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201110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廣東省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

201110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廣東省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

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加強我省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

長期均衡發展的決策

(2011 10 10月8日)

為創新人口服務管理機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進壹步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十二五”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現就加強我省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作出如下決定。

壹、充分認識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我省壹直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十壹五”期間,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水平實現了新的跨越。珠三角地區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其他地區基本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總人口保持慣性增長,總人口峰值、勞動年齡人口峰值、老年人口峰值接踵而至。人口素質總體水平不高,出生人口性別比仍然偏高,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部分地區計劃生育工作有所下降,影響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均衡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壹步加強組織領導,抓好督促落實,為“十二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第二,明確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和建設幸福廣東,深入總結和準確把握人口發展規律,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創新人口服務管理機制,以適度人口規模、優良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合理人口布局為戰略目標,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並推動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轉變,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

(2)主要目標。到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1.11億人以內;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0‰以下;育齡群眾享受基本的計劃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務;深化人口文化建設,人民群眾依法生育觀念進壹步增強;平均預期壽命為76.5歲;降低出生缺陷風險,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5‰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0.15‰以下;出生人口性別比接近正常水平;完善城鄉壹體、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惠壹生”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體系;全面推進人口服務管理現代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力爭到2015年,全省人口計生工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第三,突出重點

(1)有效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深入開展鎮(街道)多生無政策子女、村(居)多生無政策子女等活動。完善基層人口計生工作例會制度,把任務分解、動態跟蹤、不同階段預警、獎優罰劣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分級動態管理責任制落實。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聚焦困難和問題較大的重點地區和流動人口,加強對落後地區的幫扶,引導基層把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到落實長效節育措施等重點工作上,推動工作重心下移,促進工作落實,確保完成年度人口計劃。

(2)著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做好優生優育工作,提高出生缺陷預防能力和水平。建立出生缺陷防治協作機制,將婚前醫學檢查、產前檢查、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服務、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服務納入城鄉醫療保障範圍,切實提高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覆蓋率。總結推廣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項目試點經驗,穩步擴大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覆蓋面。對重點人群開展新生兒出生缺陷篩查、診斷和治療,逐步對全省3歲以下嬰幼兒實施重大疾病免費篩查和預防,定期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健康檢查。積極開展幼兒發展項目試點工作。加強安全避孕、出生缺陷預防、不孕癥預防和老年人生殖健康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積極推進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科技創新。加強教育培訓,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努力提高勞動人口的文化、技能和道德素質,發揮人力資源優勢。

(3)綜合治理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建立健全綜合治理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工作機制,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制定有利於女童健康成長和婦女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衛生、人口計生、公安、食品藥品監管、民政、宣傳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采取經濟、法律、文化、行政等多種手段,標本兼治。衛生部門要建立健全住院分娩、出生實名登記、出生人口性別比統計監測、信息共享和定期(季度)通報等制度。建立聯合執法制度,打擊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每半年至少組織壹次專項打擊。加強對b超終止妊娠藥物購買和使用的監管。依法嚴懲溺棄殘害女嬰、拐賣婦女兒童、歧視虐待生育女嬰婦女的犯罪活動。落實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人口計生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工作的監督檢查,並將檢查結果納入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力爭“十二五”期間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接近正常水平。

(四)全面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將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建設,深化流動人口居住證“壹證通”制度建設,逐步實現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等服務。完善區域合作機制,落實雙向服務管理責任,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全國“壹盤棋”。逐步建立城鄉統壹的戶籍制度。整合人口計生、城管、公安、工商、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等部門資源,圍繞辦證、租房、用工等環節,大力開展流動人口信息社會化采集,實現流動人口信息互聯互通和遠程查詢,建立健全流動人口動態管理機制。

(五)深入實施幸福家庭提升工程。以“文明、健康、優生、致富、奉獻”為重點,廣泛開展幸福家庭建設。加強對優生優育、兒童成功、抗風險、性與生殖健康、家庭繁榮的研究。繼續深化“婚育新風”、“關愛女孩”、“青少年健康教育”等活動,推進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倡導負責任的婚育行為。充分發揮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服務網絡的作用,提高人們自我保健和生殖健康的意識、能力和水平。強化省市兩級避孕藥具管理職能,努力提高避孕藥具管理服務水平和育齡群眾滿意度。建立健全生育保健制度,全面落實手術並發癥患者救助制度和免費定點對癥治療,積極為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家庭提供生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重點發展計劃生育“三結合”等社會福利項目,加大對孤兒監護家庭、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留守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受災家庭等特殊困難家庭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的政策體系。

(6)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快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培育壯大老齡事業和產業,加強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建立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開展計劃生育家庭養老服務培訓示範項目,提高基層工作人員服務老年人的能力。發揮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優勢,探索老年計劃生育保健新模式。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具有護理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拓展養老服務領域,增加老年人社區活動和設施。大力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尚。

(7)不斷完善“惠宜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綜合利用社會經濟資源,對實行計劃生育的人員給予獎勵、救助和優待,加快構建“惠壹生”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體系。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擴大覆蓋面,適時將夫妻壹方為農村人口的家庭納入獎勵扶助範圍。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救助制度,建立救助標準隨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而定期調整的機制。全面落實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重點提高獨生子女保健費兌現率。將落實計劃生育優惠政策納入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治理,推動政策全面落實。

(八)加強人口信息化建設。完善人口發展動態監測、綜合分析和預警預測體系。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制度改革,提高數據質量和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建立健全跨部門人口信息共享機制,建立覆蓋全體公民全生命周期的全人口數據庫。

(9)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深入研究人口發展現狀,合理預測人口發展趨勢,將為完善生育政策、實現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將人口發展規劃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人口規劃的研究、編制和實施。制定人口發展評價體系,開展人口發展對產業布局、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保障影響的綜合評價。切實加強人口限制區、疏散區、穩定區、集聚區建設研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引導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動的政策,統籌考慮人口分布與經濟布局、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的關系,以產業結構優化促進人口布局優化。

(十)深化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加大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力度,構建以省內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為重點的人口計生“五級聯動創新”新模式,以地級掛牌創建綜合改革示範市,推進縣(市、區)優質服務全覆蓋,開展鎮(街道)文明執法,實行村(居)村民自治,建立健全“黨委領導, 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基層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水平。 紮實開展創建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自治示範村(居)活動,努力形成村(居)負總責、協會為骨幹、依法建章立制、群眾當家作主的計劃生育群眾自治新機制。

第四,實施保障措施

(壹)嚴格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黨政“壹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黨委和政府要有領導分管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上市地各級黨委、政府每年要向省級黨委、政府作當地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專題報告。按照“條線考核、分區考核、分類指導、綜合考核、動態管理”的要求,分別對黨政領導幹部、責任部門和人口計生部門進行考核,實行“壹票否決”制。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要把領導幹部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情況作為衡量政績和選拔任用、任免獎懲幹部的重要內容。實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問責制,對失職瀆職造成人口嚴重失控的地方,追究黨政主要領導責任;對工作不力的部門,要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並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紀律處分。進壹步強化兼職人口計生單位的責任,完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定代表人人口計生工作責任制。

(二)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共財政保障體系。按照“財政優先、穩定增長、分類保障、分級負擔、城鄉統籌”的原則,建立健全穩定增長的人口與計劃生育財政保障體系,逐年增加投入。到“十二五”末,人口和計劃生育財政投入每年不低於50元。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資金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粵東西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投入。各地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人口計生經費投入,確保法律法規規定的人口計生各項優惠政策、免費服務項目、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專項資金及時到位。

(三)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網絡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確保人口和計劃生育機構和隊伍在機構改革中的基本穩定。市、縣(市、區)、鎮(街道)要科學配置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力量,加強村級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工會、* *共青團、婦聯、計生協的作用,形成強大合力。對促進人口與計劃生育科學發展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 上一篇:系統管理員工作總結範例
  • 下一篇:JINLIN RABBIT 金鱗兔註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註冊?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