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約1451-1506),早年經歷不詳,可能是熱那亞人,世代從事毛紡織業生產,生活並不富裕。1469 年,18 歲的哥倫布成為壹名水手,經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隨船隊到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格蘭和冰島壹帶。他熟悉地中海和大西洋東岸的航運路線。他閱讀了《馬可-波羅遊記》,相信意大利地理學家托斯卡內利的地球圓周率理論,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還可以到達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中國和印度,萌發了向西航行的想法。1476 年 8 月,哥倫布為熱那亞船隊護航,在葡萄牙聖維森特角附近海域遭到葡萄牙和法國聯合船隊的襲擊,受傷落水,被運往裏斯本。哥倫布受傷落水,被轉運到裏斯本。在葡萄牙期間,他與森特(馬德拉島)總督、著名航海家佩雷斯特雷拉奧的女兒結婚(1479 年),並得到了嶽父的手稿和海圖,還隨船訪問了葡萄牙在黃金海岸的米納要塞。1484 年,哥倫布向葡萄牙當局提出西航印度的建議,但很快遭到拒絕,因為他們正忙於尋找繞過非洲南端前往印度的新航線。1486 年,哥倫布舉家遷往西班牙,希望西班牙國王支持他的西航計劃。經過重重困難,他終於在 1492 年 4 月 17 日,也就是西班牙人占領格拉納達三個月後,與西班牙國王簽署了著名的《聖菲協議》。協議規定,西班牙國王是所有新發現土地的主權者和統治者,並任命哥倫布為上述地方的總督、公使和海軍上將,有權獲得該地區總收入的 1/10。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87名水手乘坐聖瑪麗亞號(130噸)、平塔號(90噸)和尼尼亞號(60噸)三艘船從巴羅斯港出發。為了避開逆流和風暴,船隊先向西南航行,於 9 月初抵達加那利群島的戈梅拉島。9 月 8 日,又從戈梅拉島出發,先向西再向西南,進入浩瀚的大西洋。經過 34 個晝夜的艱苦航行,終於在 10 月 12 日淩晨抵達巴哈馬群島東南部的薩馬納島(當地人稱 "瓜納哈尼")。哥倫布立即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占領了該島,並將其命名為 "聖薩爾瓦多"(意為 "救世主")。哥倫布認為他所到之地是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 "Indians",即印第安人,並詢問他們黃金的來源。哥倫布壹行繼續南行,於 10 月 28 日抵達古巴。他們誤以為古巴是中國的壹個不毛之地,古巴的東面就是日本。哥倫布的船隊折回東方,於 12 月 7 日抵達海地。看到海地山川秀美,像西班牙壹樣,他將海地命名為 "小西班牙"("Espa?ola")。聖誕節當天,旗艦 "聖瑪麗亞 "號在海地北海岸擱淺,哥倫布利用船體建造了第壹個殖民據點,取名 "聖誕城",留下 39 人駐守。1493年1月16日,哥倫布率領兩艘船啟程返航,3月15日回到巴羅斯港,受到隆重歡迎。
1493年1月16日,哥倫布率領兩艘船啟程返航,3月15日回到巴羅斯港,受到隆重歡迎。1493年9月25日,哥倫布乘坐17艘船,帶著1500多人,其中有傳教士、官員和想在海外發財的貴族,還有槍支、彈藥、牲畜、種子和生產工具,離開了加的斯港。抵達加那利群島後,他們立即向西南方向進發,用了20個晝夜抵達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多米尼克島和瓜德羅普島以及維爾京群島的波多黎各島,進行了大規模的殖民掠奪。11月27日,船隊抵達海地,發現他們建立的殖民據點已被印第安人夷為平地,留下的39人全部被消滅。哥倫布帶領西班牙殖民者向海地的印第安人征收人頭稅,甚至屠殺印第安人或把他們當作奴隸。1496 年 3 月,哥倫布從海地返回西班牙,他的弟弟巴塞洛繆擔任總督。巴塞洛繆在海地南部海岸建立了聖多明各城,作為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殖民統治的首都。1498.5 哥倫布組織第三次航行,到達特立尼達島和委內瑞拉的奧裏諾科河口,看到了南美大陸。不久,他與西班牙政府發生爭執,他的特權被取消,他本人也被捕並被押送回國。獲釋後,哥倫布於 1502 年開始第四次西行,到達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並於 1504 年返回西班牙。
在哥倫布航行期間,佛羅倫薩人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在 1499 年至 1502 年期間多次前往哥倫布到達的地方,回到歐洲後,他發表了壹篇遊記,認為那裏根本不是印度,而是 "新大陸"。1507 年,德國學者瓦爾茲-穆勒(Waltz Müller)被捕並被押送回國。1507 年,德國學者 Waltz Müller 以 Amerigo 的名字將新大陸稱為 "Amerika "大陸。哥倫布的錯誤得到了糾正,但加勒比群島仍被稱為西印度群島,美洲的原始居民壹直被稱為印第安人。哥倫布的航行開辟了西歐通往美洲的新航線,結束了美洲與世隔絕的局面,為西班牙的海外掠奪和殖民統治奠定了基礎。
1、哥倫布航海的故事
克裏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的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哥倫布年輕時信奉 "地球花園說",對曾被囚禁在熱那亞的馬可-波羅十分敬畏,立誌要成為地理專家。他非常崇拜曾被囚禁在熱那亞的馬可-波羅,立誌成為壹名航海家。從 1492 年到 1502 年,他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成為著名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意大利人,從小就熱愛航海和探險。他讀了《馬可-波羅遊記》,想去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非常流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法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但都被拒絕了。哥倫布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四處遊說了十多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才認可了這位眼中的英雄,她說服國王甚至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三百噸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駛出大西洋,直向西方航行。經過七十個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上午終於找到了陸地。哥倫布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後來,他得知哥倫布登上的陸地,屬於中美洲加勒比海的巴哈馬群島,便將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返回西班牙。此後,他又進行了三次西行航行,登上了美洲更多的海岸。直到 1506 年去世前,他壹直認為自己已經到達了印度。後來,壹位名叫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探險,發現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並不是印度,而是壹片未知的新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然而,這塊大陸是以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名的:亞美利加。盡管如此,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毋庸置疑的。哥倫布的航行是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將海外貿易路線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沿岸。從此,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並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支柱。
2.麥哲倫航海: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船隊出航,最終首次證明了大地球體。
當歐洲人對大西洋不再陌生時,他們還不知道太平洋的存在,這個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體橫臥在亞洲東部、美洲西部的巨大盆地中,當時還沒有壹個歐洲人闖入,十六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從巴拿馬西海岸的高山上,發現了新大陸和亞洲之間,有壹個波瀾壯闊的歐洲人稱它為 "大南海"。
第壹輪探險熱開始了,歐洲探險家們吵著要去美洲尋找壹條通往大南海的海峽,他們認為大南海壹定存在。其中壹個名叫麥哲倫的葡萄牙士兵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年紀輕輕就率領船隊到達了馬六甲海峽,在奪取東方交通命脈的戰鬥中為葡萄牙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這些效忠者的血腥欲望,葡萄牙最終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馬六甲城。然而,當麥哲倫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時,除了戰傷和跟隨他的馬來亞奴隸亨利,他壹無所有。他來到國王面前,告訴他自己對這次航行的了解,希望能報效國家,得到重任,但曼努埃爾國王傲慢地拒絕了。
麥哲倫想組織壹支船隊前往東方尋找香料群島,傳說那裏神奇的熱帶風光非常美麗,有數不盡的財富。他思索著香料群島的位置,它在東方大洋的東端,根據地球是圓的理論,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路線應該是正確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通往南海的海峽,進入神秘的南海,然後壹路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為自己的計劃歡欣鼓舞,他帶著這個偉大的西航計劃來到鄰國西班牙。西班牙國王立即同意為被本國拋棄的葡萄牙人組織壹支船隊。麥哲倫被任命為海軍上將、艦隊總司令,未來還將擔任他發現的所有島嶼和大陸的總督。
麥哲倫的艦隊由五艘船和****256人組成。在航行的最初幾天,海上風平浪靜,他們利用輕微的東北信風和赤道洋流航行。兩個月後,船隊橫渡大西洋,抵達巴西。
麥哲倫站在南美洲的海岸邊,苦苦思索著那個神秘的海峽,它應該就在南美洲的某個地方,他久久地望著那漫長無邊的荒蕪海岸線,似乎聽到了神秘海峽的呼喚,那鯨鳴般悠揚而淒涼的叫聲在遙遠的天際飄蕩。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起航,沿著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船隊連續航行了幾個月,所到之處仍然是堅實的陸地,沒有海峽的蹤跡。麥哲倫的固執令人難以置信,他命令船隊放慢速度,緊貼海岸,不放過任何壹個海灣,仔細勘察,試圖在冬天來臨之前找到海峽。在這次緩慢的航行中,冬天來臨了,呼嘯的寒風用刺骨的巨浪擊打著船只,海岸上壹片荒蕪,看不到壹只野獸。
船員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在南緯49度壹個無人居住的地方,麥哲倫決定停止航行,在這裏過冬。船隊中的間諜們認為時機已到,便挑撥離間,說麥哲倫尋找這個海峽就像哥倫布在大西洋尋找中國和印度壹樣荒唐可笑。面對眾多反對意見,麥哲倫堅定地回答說:"我決不後退半步,除非我死,我壹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峽,到達香料群島。"
在壹個漆黑的夜晚,麥哲倫方寸大亂,他以軍人的果敢和機智,很快平息了叛亂。他將首領處死或驅逐,但放過了參與叛亂的水手。就這樣,艦隊中再也沒有人反對他了。
春天來臨時,艦隊向南航行,士兵們沈默不語,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麽。在南緯 52 度,船隊駛入了壹個深深的海灣,船員們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六個月來,他們看到的是荒涼的海岸、黯淡無光的海灣,而這裏是壹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兩邊被白雪覆蓋的連綿起伏的群山看起來非常壯觀,這條被巖石懸崖夾著的漆黑的海峽是通往大南海的入口嗎?麥哲倫站在甲板上,整個人都沐浴在冰雪的氣息中,他仿佛又聽到了那首鯨魚之歌的悠揚召喚,船隊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們在那個大海灣裏走了壹個多月,1520年11月22日,壹個海峽出現在他們面前,這就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神秘海峽,後來人們稱它為 "麥哲倫海峽"。
船隊平靜地駛過海峽,眼前突然出現了壹望無際的水域,這是壹片壹望無際的公海,是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海洋,歐洲人從未到過這裏。戰艦升起西班牙國旗,向大海致敬。從這壹天起,人類終於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樣,在這個星球上,全世界的海洋都是相連的,陸地無法也不可能將它們分割開來。麥哲倫的船隊駛入了壹片廣闊而未知的海洋,海面風平浪靜,好壹片寧靜的海洋!於是,麥哲倫親切地把這壹大片南海稱為 "太平洋"。這就是太平洋名稱的由來。
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許多天,有壹天,他們停泊在壹個小島上,面對岸邊聚集的大批土人,麥哲倫命令他的馬來奴隸亨利上岸壹探究竟,亨利走到土人中間,這就是大洋探險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亨利居然聽懂了島上居民的話,那是他自己民族的語言,這些土人就是他的同胞,亨利擡起頭說道:"我們走著瞧,我不會回到島上去,但我會回到島上去。亨利擡起頭,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了下來,他從蘇門答臘島回到了家鄉,多年前他離開蘇門答臘島,跟隨麥哲倫從印度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在那裏他完整地繞了地球壹圈。此後不久,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菲律賓群島的麥丹島與當地人發生沖突時中箭身亡。1522年9月8日,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返回聖盧卡爾港。
這就是著名的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旅行,證明了地球的球面是正確的。
3.鄭和下西洋:為了揚明朝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邀請各國向明朝朝貢。同時也是為了發展海外貿易,尤其是朝貢貿易,讓各國以朝貢的形式來中國做生意。自永樂三年(1405 年)至宣德八年(1433 年),鄭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下西洋。第壹次在永樂三年(1405 年)冬至永樂五年(1407 年)九月,第二次在永樂五年冬至永樂七年(1409 年)夏末,第三次在永樂七年九月至永樂九年(1411 年)六月、第四次,永樂十壹年(1413 年)冬至永樂十三年(1415 年)七月,第五次,永樂十五年(1417 年)冬至永樂十七年(1419 年)七月、第六次是永樂十九年(1421 年)春至永樂二十年(1442 年)八月,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 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1433 年)七月。
鄭和船隊所到之處主要有渤泥(今加裏曼丹島)、滿剌加(今馬來半島南端的馬六甲)、彭亨(今馬來半島上)、蘇門答臘、舊港(今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三佛齊(今巨人港壹帶)、爪哇、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臘(今柬埔寨)和暹羅(今泰國)、榜葛(今孟加拉國)、古裏(今印度西海岸的科濟科德)、科奇科蘭(今印度西海岸)、錫蘭(今斯裏蘭卡)、索科爾(今馬爾代夫)、庫魯穆斯(今霍爾木茲,伊朗的壹部分)、阿丹(今亞丁)、Tien Phong(今麥加)、Mukundu Beam(今索馬裏摩加迪沙,非洲東海岸)、Bulawayr(今索馬裏巴拉維)、Drukbu(今索馬裏朱巴河口)以及朱巴河口周圍地區。從 1405 年到 1414 年期間,非洲大陸上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與馬林(今肯尼亞的馬林迪)和朱巴河河口附近的索馬裏地區有過貿易往來。)總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前後歷時二十余年,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入海口和非洲東海岸,並穿越了赤道。
4 鑒真東渡:鑒真俗姓淳於,生於唐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卒於唐代宗寶應二年(公元763年)。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14 歲時,他進入揚州大雲寺,受戒於舉世聞名的智滿禪師,學習禪宗。在這位名師的指導下,鑒真的學業突飛猛進。三年後,他離開大雲寺,前往越州(今浙江紹興)龍興寺學戒,並在龍興寺受菩薩戒。20 歲時,由弘凈律師為他剃度,受 "具足戒"。此後,他不斷研讀佛經,對律宗有很深的研究,733 年被尊為江淮地區的緇素,在佛教徒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成為壹派之首。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鑒真回到揚州大明寺傳戒,聽他講經受戒的弟子達4萬多人,這時他已是學識淵博、聲望很高的佛教大師。
開元二十壹年(公元 733 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來唐。隨團前來日本留學的僧人榮睿、普照奉日本聖武天皇之命,約請鑒真東渡。從此,東渡日本的準備工作開始了。
第壹次東渡日本,鑒真與弟子湘潭等21人從揚州出發,由於官府的幹涉而失敗。第二次他買了壹艘軍船,帶了不少佛像、佛具、經書、藥品、香料等,隨行的弟子和技師多達85人。但船壹出長江口,就被大風刮壞,只好返回修理。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域又因觸礁而失敗。公元744年,鑒真準備從福州出海,但在前往溫州的途中被官府追捕,被迫返回揚州,第四次東渡再次沒有成功。748年6月27日,鑒真第五次東渡,他從揚州出發,在舟山群島停泊三個月後橫渡東海,遇到臺風,在海上漂流14天後,到達海南島南端的崖縣。在依次返回揚州的途中,弟子香嚴和日本僧人榮睿相繼去世,鑒真本人也因長途跋涉、酷熱多病,雙目失明。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十次遣唐使歸唐前夕,遣唐使藤原清玄、副使吉備真備、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漢名超亨)等準備回國,便前往揚州延光寺拜訪鑒真,並請求與他同行。鑒真雖已66歲高齡,雙目失明,但為了傳授戒律,為了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他答應了日本人的懇求。10月29日晚,鑒真及其弟子和工匠等24人從揚州出發,與日本唐朝使館車隊會合。鑒真帶來的物品有如來、觀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菩提等佛具7種,《華嚴經》等佛經84部300余卷,以及王羲之、王獻之等書法真跡法帖3種。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在12月20日中午抵達日本九州薩摩國阿多縣秋沼八倉(今日本鹿兒島縣)。12月26日,鑒真等壹行在日本僧人延慶的帶領下進入日本太宰府,並於次年(公元754年)2月1日乘船前往日本唐朝船隊的出發港難波(今日本大阪附近)。2月4日鑒真抵達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國民的隆重歡迎,皇室、貴族、僧侶紛紛前來朝拜。
3月,吉備真備作為欽差大臣向鑒真宣讀天皇詔書:"和尚遠涉蒼波,來到我國,朕甚不悅,從今以後,授戒傳法皆由大和尚擔任。"四月初,在東大寺設立戒壇,由鑒真上壇主持,先後為聖穆天皇、皇太後、天皇之子等400多位高僧授戒。756年,孝謙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和尚,掌管日本僧侶和佛教徒的事務,758年卸任,被尊為 "大和上",恭敬供奉。759年,鑒真率弟子仿照揚州大明寺的格局設計建造了唐紹儀寺,至今尚存,被視為日本國寶,傳至日本。它至今仍然存在,被視為日本的國寶,對日本建築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後來,鑒真在此寺傳戒布道,將律宗傳播到日本,成為日本律宗的創始人。他雖然雙目失明,卻能憑記憶校對佛經。他還是壹位醫術高超的醫生,能憑嗅覺辨別草藥,為人治病。他留下了壹卷名為《鑒真公秘旨》的醫書,為日本醫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帶到日本的中國佛經印刷品和書法碑帖對日本的印刷和書法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763 年,鑒真在日本昭提寺圓寂。日本國寶鑒真坐像至今仍保留在寺廟中。鑒真在日本的十年間,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鑒真去世16年後,受鑒真弟子司徒等人的委托,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著名文學家玄海誠撰寫了《唐大和正宗東征傳》。書中詳細描述了鑒真六次東渡的艱辛歷程,讓後人了解了唐代中日兩國的造船和航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