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我國每年每百萬人口中約有300人死於腎功能衰竭。腎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主要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危險因素明顯增加有關。反過來,腎臟病又會加重這些危險因素的進程,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尿毒癥等疾病的發生。
腎臟病高患病率、高合並心血管病率、高死亡率的 "三高 "現狀,與該病低知曉率、低預防率、低合並心血管病認知率的 "三低 "事實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得不到早期診斷,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不得不依靠昂貴的透析治療甚至腎移植來維持生命,有的患者還沒來得及接受透析治療或腎移植就已經死亡。
應重視慢性腎臟病,加強個人和家庭對疾病護理和治療的認識,對慢性腎臟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減少尿毒癥這壹 "無聲殺手 "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
如何治療腎病患者?目前,腎病的治療大多局限於激素類藥物、細胞毒類藥物和壹些常規中藥,尿毒癥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只能緩解燃眉之急,而且很多容易復發,或進行性加重。建議腎病患者在選擇藥物時,應重點關註國家藥監局批準的說明書,以確定適合自身治療的藥物。
此外,治療腎病用藥切忌陷入四大誤區:
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重癥疾病,但不少患者由於受他人或自己收集的 "民間經驗 "影響,腎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中應避免四大誤區,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第壹個誤區:部分腎病患者單純依賴西藥治療。西藥對早、中期腎功能衰竭有壹定療效,但對晚期尿毒癥療效並不理想。而且西醫常用的激素類藥物副作用也很大。
第二個誤區:是完全拒絕蛋白質的攝入。腎病患者常被告知要註意蛋白質的攝入,結果很多腎病患者拒絕蛋白質。事實上,長期低蛋白飲食可能引發嚴重的蛋白質營養不良。因此,在低蛋白飲食治療的基礎上,應補充必需氨基酸,改善營養不良狀態,保護殘存腎單位,延緩腎功能衰竭進程。
誤區之三:部分腎病患者忽視原發病的治療。紅斑狼瘡腎炎、腎結核、尿路梗阻等疾病都可能誘發或加重腎臟損害。如果對紅斑狼瘡腎炎等原發病進行藥物治療,部分尿毒癥是可以逆轉的,腎功能可望得到壹定程度的恢復。
誤區之四:有不少腎病患者認為輸血可以改善尿毒癥貧血。大量或多次輸血會減少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生成,反而加重貧血。此外,輸血還會進壹步增加血液中尿素氮等有毒物質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