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直指中國的TPP談判今天再次取得進展,這讓中國市場走向的討論炸開了鍋。
隨著美國和澳大利亞在知識產權和生物制藥問題上取得進展,參與談判的各國部長對後續取得更大突破抱有積極態度。這次談判本來原定只有兩天的時間,但目前已經被延長到5天,並且很有可能會進壹步延長,似乎有壹種不達協議不罷休的架勢。
TPP癥結:汽車貿易、新藥專利保護
會議延期的原因在於汽車貿易和新藥專利的談判上陷入了僵持。其中汽車議題對日本至關重要,以豐田汽車為首的日本車商仰賴對美國市場的銷售,日本希望能在汽車零件采購方面有靈活空間。外媒援引消息稱,在TPP談判的汽車問題方面,美國和日本或達成壹項紛爭解決機制,其中包括罰金措施。該機制將施壓日本向美國汽車開放市場,並相應降低日本汽車出口到美國的關稅。
而在新藥專利方面,六個太平洋貿易夥伴國家正抵制美國推動的規則——保護生物藥物專利八年。知情人士向路透透露,六國堅持壹個較短的保護時間——五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壹位發言人說,美國沒有就生物醫藥提出正式建議,但跨太平洋合作夥伴國“繼續努力創造解決方案,以達成協議。”藥物的壟斷時期是壹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這意味著這些國家需要面臨更高的醫療成本,如果更便宜的替代品需要更長的時間進入市場。
而隨著汽車業議題、新藥專利保護有妥協的跡象出現,今日美國和澳大利亞在知識產權和生物制藥問題上取得新進展,本來看似困難重重的TPP如今正漸漸向現實靠近。
這壹次輪到中國被孤立。為什麽TPP沒有中國?
對比WTO追求的是降關稅,TPP追求的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包括什麽呢?包括0關稅、包括貨物、服務全部自由流動,所有經濟監管制度都必須統壹標準。細分領域有貿易和服務自由、貨幣自由兌換、稅制公平、國企私有化、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資源、信息自由。說明白點就是禁止各種門檻、操縱、補貼等,而這些條件和貿易準則中國目前還遠遠達不到。
如果說美國的壹切動作都在針對中國是有陰謀論之嫌,但在中國目前已經開始大跨步改革的節骨眼,現在在TPP上搞這麽壹出“火急火燎”,似乎多少都有點和中國過不去的意思。
從理論上和TPP的規則上說,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獨中國不行,用TPP壹位官員的話說,“TPP是壹個只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當然,TPP拒絕中國加入不會是從程序上生硬的拒絕,而是采用“綠色壁壘”的方式將中國拒之門外,反正中國就是不符合條件。
中國加入TPP到底難在哪裏?
首先是國有企業障礙。TPP主張取消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支持、財政補貼和其他福利待遇的貿易條款,國有企業應同私營企業壹道公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公司治理結構和與政府相關的信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涉嫌違反符合行為,建立壹個公平合理的糾紛解決機制。
中國的國企規模相當龐大。財政部曾經公布數據,2013年我國的國有企業總資產104.1萬億,相當於GDP的近兩倍,同年中國GDP58萬億。而美國的國企規模很小,有統計生產總值僅占美國GDP的5%,美國聯邦政府層面(即中央企業)僅有20多家規模較小的公司,而我國的中央企業多達112家,而且都是巨無霸,世界《財富》500強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國家電網三家企業挺進前十。所以,壹旦按照條款,對等開放,中國必然吃虧。
而且,中國加入TPP協定的其他障礙也不小,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每樣都是高標準。其中,環境保護,貿易保護中是綠色壁壘。TPP主張在生物和貿易多樣性、多邊環境公約、環境保護分歧領域、海洋漁業捕撈等方面提出高標準要求,2015年中國新環保法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可以行拘企業負責人,近期也出現1580萬元的天價罰單,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要看到,這些工作還局限在環境汙染層面。
勞工權益挑戰不小,貿易保護中的藍色壁壘。美日等國提出的勞工貿易規則,註重勞工在商品生產中的工資待遇和環境條件,強調勞工的價值關註和企業對環境、消費者的人文關懷。雖然這些年中國工人工資在上升,勞動力成本增長,但目前依然難以改變勞工價格相對低廉、工作環境和作息時間得不到保障,勞動者權益保護距離美日還有相當長的距離的事實,以及中國勞工組織在勞工者保護中的缺位問題。
美國的目的?
美國通過TPP談判可以對中國東盟FTA(自由貿易協定)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國經濟在該區域的影響力,確保其東亞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壹旦談判達成,美國將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方面制定新的規則。另壹方面,由於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會產生貿易轉移的效果。美國積極推進TPP的根本戰略目標,就是保持和擴大自己的資源版圖,重新構建信用體系,繼續持保持美國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
有觀點認為自由貿易是美國立國的核心價值觀之壹,因此推動國際之間的自由貿易對美國來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本來WTO承擔了部分功能,但是目前WTO陷入僵局,日漸式微。壹但協議達成,WTO將名存實亡。
中國的現狀及選擇?
TPP相關成員國壹直在協商探討相互爭取利益,導致進度十分緩慢(有可能繼續拖延),雖然TPP是開放成員國市場,亞當斯密也在《國富論》中壹直強調開放市場少收稅百利而無壹害,TPP更是宣稱零關稅的香饃饃,但畢竟是國與國之間交易,中間牽扯到文化、傳統、宏觀控制(其實是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獲取更多利益讓他國獲得更少)。但是畢竟是有很大的利益在其中,所以壹旦成立必將減少他國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而壹旦外界需求減少,對於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來說是巨大挑戰,中國的發展必然受其制約。TPP把中國排斥在外,中國出口下降,經濟更加蕭條。
但中國也有應對措施。TPP對於中國來說也不是非加入不可,TPP的很多條款高於國家主權,有訴訟要國際仲裁機構和法庭判決,而這些機構都在美國手裏,假如中國加入TPP,那中國要吃很大的虧。
TPP這類協議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代表了大國的利益。小國在協議中並沒有發言權,先不說協議在諸多困難和利益因素前能否達成,協議簽訂後的壹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小國就已經淪為了被大國剝削的對象。對中國來說TPP的條款條條與中國國策相背,想要跟著玩只能改國策或是低頭,而這壹點放到40年前還可能玩的通,現在中國手裏有籌碼,可以選擇的很多。
現在中國需要做的就是跟周邊國家簽自貿協定,搞好壹帶壹路,拉攏好俄羅斯和歐盟,專心走好自己的路,並沒有必要對TPP感到懼怕。中國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現在大家都想跟中國經貿建立聯系。只要改革的力度夠,步伐夠堅決,美國演這麽壹出甚至會進壹步增強中國對改革的決心和速度。
最後援引壹段環球評論就是,中國人需要帶著自信觀察TPP的談判進展,以對中國貿易利益的冷靜權衡來評估我們加快推進亞太自貿區與是否參加TPP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我方的著眼點壹定要避免地緣政治化。
因此TPP簽成簽不成,對中國的利弊影響未必是美國人能拿捏得準的。WTO的主導者也是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國後來有了華麗轉身的進入。如今的中國有更高能力駕馭世界貿易形勢中的不確定性,簽城下之約的那類角色好像已不再屬於我們。
商務部稱對TPP持開放態度
據商務部網站,10月5日,美國等12國經貿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歷時5年多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以下簡稱《協定》)談判結束。各經濟體均表示關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協定》是當前亞太地區重要的自貿協定之壹。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於促進亞太區域經濟壹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希望《協定》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安排相互促進,***同為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據日本***同社報道,當地時間5日上午,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壹規範。規模占全球4成的巨大經濟圈將應運而生。
日本或將在擴大出口汽車等工業品及進口食品降價等方面受惠,但隨著新設大米零關稅進口框架以及下調牛肉和豬肉關稅等部分開放措施,日方恐將在農業領域遭受打擊。為了把影響控制到最小程度,政府將著手出臺增強農業實力的措施。
TPP談判始於2010年3月,日本於2013年7月加入。談判爭取原則上取消所有產品的關稅,締結“歷史上標準最高、最具進步意義的貿易協定”(奧巴馬總統語)。TPP囊括勞動者和環境保護、國有企業優惠限制等迄今貿易協定從未涉及的領域。
部長會議於9月30日開幕,為期兩天。由於談判在生物藥品及乳制品領域難以取得進展,會議日程被延長。
壹旦TPP達成實質性的協議,有分析指出,這種關稅同盟必將對中國形成巨大的貿易歧視與貿易轉移效應。亞太地區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對美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的出口額占據著中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壹半以上。美國、日本、韓國和東盟都是排在中國前十的貿易夥伴,但中美、中日和中韓之間卻沒有簽署雙邊自貿協定。此外,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與日本、韓國、東盟在對沒出口上存在著明顯的競爭關系,隨著日本等其他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的加入,對中國貿易轉移的效應會進壹步地加大,TPP將會擠占中國出口市場,進而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內不少觀點認為,TPP為中美關系提供了第三條道路:借助規則的力量,既可以確保美國對華長期優勢,又能維持中國的長期增長和穩定,這是對美國最好的壹種選擇。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從短期來講,中國加入是比較難的,因為美國已經講了,中國如果作為後來者要加入,必須壹對壹的和TPP的所有成員進行雙邊談判,並且取得對方的認可,如果要和美國、日本進行雙邊談判,並且要經過它們國會的批準需要很長的壹個周期。此外,從中長期來看,美國肯定會要求我們先簽署中美的BIT雙邊協議。最後,它還要看中國新壹輪改革開放的措施和它所倡導的貿易投資新規則是否契合,以及未來假設TPP的文本協議公布了,我們對於其中很多邊境後的規則的認可程度又將是什麽樣,這些因素都將決定我們是否會參加TPP。
美國國內多方反對TPP協議
批評家認為該協議將讓更多的工作與商業機會轉移到國外,因為美國企業壹直尋求利用新興市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以美國勞工總會與產業勞工組織為首的民主黨與工會認為TPP將傷害美國勞工,因為美國企業在將工作機會轉移到海外方面有更高的自由度。批評家希望得到有著談判的更多細節,因為TPP談判壹直是在幕後秘密進行的,他們在等待具體條款的公開。
福特汽車在TPP協議簽署後迅速回應稱,建議美國國會拒絕TPP貿易協議,TPP協議未能解決匯率操縱問題。
TPP也是美國大選的熱鬧討論話題。
***和黨熱門候選人特朗普反對TPP,他曾表示,“TPP是對美國企業的攻擊,它不能阻止日本對匯率的操縱。這是壹個壞的協議。”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表示,“華爾街與大公司又贏了,我們應該阻止跨國企業為追求利潤而讓我們做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