營養素有壹定意義.
目前測定抗壞血酸的方法有2, 6-二氯靛酚滴定法、2, 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1]、熒光分光光度
法、近紅外分光光度法[2]、電位滴定法[3-4]、鉬藍比色法[5]、褪色光度法[6]、高效液相色譜法[7]等.不同方
法各有其長處,但也有壹定的局限性.如2, 6-二氯酚滴定法及2, 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操作復雜,測試條
件較為嚴格. 2, 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完成壹次樣品分析需數小時,不能快速測定[8].利用VC分子中的烯
二醇基將Fe3+定量還原成成F2+e與2, 2’-聯吡啶(2, 2-bipyridine)進行顯色反應.並利用2, 2’-bipy-
Fe2+-VC顯色體系在本文研究的最佳測定條件下用分光光度法間接測定VC的含量,由於剩余Fe3+的也
能與2, 2’-聯毗啶顯色,可用NaF將其掩蔽.此法簡便、快速,結果令人滿意,為食品和藥片中VC含量的
測定提供了方法.
1試驗部分
1. 1主要儀器和試劑
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山東高密分析儀器廠);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
六孔數顯水浴鍋(金壇市環保儀器廠);搗碎機.
0·000 125 0mol/L維生素C標準溶液:準確稱取維生素C(分析純) 0·011 01 g,加入適量pH 3三氯
乙酸溶液溶解,定量轉移到500mL的棕色容量瓶中,用pH 3三氯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暗處放置.
Fe3+標準溶液: 0·001mol/L,稱取硫酸鐵銨0·24 g,用1mol/L,的硫酸溶解,用水稀釋到500mL.
2, 2’-聯吡啶: 0·004mol/L,稱取固體物質用少量的無水乙醇溶解,並用水稀釋到250mL.
1mol/L的NaF標準溶液.
1·2試驗方法
用移液管移取10mLFe3+標準溶液和壹定量的VC標準溶液於50mL比色管中.加入10mL pH 3三氯
乙酸溶液,然後加入壹定量的2, 2’-聯吡啶溶液和1mol/LNaF溶液1·00mL,用水稀釋至50mL、搖勻.
室溫條件下靜置10min後置1 cm比色皿中,在分光光度計上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於520 nm波長處測定其
吸光度.
2結果與討論
2. 1測量波長的選擇
按試驗方法以試劑為空白,將顯色後的溶液在400~600 nm區
間內繪制吸收曲線,如圖1所示.結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長為520 nm,
實驗選用520 nm為測定波長.
2. 2顯色劑加入量
試驗結果表明, 0·004 mol/L 2, 2’-聯吡啶用量在8·0~10·0
mL範圍內,吸光度達到最大且穩定.本法用量為9mL.
2. 3反應時間與溫度的影響
分別考察了反應時間與反應溫度對體系吸光度的影響,結果表
明,室溫度時定容5~10min之內即可顯色完全,且顯色在100min
內相當穩定.本文選擇在室溫下反應10min.
2·4離於對試劑的選擇
當CTMAB加入5mL時對2, 2’-bipy-Fe2+-VC形成絡合物的吸光度和吸收波長無顯著影響,而加
入三乙醇胺則可使顯色體系的吸光度增大.
2. 5掩蔽劑及用量選擇
在試驗中發現,被抗壞血酸還原後剩余的Fe3+也可以與2, 2’-聯吡啶生成有色配合物,並在光還原
作用下還原為Fe2+與2, 2’-聯吡啶的配合物,因此需要用掩蔽劑來掩蔽剩余的Fe3+,本實驗選用1mol/L
NaF溶液作為掩蔽劑,進壹步研究表明, 0·25mL以上的1mol/LNaF溶液即能達到掩蔽作用.故本文選用
1mL的1mol/LNaF溶液作為掩蔽劑.
2. 6標準曲線制備
按試驗方法對標準系列進行顯色測定,結果表明:VC質量濃度在0·088~7·0mg/L範圍內符合比爾
113第3期 劉宇奇,楊 睿,楊 泳:光度法測定藥品和食物中的微量VC
定律;回歸方程為:A=0·003 25+231 49·455 03C(mol/L),相關系數為0. 999 91;表觀摩爾吸光系數ε=
2·40×104L·mol-1·cm-1.
2·7幹擾離子的影響
當相對誤差控制在±5%以內,對1·0mg/L的抗壞血酸進行測定時,下列倍數的物質不幹擾:Na+,
Cl-,K+,NO3-,Zn2+(1 000倍),Mg2-, SO42+,Al3+(500倍), I′(100倍),Vitamin B1,Vitamin E(100倍),
常見離子中Ca2+(1 000倍),Ba2+對抗壞血酸的測定產生幹擾,但在樣品中Ba2+與Ca2+的含量壹般比較
低.通常不需要分離處理,可以直接測定. 1mL的1mol/LNaF可掩蔽Fe3+,體系選擇性較好.
2. 8樣品分析
樣品制備和測定分析
1)VC藥片.分別將市售VC白片和VC黃片各壹瓶倒入玻璃研缽中研細,充分混勻後,準確稱取VC
白片0. 019 841 g和黃片0. 0138 6 g置於2個100mL的容量瓶中,用pH 3三氯乙酸溶液浸取並定容.充分
搖動使其粉末分散約1~2min後,立即用幹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精密移取過濾液1. 50mL於50mL
比色管中定容,按試驗方法進行測定,結果如表1.
表1 藥片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結果(n=6)
Tab. 1 The determ ination results of content of
vitam in C in m edical tablet(n=6)
樣品本法測定值g/100 g加入量/μg回收率/% RSD /%
VC白片68·02 90 102·8 0·701
VC黃片57·89 89 103·7 0·325
表2 食物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結果(n=6)
Tab. 2 The determ ination results of content of
vitam in C in foods(n=6)
樣品本法測定值加入量/μg回收率/% RSD /%
彌猴桃0·238 g/100g 0·200 98·2 0·541
黃瓜10·03mg/100g 0·200 104·9 1·41
鮮橙多58·50mg/100mL 0·200 96·3 1·08
2)食物樣品.稱取去皮獼猴桃
30·853 9 g和黃瓜25·425 8 g浸在壹
定量的pH 3三氯乙酸溶液中,用搗碎
機搗碎混勻並過濾.取過濾後的獼猴
桃果汁置於500mL的容量瓶中、黃瓜
過濾液置於100mL的容量瓶中,並用
pH 3三氯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充分
搖動1~2min,立即用幹燥濾紙濾去
初濾液,精密分別移取獼猴桃過濾液
1·00mL和黃瓜過濾液5·00mL於50
mL比色管中定容,按試驗方法進行
測定,結果如表2.
3)飲料.移取鮮橙多10·00mL在
壹定量的pH 3三氯乙酸溶液中,置於
100mL的容量瓶中,並用pH 3三氯乙酸溶液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動1~2min,精密移取過濾液2·50mL
於50mL比色管中定容,按試驗方法進行測定,結果如表2.
3結語
1)從表2中看出,水果中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較為豐富,在日常生活中應多食用這類水果,補充身
體所需營養素.
2)從表1和表2中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標準曲線的線性關系來看,用分光光度法測定抗壞血酸
是可行的.但是由於抗壞血酸本身性質不穩定,容易降解,因此在進行樣品處理時應註意盡快將樣品搗碎
浸取在緩沖溶液中.
3)水果中含有的鐵都是以有機物形式存在的,不與2, 2’-聯吡啶直接絡合,則不影響測定結果.水果
中的VC在空氣中極易被氧化,樣品處理時必須用保護劑防止VC被氧化.保護劑不能用草酸,因草酸具有
還原性,本法用三氯乙酸緩沖溶液作保護劑.
參考文獻:
[1]閆樹剛,韓濤.果蔬及其制品中維生素C測定方法評價[J].農學通報, 2002, 18(4): 110-112.
114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 第33卷
[2]楊婷,逯家輝,張大海,等.菲林B近紅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J].分析化學, 2005, 33(11): 1 593-1 595.
[3]陳秋麗,甘振威,張婭捷,等.電位滴定法測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 30(5):
821-822.
[4]陳誌慧.荔枝保鮮過程中維生素C的快速電位滴定[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2006, 42(8): 664-665.
[5]李軍.鉬藍比色法測定還原型維生素C[J].食品科學, 2000, 21(8): 42-45.
[6]孫德坤,許月明,吳定.褪色光度法測定果蔬中VC的含量C[J].食品工業科技: 2003, 24(5): 93-95.
[7]胡誌群,王惠聰,胡桂兵.高效液相色譜測定荔枝果肉中的糖、酸和維生素C[J].果樹學報, 2005, 22(5): 582.
[8]奚長生.磷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1, 21(5): 723-725.
(上接第103頁)
該綜合方程的R2更接近1;F值臨界值為6·42,而該方程的F值為30·59;P值減小,表明該回歸方程
具有更好的統計意義.方程說明ΔE(H-L),Q(C5)和EL對藥物的活性有較大的影響.活性參數(pIC50)
的值越大,藥物作用在受體上的活性越好.從方程可以看出ΔE(H-L)越小,Q(C5)更正(即負電荷越少)
藥物的活性更強.因此可以看出ΔE(H-L)和Q(C5)可能是決定藥物活性的主要因數.EL2對藥物活性也
有壹定影響,但系數較小,影響也較小.
3結論
通過對燈盞花苷Ⅰ及其衍生物前線分子軌道的分析和構效關系的計算,計算結果定量的表明,當燈盞
花苷Ⅰ及其衍生物作用於受體的時候,ΔE(H-L)和Q(C5)是決定藥物活性的主要因數.文中所得到的表
示pIC50與量子化學參數間關系的相關方程式,為類似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的預測提供了壹個簡單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