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實體行業而言,利潤能達到6%以上,就算及格了。
利潤不是毛利。很多實體行業毛利雖然高,但真正的毛利很低。以餐飲行業為例。
餐飲業的毛利率比較高,平均達到45-60%左右,但餐飲業也是人比較多的行業。扣除房租、人工、水電費等費用,其實最後的凈利潤可以是15%,即使比較高,在8-12%之間還是可以賺的。
其他商家,利潤更低,能達到8%利潤的商品就更好了。商品從工廠通過流通環節到達消費者手中,基本會產生40%左右的附加值。但是各種費用抵消,最後利潤大概在6%左右,基本靠商品流量賺錢。
當然,也有壹些利潤相對較高的特殊商品,如藥品、保健品等。這些商品有的毛利率在60%以上,最終利潤會在30%左右。
以上多為快消品,利潤較低。然後,消費品的利潤也在下降。
因為利潤的來源不僅是高毛利率,還有高周轉率,只有有毛利,有周轉率,才能產生利潤。消費品雖然毛利高,但是周轉比快消品慢很多,比如服裝、家居、家具、日用品、汽車、手機、電器。
消費品市場目前的利潤空間壓縮,既是提高營業額的優惠,也是競爭對手的相互降價,導致除了自有品牌知名度和技術壁壘的商品外,都面臨著招標的壓力。
2、即使是同壹行業,不同渠道,利潤也千差萬別。
比如服裝行業,電商和實體店的渠道不同,在這個行業的利潤也不同。電商的壹個好處就是可以去掉中間渠道,直達消費者,節省下來的這部分成本可以在電商上獲得更好的流量,價格也會比實體店低。
流通環節中間商的利潤變得更低,很多服裝的利潤其實來自於季末剩余服裝的處理。不得不說,時代發展太快,服裝批發商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3、超過行業平均利潤50%的,都被認為是暴利行業。
現在除了高科技和壟斷行業,基本很少有暴利行業。這些行業要麽沒有競爭對手,要麽是某個領域的寡頭,有定價權。其他行業可以超過行業平均利潤50%以上,被認為是暴利行業。
總之,現在很多實體企業都是在夾縫中生存,有的經營眼光很好,可以獲得壹段時間的高利潤,但從長遠來看,未來的商業很可能進入低利潤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