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樂趣,在娛樂中學習,從而達到真正寓教於樂的目的。讓我們來看看幼兒園野餐活動的計劃:
幼兒園野餐活動計劃1壹、活動目的:
1,走進自然,擁抱春天,讓孩子熱愛自然,體驗野餐活動的快樂;
2.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壹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鍛煉孩子的合作交流和動手能力。
二、野餐地點:
幼兒園操場
第三,時間:
4月27日(星期二)(如果天氣不好,將延期,另行通知)
四。活動:
烤野生稻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家:
邀請中班所有的孩子和老師,邀請每個班家委會的5個家長參加。
不及物動詞活動準備:
1.幼兒園準備:大米1袋,小碗大碗若幹,勺子若幹,油1桶,鹽2袋,醬油1瓶,醋1瓶,雞精1袋,臘肉壹些。
2、家長野餐準備:柴火壹些,蠶豆壹些,竹筍壹些,土豆壹些,每班壹大鍋。
七。活動程序:
1,8: 20開始準備搭爐子,撿柴火。
2.8: 50準時,全體師生到戶外,孩子們剝蠶豆、竹筍,家長老師洗菜、切菜、淘米、煮飯、生火等。,並且分工合作。
3、11點左右,大家都在享用野生稻。
八。活動要求:
1,註意用火安全,讓人出門,也要註意活動安全,小心燙傷和刀傷。
2、多商量事情,倡導環保,人人從我做起,教育孩子要做到。
3.女性家長不要穿高跟鞋和裙子,建議大家穿運動服。
4.要互相幫助,就要有集體榮譽感。
幼兒園野餐活動計劃2天氣溫暖宜人,是壹年中最適合出遊的季節。在這個美好的季節,在王宗舉的建議下,經過全體保育老師的最終決定,決定在本周舉行壹次“戶外野餐”。
壹.活動的目的
欣賞我市美景,為教師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增強凝聚力,營造和諧的集體氛圍,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在豐富校園活動的同時,讓大家感受當今生活的美好,煥發同誌們的激情和活力。
二、事件負責人:
楊綜局
三、活動策劃:
王宗舉
四、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3
動詞 (verb的縮寫)地點:
羊皮灘
不及物動詞活動家:
楊、王宗菊、耿曉麗、張嬌榮、、、、李。
七。活動安排:
“壹”派相關人員聯系現場並進行實地勘察,並拍照帶回備查。
物品準備:水、垃圾袋、急救藥品、食物、野餐用品。
“三”活動的資金來源:自籌資金。
八。活動:
早上9: 30在園門口集合,集合後清點人數,確定成員到齊,然後乘車或騎車前往目的地。可以利用車上的閑暇時間介紹壹下活動的過程。到達目的地後,自由發揮,熟悉當地環境。玩完後,我開始生爐子,準備野餐。午飯後自由玩耍。臨近傍晚,全隊集合,清點人數。帶領團隊回家。
野餐的壹些工作安排:候選人負責搭建火爐,收集柴火,挑水,準備炊具和食材,做飯燒菜,處理緊急事件。
九、註意事項:
來回路上註意環境,花草樹木,公共衛生。
上下車排隊,活動才能有序進行。
(3)活動期間每個人的手機都必須保持正常通話狀態。
四:禁止在河邊玩耍、爬樹。
野餐期間要服從負責人的統壹安排和管理,不允許單獨行動。如果有人因為有事要提前離開,壹定要先通知相關負責人,不允許私自離開。
在“六”活動中,孩子要緊跟父母,不能隨意亂跑,追逐打鬧,破壞公物,亂扔垃圾。如果要上廁所,需要父母陪同。
幼兒園野餐活動計劃3壹、活動時間:
165438+10月13(周六上午)
二、場地:
蘭溪石門坑
三。參與者:
xx幼兒園壹班全體小朋友,家長,老師
四。活動的目的:
1,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讓孩子在郊遊活動中尋找秋天,開闊視野,激發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感情。
2、通過親子遊戲,增進家與家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形成良好的家互動,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更加緊密。
3.從小培養孩子勇敢、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形式:
在課堂上開展親子遊戲、爬山、野餐體驗活動。
不及物動詞活動的目的:
安全第壹,文明親近第二。
以身作則,用寬容、文明、朝氣面對孩子。
七、具體時間安排
9: 00 ——石門停車場集合。
9: 00-10: 30,進入活動區,搭建竈臺等準備活動。
10: 30-11: 30午餐;家長交流育兒經驗。
11: 40 —— 12: 50親子遊戲回歸。
八、活動準備:
1,飯菜,水果,水,餐具,相機等。負責人:父母
2、燙傷藥、暈車藥、創可貼、獎品等。責任人:鄭宇
3.園旗,家長簽名表,麥克風。責任人:舒憲英
九、遊戲安排
1.活動當天九點,老師在石門檻門口集合等待家長,做好點名工作。
2.9: 10,組織本班小朋友排隊,按班進入活動區,組織活動。
(1)快樂的野餐或燒烤。
(2)親子遊戲:
1.遊戲:尋寶。
2.自由活動:采摘樹葉。
X.活動中的註意事項
1.親子遊期間,家長要對自己孩子的安全負責。註意用火安全,人會出門,小心燙傷刀傷。
2.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比如不能單獨離群,不能向陌生人要東西,不能在水邊玩耍,不能隨意奔跑等等。
3、教育孩子學會遵守文明規範,同時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放在自己的塑料袋裏)等等。要互相幫助,就要有集體榮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