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什麽是藥物的不良反應呢?在我國,藥品不良反應被定義為“與用藥目的無關或者在合格藥品的正常用法用量下發生的意外的有害反應”。因此,人們應該認識到藥物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即使是經過嚴格審批的藥物,在檢驗合格、用法用量正常的情況下,仍會在部分人群中引起不良反應。
中西藥都可能有不良反應。但人們往往更關註西藥的不良反應,西藥也在藥品說明書中明確標註不良反應。然而,人們很少關註中藥的不良反應。因此,中藥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已成為擺在社會面前的突出問題。從上報的ADR報告來看,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和中藥成為ADR的“三大元兇”。根據對1993-1999期間北京地區5 900份ADR報告的分析,抗生素占48.2%,中藥以13.4%位居第二。因此,人們必須改變長期以來認為中藥安全無毒的舊觀念。
近年來,中藥不良反應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第四期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的24種藥品中,涉及8種中藥制劑。2002年,中國中醫藥雜誌發表了24篇關於中藥不良反應的文章。1998年2月至2001年9月,上海市自願報告系統共收集到112份中藥不良反應報告,涉及40個中藥品種。天津市上報的10例中藥不良反應中,通報了魚腥草註射液和清開靈註射液2例,還涉及3種中藥註射劑。
對於以上中藥不良反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中藥制劑其實是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不是純中藥制劑。日常購藥時,壹定要小心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避免因忽視其中所含西藥成分的作用和禁忌癥,而導致重復使用、超劑量使用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藥典》2000年版和部頒標準1 ~ 20卷中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有200多種,其中西藥成分有8種。壹、壹些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中含有格列本脲(格列本脲),能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但磺胺過敏、白細胞減少患者禁用,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肝腎不足、體虛、高熱、甲亢者慎用。服用過多容易導致低血糖。二、感冒藥有解熱鎮痛藥、抗過敏藥、抗病毒藥。患感冒的病人常常自己買藥,他們常常渴望好起來。他們既吃中藥也吃西藥。如果他們不了解中成藥中的西藥成分,就會造成重復用藥的不安全隱患。第三,有些平喘鎮咳藥含有氯化銨和鹽酸克倫特羅。第四,降壓藥含有氫氯噻嗪、鹽酸可樂定、蘆丁。第五,消化系統使用的藥物有普魯卡因、阿托品、次硝酸鉍、硫糖鋁等。第六,有些藥物含有抗生素。第七,它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第八,外用藥有水楊酸甲酯、鹽酸普魯卡因、撲爾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經常服用非處方藥的人要特別註意。
還有壹個問題就是正確認識中藥的毒性。在去年6月5日10開幕的中國國際保健竹博會上,壹項重要的活動就是“大黃與人體健康”論壇,圍繞大黃對人體是否無害、其性味是否溫和、其藥用成分及制品是否有不良反應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當主持人想通過壹份預先打好的文件,結論是“大黃性味溫和,對人體無毒”時,馬上有人質疑:大黃無毒嗎?2002年版《中藥及其制劑不良反應詞典》和《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中記載,不同品質的大黃對胃腸道、生殖系統、血液系統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大黃的特殊毒性包括“致突變性”(提取物誘發,有效成分誘發)和“細胞毒性”。爭論的結果也是,說大黃無毒、無不良反應是不合適的。專家認為,大黃主要用於消炎,有壹定的通便作用,但壹定不能長期服用。某種程度上,這種中藥就像毒品。如果長期服用,會“上癮”,產生依賴性。壹旦停藥,就會出現繼發性便秘。大黃腳壹味中藥,腳藥要讓使用者知道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事實上,很多中藥本身是有毒的。除木通外,其他中藥如木鱉子、防己、川烏、莪術、斑蝥等。對生物堿都是有毒的。劑量過大、加工不當、煎藥不當或人體對該藥的敏感性均可導致中毒...中藥的療效取決於其“片面性”,如麻黃,辛、溫。《黃帝內經》有大毒小毒理論,《神農本草》將中藥分為上、中、下三類,以區分藥物的功效和毒性。而中醫講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認為壹種藥可以殺死另壹種藥的毒,壹種藥可以促進另壹種藥的作用。相輔相成,相反互助,使療效最大化,毒性最小化。不辨證使用中藥會引起不良反應。
中藥在養牛生產中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還有很多,值得探討。我國藥物資源豐富,但由於歷史原因,存在許多異物同名、同壹物異名的現象,導致品種繁雜,容易中毒。此外,中藥大多來源於自然環境,極有可能從環境土壤或水源中吸收有毒元素或農藥殘留,也會降低藥物物質,產生毒性。再者,還有壹個重要的加工環節。中藥適當炮制可以減少副作用,但如果不合理炮制,就會增加副作用(尤其是劇毒藥物)。比如雄黃有毒,但經過水飛(壹種加工方法)後,粉末可以極細,既降低了毒性,又便於配制;但如果加熱會增加毒性。
假藥的危害也助長了“中藥不安全”的說法。據壹位老藥師介紹,中藥材黃柏本來應該是黃果樹、黃皮樹的樹皮,但不法商販用染料將普通樹皮染成黃色制成假黃柏,染料本身有毒。吃了怎麽可能沒有毒性?再比如鮮紅的枸杞,是用硫磺熏制的二手貨。這種含硫的枸杞會損傷人的器官,老病未除又會增加新的疾病。歸根結底還是要對中藥的不良反應和毒性有壹個正確的認識。不要盲目相信中藥沒有毒性,也不要認為所有的中藥都有毒。關鍵是我們缺乏壹個嚴格的中藥藥物不良反應監測體系,使得本該大家都明白的事情變得明明白白,壹目了然。中醫是中國的國粹,是我們民族幾千年賴以生存的瑰寶之壹。我們說中醫好,什麽是好方法?效果如何?我們說中醫不好,這有什麽錯?有什麽問題?我們不能因為三四年前的“馬兜鈴風波”而責怪外國人,也不能因為前幾天很多外國人對中醫的質疑而責怪他們。問題很簡單。怎樣才能讓人們理解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因此,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中醫藥,加速中醫藥現代化,是壹項緊迫的任務,也是醫學、藥學、生物分子化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協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大任務。我們高興地看到現代科學研究有了可喜的開端。中醫逐漸走上了“基因平臺”,讓我們以前不了解的東西,現在可以“看到”了。而中醫強調“方”與“證”的對應,如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可以治很多病。復方療法是中醫的壹大特色。中醫“君、臣、佐”藥性的量化標準檢驗,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我們也很高興聽到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實行定期發布制度,盡可能避免不良反應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但是,褻瀆者也應該對藥物不良反應有正確的認識。舉報中藥的藥物不良反應,不代表中藥不能吃。醫學專家主張盡可能堅持處方藥。如果在藥店購買非處方藥,也要盡量詢問店內的執業藥師(希望不要碰上“預約”)。用藥前要看清藥品說明盤裏的適應癥、註意事項、用法用量,是否屬於慎用、忌用的人群,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不要拿妳不懂的東西,因為有時候要靠妳把入口關好,避免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