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河源:追溯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的起源》壹書,以極大的興奮攪動了躁動不安的醫學界。這本書論述了威脅人們生命和健康的頭號瘟疫——艾滋病。這本書的作者是壹位名叫愛德華·胡珀(Eduarte Hooper)的記者。整本書都是紀實報道。作者根據壹些歷史事件提出了壹個論點,即艾滋病最早的爆發是由於人們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汙染的脊髓灰質炎疫苗。HIV-1是導致今天艾滋病的壹種HIV亞型,它在20世紀50年代在沒有使用受汙染的脊髓灰質炎疫苗(OPV)的情況下被引入中非人體。這就是所謂的脊髓灰質炎疫苗-艾滋病病毒(OPV-艾滋病病毒)假說。胡珀的假說涉及生物醫學領域,引發了壹場學術大辯論,其規模不亞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法國和美國關於艾滋病病毒發現權的空前之爭。現在人們認為HIV亞型HIV-1來自非洲黑猩猩,而HIV亞型HIV-2來自非洲黑白獼猴。但是,關於HIV如何跨越物種屏障,即從猴子、猩猩到人,存在很大爭議。胡珀在書中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但書中提供了黑猩猩和黑白獼猴的腎臟曾被用於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的證據,但無法找到制造疫苗的記錄。胡珀還總結說,醫學研究人員使用黑猩猩或猴子的腎臟細胞作為脊髓灰質炎疫苗,這些細胞被黑猩猩或猴子體內的艾滋病毒汙染,這種疫苗在20世紀50年代末根除脊髓灰質炎的“運動”中被廣泛使用,導致了艾滋病毒的廣泛傳播。當時世界衛生組織試圖盡快消滅發展中國家的傳染病,非洲是主戰場,脊髓灰質炎是首選。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科學家比阿特麗斯·哈恩認為,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艾滋病出現的時間更早,因此不會是脊髓灰質炎疫苗引起的大規模傳播。艾滋病是在狩獵、屠宰和食用未煮熟的肉時,人的皮膚和粘膜被受感染動物的血液感染;被汙染的針頭是艾滋病毒在人群中快速傳播的原因。哈恩認為,胡珀只是提出了壹個假設,但並不能證明黑猩猩或黑白猴的腎臟已經被用於制造疫苗。另外,實際上野生猴子體內有幾十種類似HIV的病毒。如果艾滋病病毒是從黑猩猩身上自然轉移到猴子身上的,沒有理由說這種轉移不會再發生。在美國威斯達研究所從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制的希拉裏·科普羅斯基(Hilary Coprosky)對脊髓灰質炎疫苗-艾滋病病毒假說非常不滿,持激烈的否定態度。他說,如果按照胡珀的說法,脊髓灰質炎疫苗導致了艾滋病的傳播,那就太諷刺了!因為當時世界衛生組織正計劃在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正在為疫苗研發做最後沖刺。如果妳相信胡珀說的話,他和其他研發疫苗的科研人員豈不是成了惡魔?胡珀的觀點是基於他的偏見,這是不正確的;胡珀必須用事實和證據說話。巴克打開神秘的冰箱為了分析胡珀假說的真實性,科學家們傾向於通過實驗來證實它;要確認疫苗已經從動物腎臟中生產出來,只有巴克的冰箱能解決問題。自1992以來,世界上剩余的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被用於接種非洲數百萬兒童,以預防脊髓灰質炎。這些疫苗儲存在壹個冰箱裏,這個冰箱保存在美國費城wistar研究所的另壹個大冰箱裏。只有研究所所長克雷頓·巴克有這些冰箱的鑰匙。正是這些脊髓灰質炎疫苗被懷疑導致了艾滋病的傳播,因為它們是在20世紀50年代生產的。根據實驗要求,巴克必須打開冰箱,將脊髓灰質炎疫苗樣本分發到三個獨立的實驗室進行檢測,以證明這些疫苗是否含有艾滋病毒或艾滋病病毒前體。巴克說,為了避免媒體帶來的壓力,三個實驗室暫時保密,以保證研究的雙盲性。換句話說,每個實驗室都不知道其他實驗室在做什麽,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的客觀性。與此同時,壹個世界頂級的線粒體DNA分析實驗室正在努力識別用於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的靈長類動物。2000年2月,wistar研究所宣布,它發現了當年生產的疫苗樣本。然後,該研究所邀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同事對樣本進行分析,沒有發現黑猩猩腎細胞和艾滋病病毒的痕跡。在第二次分析中,研究人員在樣本中發現了獼猴的腎臟細胞,但獼猴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2000年9月,在世界上首次分離出艾滋病病毒的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的壹次會議上,分別通過實驗指出,他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說今天非洲的艾滋病災難是由於20世紀50年代為非洲約1萬人註射脊髓灰質炎疫苗時不小心傳播了艾滋病病毒,是沒有依據的。”然而有趣的是,這個結論並沒有動搖“疫苗假說”的發起人愛德華·胡珀堅持自己說法的信念。追溯到HIV-1和HIV-2,導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最初是在中非西部的黑猩猩身上發現的,但它是何時以及如何傳播給人類的不得而知。對此,壹般推測是獵人在非洲追捕大猩猩時,被攜帶艾滋病毒的猩猩抓傷,或者是獵人在宰殺黑猩猩時不小心割破手指被感染。目前,研究人員擁有三個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早期人類標本:從壹名居住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成年男性(1959)身上采集的血漿;1969年收集的壹個死於美國聖路易斯的非洲後裔的人體組織標本;還有壹個死於1976的挪威水手的人體組織標本。對此,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何大壹課題組早有定論。1998期間,何大壹領導的艾倫·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對1959期間采集的血漿樣本進行了研究分析。他們認為,在非洲班圖部落壹名男子身上發現的艾滋病毒是目前在全球傳播的艾滋病毒亞型HIV-1的祖先。從HIV亞型的進化程度推斷,應該是1959之前的壹小段時間,大約是40年代或者50年代初,然後在5438年6月+2000年10月,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Bette Korber博士通過收集各種數據,建立了壹個復雜的數學模型,然後用計算機模擬了HIV的進化過程,進而得出HIV的亞型是在1910 ~ 65448之間進入人體的結論地點是西非。科布認為他的結論的誤差時間是20年。那麽,1986西非艾滋病患者體內分離出的HIV-2亞型是什麽時候進入人體的呢?比利時生物學家Anne-Mieke Vandamme從幾內亞比紹的壹個小鎮Canchungo采集了HIV-2感染樣本,並與當地黑白獼猴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進行了對比,得出結論:HIV-2的HIV-2A是在1940左右由黑白獼猴傳染給人類的。另壹方面,HIV-2B在1945左右由黑白獼猴傳染給人類。2003年5月12日,《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了Van Damme的研究報告,指出歷史上輸血和性交易盛行,導致了HIV-2的廣泛傳播。比如1966年6月,幾內亞比紹出現首例因輸血感染HIV-2的病例。此外,幾內亞比紹1963至1974年的獨立戰爭恰逢HIV-2疫情開始。研究發現,艾滋病病毒起源於猴子。科學家在論文中指出,發現黑猩猩身上的SIV病毒可能來源於兩種猴子病毒的重組產物,這具有重要意義。證明了除了人類,還有壹種類人猿在自然條件下通過跨物種傳播攜帶了兩種不同的SIV病毒。此前的研究發現,人類HIV-1的前身是黑猩猩中的壹種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但是黑猩猩感染的病毒是從哪裏來的?壹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獲得的最新結果是,它可能是另外兩種SIV病毒在不同猴子身上的重組產物。非洲許多種類的猴子攜帶不同的SIV病毒。美、英、法科學家將這些病毒與黑猩猩體內的SIV病毒進行對比,發現作為人類艾滋病病毒前身的SIV病毒,很可能是由丹頂白臉猴和大鼻猴體內的兩種SIV病毒重組而來。6月5438+03日,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黑猩猩SIV病毒的混合起源”的論文,並介紹了相關的研究過程和結論。
上一篇:蛋白氨基酸簡介下一篇:怎麽去藥廠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