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實驗室的管理體制
其實實驗室管理體制類似於國家的法律法規,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標準方法及原始記錄都是實驗室的基本準則。質量手冊是實驗室的綱領性文件、程序文件是質量手冊的補充、而作業指導書和操作過程等就是操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們的關系是逐層分解、層層細化的。就猶如壹個“金字塔”,不斷往下分解,都是根據體系而來的。
二、人員的結構
實驗室人員是實驗室的執行者,人員結構的劃分會直接影響到管理的程度,所以劃分不但要合理還要責任明確,管理人員過多容易造成幹活的少說話的多,管理少那肯定會引起執行上不夠全面;同時人員責任劃分也是壹個很重要的關鍵問題,大部分實驗室因為責任不明確而引起“扯皮”事件。導致管理上的混亂。所以壹般的實驗室都會有壹個管理者同時下面分有技術主管和質量主管,部門負責人、設備安全員、監督員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人員結構壹般也是用圖示來表達的,不但能夠說明人員的職責還能說明各崗位間的關系。
三、 管理的流程
管理流程是壹種管理上的指導,主要是告訴執行者應該先做什麽、後做什麽,壹般這種流程的順序能夠有效提高管理的質量。實驗室體系不同流程也是各不相同,在實驗室體系運行當中各流程的人員責任劃分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四、管理執行監督
壹般實驗室管理運行狀況的良好程度都是靠監督來完成的,通過監督能夠發現管理上是否有偏離。壹般的監督可分為外部審核、內部審核和日常監督,外部審核自然是上級單位的監督、而內部審核和日常監督則是實驗室內部的監督,為此大部分實驗室在內部指定有內審員和監督員,內審員是通過對體系各要素的全面審核來發現問題、而監督員則是日常工作的監督,這樣有利於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問題;內審需要定期進行,由內審組長組織,內審需要內審員成立內審組,對各要素進行監督,主要是看大的目標是否偏離;監督員是日常的監督,重點對基層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
五、 實驗室管理的“頭”
實驗室管理的“頭”壹般是主任,他是實驗室目標和執行的總設計師。每年的管理評審就是主任與各執行者的最高層溝通,通過管理評審對實驗室管理的偏離和目標提出新的要求進行改進,保證實驗室管理做好做到位。
通過上述小編所說的可以看出實驗室管理並不難,主要是有制度、有流程、能執行、並且監督到位就好。當然實驗室管理並不僅只是口頭或者簡單的利用通訊工具就能做好,還需要借助專業的實驗室管理軟件才行,因為它不僅可以幫助實驗室人員對儀器設備的日常管控,還能做好相應的追根溯源,做到有據可查,有問題也能及時發現。為樂信息科技專註實驗室管理多年,專業致力於各行業實驗室管理,想了解更多關於實驗室管理系統資訊歡迎留言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