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魚鱗病!請靠近點!請靠近點我非常感激

魚鱗病!請靠近點!請靠近點我非常感激

魚鱗病沒有徹底治愈的方法,但如果能加強皮膚護理,結合藥物治療,是可以使癥狀好轉的。

首先,要加強皮膚護理。冬季氣候幹燥,皮膚失水相對增多,皮損加重。因此,冬季是護理的重點,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奶油、白薯、魚肝油、綠葉蔬菜、豬肝等。冬季洗澡不宜太勤,肥皂不宜用得太多,浴後要塗護膚油脂,可保護皮膚柔潤,使鱗屑減少,並保持適當的水分和充足的營養。此外,還應註意衣著保暖,避免風寒刺激皮膚;忌食辛辣刺激。這樣可以使患者心情舒暢,病情得到緩解,達到預防的效果。

其次,在上述護理下,病情仍較嚴重,可考慮藥物治療:

(1)西醫治療

①內服法:口服大劑量維生素A,每日10萬~30萬u或維生素A酸,每日1mg/kg/日。但長期服用會出現骨骼脫鈣、脫發等中毒癥狀。

② 局部治療:10%尿素脂、0.1%維生素A酸乳膏或20%魚肝油軟膏等,對緩解皮膚幹燥、脫屑、皸裂有壹定療效。

(2)中藥

①內服法:血虛風燥證 無家族史,幼年發病,皮膚幹燥,體質素虛,服十全大補丸合蒼術膏;血瘀阻滯證 有家族史,自幼發病,皮膚幹燥、粗糙、皸裂,兩目晦暗,服活血化瘀口服液。

②外治法:血虛風燥可用杏仁60g,搗碎煎湯外洗,再用核桃仁90g,牛奶10g,搗爛調成糊狀外用;瘀血阻滯可用大黃15g,桂枝20g,桃仁30g,煎湯外洗,再外敷當歸膏(當歸20g,香油50g,黃蠟6g,先熬香油,入當歸煎至焦,化渣使溫,加黃蠟調成膏)。將黃蠟加入膏內)。

魚鱗病是壹種常見的遺傳性毛囊角化病,中醫稱為 "癬"。按遺傳方式不同又分為:

1.尋常型魚鱗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①尋常型。常在出生後頭幾個月發病,病情隨年齡增長而加重,癥狀冬重夏輕。

②基本特征:皮膚幹燥,皮疹顏色為黃褐色或汙褐色鱗屑呈菱形或多角形,邊緣上翹,中心緊貼皮膚,細小或呈糠秕狀。

③皮疹主要發生於四肢伸側,其次為背部,頭部可有輕度鱗屑,重者可波及全身,但腋窩、臀部皺褶處常不受累,手背可有毛囊角化性損害。

4、多數患者因全身皮膚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幹燥少汗而感到不適。

2、性聯異常魚鱗病

①。)罕見。屬性連鎖隱性,僅發生於男性(女性為攜帶者),出生後不久發病。

2).皮疹廣泛分布,屈側和皺褶也可受累,腹部比背部嚴重,皮疹鱗屑大而明顯,可蔓延至肘、腋窩、指紋窩。

3).眼科裂隙鏡檢查,男女均可見角膜後壁或彈力層有多數小混濁斑。

3.表皮溶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是壹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曾被稱為皰疹性魚鱗病樣紅皮病。該病患者出生時全身皮膚角質增厚,並有盔甲狀鱗屑覆蓋。出生後,鱗屑脫落,留下粗糙潮濕的表面和明顯的松弛性斑丘疹。鱗片再次形成。四肢屈側和褶皺處的腹股溝、手腕、腋窩和肘部有灰色厚或疣狀鱗屑,局部呈疣狀損害,故又稱豪豬魚鱗病。

4.板層狀魚鱗病(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過去稱為無皰魚鱗病樣紅皮病,可分為輕、重兩型。

①、輕型。)

2).重型為醜陋型,大多數胎兒為死胎或產後死亡。

2).輕型即所謂板層狀魚鱗病,出生時發病,外層角質層薄如棉花膠樣角質層脫落,皮膚發紅、脫屑。

5.局限性線狀魚鱗病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是板層狀魚鱗病的變異型。

以下方劑具有養血潤膚的功效:

1.桑葚粥:桑葚15克,大棗30克,粳米60克,共煮成粥。

2.芝麻糕:糯米粉100克,黑芝麻30克,紅糖15克,先將糯米與紅糖同米煮熟,搗成糕,在糕上撒上黑芝麻即可。

3.木耳五花肉:豬皮100克,黑木耳15克,調料適量,先將豬皮洗凈剁碎燉至五香粉,待成的時候加入黑木耳,調味即可。

4、甲魚龍眼粥:龍眼肉20克,甲魚肉30克,糯米50克,煮成粥,食用前加入調味料即可。

5、大棗10克、糯米50克、黑芝麻12克、黑豆15克,每日壹粥。

6、海參粥:粳米、肥海參各60克煮成粥。

7.大棗糖:蜂蜜500克,冰糖300克,黑芝麻60克,大棗200克,先將大棗煮熟,去皮核,取肉搗爛,加入黑芝麻,再用蜂蜜熬煮,待成膏後,加入棗泥、黑芝麻,切成糖塊大小,經常食用。

參考資料:

2001年03月01日15:14 新浪生活

Q.本人61年生,男,3歲時得皮膚病

癥狀為皮膚幹燥,分泌汗液,冬重夏輕,有皮屑,四肢較重,冬季受風或長時間接觸泥水後皮膚幹裂,冬季有皮屑,主要在小腿、有皮屑,不痛不癢,經多方醫治無效

醫院說此病不是硝酸銀病和魚鱗病之類,是皮膚病的壹種,發病機理不清楚,不知該怎麽辦。

吳醫生回復:妳的情況首先要考慮魚鱗病的可能。因為妳描述的表現和魚鱗病很相似。33患者由於角化異常,皮膚更新非常快,所以產生大量皮屑,而且保濕能力明顯下降。由於冬季氣候比較幹燥,皮膚表面皮脂分泌減少,保濕作用不足,導致皮膚幹燥,容易出現皮膚瘙癢。

魚鱗病是壹種遺傳性疾病,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於各位癥狀較輕的患者來說,最主要的是保持皮膚濕潤,減少皮屑脫落,防止繼發濕疹等皮膚病。魚鱗病患者在冬季氣候比較幹燥時,還容易加重原有的病情,表現出瘙癢、脫屑等癥狀。

所以對於魚鱗病患者來說,冬季應註意洗澡不要太用力,少用堿性大的浴液,水溫不要太熱,洗完澡後趁皮膚未完全幹燥塗上保濕產品。

如果用上述方法仍有瘙癢,可在瘙癢發作期口服抗組胺藥,另外可在局部使用甘油等潤滑皮膚,嚴重的濕疹樣變可外用激素類藥物。

先天性魚鱗病:

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壹)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尋常魚鱗病,此型為常見的輕型魚鱗病,父母壹方或雙方發病常為家族中多人發病,但無性別差異。常自幼年起發病,隨年齡增長而加重,至青春期癥狀最為顯著,以後即停止發展。皮損輕重不壹,冬季輕者皮膚幹燥,無明顯鱗屑,搔之呈粉屑狀,稱為幹燥性皮炎。或在毛囊口處,有針尖大小的毛囊和以褐色或淡褐色為主的鱗屑,無自覺癥狀,稱為毛囊性魚鱗病(ichthyos;sfoll;cularis)。常見的除皮膚幹燥外,還可見灰褐色或深褐色蛇皮樣鱗屑,中央堅實,邊緣遊離。也有灰白色鱗屑,有雲母樣光澤,稱為光澤性魚鱗病。更有角質增生異常顯著;可厚達lcm以上,表面粗糙,呈棘狀或乳頭狀隆起,表面深灰色或灰褐色,猶如樹皮者,這就是所謂的高超魚鱗病。

本病好發於四肢軀幹,尤以肘、膝關節伸側對稱密友。嚴重者可波及全身,伴有掌、跖角化過度、鞍裂和指(趾)甲改變。面部、頭皮、肘部、腋窩、腮腺窩、外陰和臀溝通常不受侵犯,或僅有輕度鱗屑。平時無自覺癥狀,冬季由於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幹燥,自覺瘙癢不適,如皸裂會感到疼痛。患者常有特應性體質,如白喉熱、哮喘等。

組織病理:角質層明顯增厚,顆粒層變薄或消失。角質層增厚與角質層細胞間的橋粒延遲變性有關,使角質層細胞不能正常脫落。棘層細胞變薄,基底層色素沈著增加。角化過度延伸至毛囊,形成毛囊角質栓。皮質汗腺可能會萎縮。真皮層無明顯改變,或在血管周圍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2)性聯異常魚鱗病:較少見。由於該病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因此只見於男性,可在出生後或嬰兒期發病。皮損與上型略有不同,鱗屑大而顯著,呈黃褐色或汙黑色大魚鱗狀,皮膚幹燥粗糙,常遍及全身,腋窩、國窩和肘窩等部位也可受累;腹部較背部尤重。如果累及面部,則僅限於耳前和臉側。通常不會發生毛囊角化。掌跖皮膚正常,皮損不隨年齡增長而減輕,有時反而加重。女性是該病的攜帶者,通常不會發病,有時只在前臂和小腿上看到薄薄的鱗屑。角膜後壁和後彈力層固有層上可能有小的渾濁點,但不影響視力。

組織病理角化過度,顆粒層正常或增厚,棘層輕度增厚,真皮無明顯變化,有時可見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

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和板層魚鱗病通常表現為:

(3)表皮溶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又稱皰疹性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是壹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畸變率很高。臨床上比較罕見。出生後或出生後幾個月,可出現全身性和局限性損害。泛發性病例,出生時全身有壹層厚厚的鎧甲樣鱗屑,出生後脫落,全身發紅,有鱗屑,鱗屑脫落後露出濕潤的表面,紅斑可逐漸消失,可再出現較厚的疣狀鱗屑。紅斑可逐漸消失,較厚的疣狀鱗屑可再次出現。局限性者僅在四肢屈側和皺壁處有較厚的魚鱗狀角化屑。嚴重者可出現疣狀虹膜樣增生或局限性撫摸增生性損害,稱為豪豬魚鱗病。發病後幾年內可能會出現松弛的水疤或木質大小不等的大疤。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減少水疤的出現。手掌受累可能會影響功能。

組織病理表皮角化過度,顆粒細胞層增厚,棘層上部細胞有網狀空泡化,有時橋粒僅與壹側棘層細胞相連表皮細胞有棘狀松解,表皮可見水疤或大疤,真皮淺層有慢性炎癥浸潤。

(四)板層狀魚鱗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出生後全身即被壹層廣泛的人棉絮樣膜緊緊包裹,多由眼瞼和唇外翻引起。數日後,薄膜脫落,皮膚廣泛彌漫慢性紅暈,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鱗屑,中央堅實,邊緣遊離。好發於全身對稱部位,以四肢屈側、肘窩、國窩、腋窩及外陰部較明顯。掌跖角化過度、指甲和毛發過度生長。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創新藥物
  • 下一篇:哺乳期可以吃頭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