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清代俞萬春寫《當口誌》七十回,其中有 "結 "壹回,又名《結水滸》。此書是續金聖嘆評水滸七十回而作,是水滸系列作品中與原著 "位置相對 "的壹部書("位置相對 "指至少表面上將梁山壹百零八將視為 "對頭")。("相對 "是指至少表面上將梁山十八將寫成 "反面人物",類似的小說還有後來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等)。
由於作者出生於清朝太平天國之前,當時全國盜賊橫行,作者感到當時的中國深受盜賊之害,因而對盜賊深惡痛絕,有 "忠義不做盜賊事 "的思想。
既為盜賊,必不以為忠","誰知羅貫中之害至此極"(有言:水滸前七十回為施耐庵,後七十回續為羅貫中,故金、豫皆尊施而貶羅)之言,進而著書立說,使 "後世之人始知忠義盜賊非可假也!"
因此,此書對宋江等人深惡痛絕,凡梁山泊上壹幹人等,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但也有觀點認為,《蕩寇誌》其實是壹部以 "曲筆 "贊美 "水滸 "的作品,於萬春是鐵桿的水滸迷(這壹點在於氏本人的自述文字中有明確的表述)。
《蕩寇誌》中有不少 "自諷 "的成分,其主旨其實與水滸前的版本如出壹轍,再加上《蕩寇誌》中塑造的雷將大多過於刻板,行為充滿爭議,還不如書中的 "反派"--梁山好漢。黨口訣》對梁山好漢的塑造甚至不如書中的 "反派"。凡此種種,使小說給人壹種意義糾結的感覺。
擴展資料
《當口直》的主要情節是寫陳希真、陳麗卿父女在高俅父子的迫害下,沒有 "落草為寇",而是忍辱負重,殺了義軍,以洗刷自己的 "罪名"。蕩寇誌》就是壹部寫 "犯上 "的小說。黨寇誌》的寫作,是作者對維護封建統治的反動立場的自覺表態。
刻意在思想上壓制人民,配合暴力鎮壓。尊王攘夷,維護封建統治,是小說的主旋律。作者為此煞費苦心,不遺余力,慘淡經營。作者賦予天神和官軍以高超的技藝和智慧。
與此同時,農民起義的英雄們都被汙蔑為 "不堪壹擊 "的 "殺人放火"。但它文筆簡潔流暢,寫陳麗卿受迫害的情節,又有真情實感,布局謀篇,造語寫景,頗具匠心,在藝術上不無可取之處。
但從細節上看,《蕩寇誌》中梁山好漢與山賊 "雷將 "之間的善惡並不那麽分明,許多 "雷將 "的言行往往自相矛盾,而作者又不時含蓄地贊美梁山人物,這就使全書的傾向性變得更加復雜。這就使全書的傾向性變得更加復雜。
因此,有壹種觀點認為,《蕩寇誌》實際上是壹部 "曲筆 "贊美《水滸傳》的作品,於萬春是《水滸傳》的鐵桿粉絲。蕩寇誌》中有很多 "自諷 "的內容,其主旨其實與《水滸傳》之前的斬水版有關,於萬春寫《蕩寇誌》表面上是醜化梁山好漢,實際上是通過 "自諷 "來贊美《水滸傳》。
百度百科--《蕩寇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