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醫院制劑的現狀和發展如何呢?

醫院制劑的現狀和發展如何呢?

2019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分析:4+7帶量采購落地加速,政策推動產業鏈不斷調整

4+7帶量采購首次落地執行產業鏈不斷地調整 藥企發力零售業

2019年4月16日,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和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醫療救助吹風會召開。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截至4月14日,4+7帶量采購品種已經完成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中標藥品的質量和供應都得到了保障,使用量超出了預期,有關政策基本上全面落實,比如醫保的預付、醫院使用以及回款等等。

在首次帶量采購落地執行以來,未來國家集采範圍是否繼續擴大引發關註。

與此同時,隨著政策的落地實施,醫藥行業產業鏈也在不斷地調整。壹家醫藥流通上市公司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4+7帶量采購主要針對賣到醫院的藥品,所以會對醫藥分銷產生影響。

此外,“因為面向醫院的品種降價壓力大,所以制藥企業和流通企業開始向零售發力。”上述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

2019年前2月醫藥行業利潤總額持續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2月底,我國醫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296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1696家,虧損面23.2%,環比提高了8.8個百分點。2018年全年醫藥行業虧損總額40.3億元,同比增長13.5%。

在利潤總額方面,2018年1-12月我國醫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3094.2億元,同比增長9.5%。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醫藥行業利潤總額達到了482.6億元,同比增長4.2%。

2018-2019年前2月我國醫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2019年前2月我國醫藥行業利潤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1-7月利潤總額增速為11.7%)

4+7帶量采購落地加速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4月1日起,4+7帶量采購的11個試點城市已經全面啟動,截至4月14日24點,25個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采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總金額5.33億元,完成約定采購總量的27.31%。

陳金甫表示,這個數字應該說超出了預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的擔心,就是說醫院采不采、用不用。從試點的效果來看,試點地區腫瘤、乙肝、高血壓、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用藥獲得了質優價廉的藥品,醫療費用顯著下降。

陳金甫在發布會上表示,下壹步,將繼續紮實抓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包括加強試點監測和督導,指導試點地區確保中選藥品的質量和供應,促進中選藥品的優先使用,能夠讓患者真正得到改革試點的實惠和紅利;及時啟動試點的評估、總結,指導完善試點政策;根據試點評估的結果,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完善集中招標采購的政策和制度,研究部署擴大試點工作。

在此之前,第二輪帶量采購將於今年夏天啟動的消息傳到市場。

不過,上述企業人士認為,第壹輪的還沒有完全執行,應該不會很快推出第二輪帶量采購。“也需要對執行結果進行評估和總結”。

產業鏈加速調整

4+7帶量采購執行之際,無論是制藥企業還是流通企業都面臨著業務的調整,這從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報也可以看出。

上海醫藥在2018年年報中這麽描述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對分銷的影響:商業流通領域隨著藥品中標價的大幅下降,供應商的進壹步集中而承受收入與毛利的雙重壓力。

“第壹輪集采的品種平均降價在52%左右,意味著分銷金額會縮減為之前的壹半。不過從目前來看,體量並不大,因此對行業影響較小。”上述流通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上述流通企業人士認為:“這個對流通企業有利有弊,好的壹面是加快行業集中度,企業可以趁機提升醫院市場的份額;弊端是中標品種的分銷金額和毛利都有下降,這只能依靠市場份額的提升去彌補,另外就是多做器械、零售等增速高、毛利率高的業務。”

據了解,隨著醫藥分家的執行,院外市場已經成為醫藥市場關註的焦點。除了流通企業發力零售板塊外,制藥企業也加大了藥品零售市場的布局。

據媒體報道,4月11日,2019恒瑞醫藥零售戰略客戶特邀會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行。國內多家知名連鎖藥房參與了此次活動。

對此,壹家制藥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如此解讀,以後很多處方藥都需要通過藥店來銷售,所以與這些公司建立合作應該是行業很普遍正常的做法。

“相對於院內市場,院外市場的產品價格受政策影響不大。”北京鼎臣醫藥咨詢管理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針對藥企發力院外市場的做法,上述流通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大力發展零售就是為了應對處方外流,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算處方外流也要流到我們自己的藥店”。

發力DTP藥房

值得壹提的是,隨著新藥和進口藥審批的提速,專業藥房成為企業布局的重點。

據了解,醫院處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者包括DTP藥房和院邊店。院邊店的優勢在於距離醫院近,方便患者就近購藥,其經營品種廣泛,但提供的服務往往有限。而DTP藥房主要銷售新特藥,藥品毛利率高,客戶黏性強。同時,DTP藥房還兼具慢病管理的功能,滿足患者的長期用藥需求,為患者提供更為專業周到的服務。

華潤醫藥在2018年業績報告中介紹,公司***擁有853家零售藥房,並積極開展DTP、慢病管理等創新業務模式,公司的DTP藥房已布局了140家,覆蓋66個城市。

益豐藥房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將加快醫院周邊門店和DTP/DTC專業藥房的建設步伐,加快與處方藥廠家開展深度的戰略合作。截至目前,公司建成DTP專業藥房20余家,經營國家談判指定醫保報銷品種42個,醫院處方品種近200個,與近80家供應商建立了DTP/DTC

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此外,包括柳藥股份、壹心堂等都對DTP藥房進行了加碼。

“很多新藥和慢病藥都在瞄準院外市場。”另外壹家大型醫藥流通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很火,但總量並不是很大,畢竟價格比較貴,用得起的人不多,但未來國家對創新藥的支持越來越大,會成為公司彌補仿制藥利潤下滑的壹種方式。

不過,壹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但DTP藥房否能承接住這個利好,還需考慮兩個重要的因素:第壹是處方來源問題,處方只能由醫生開具,若無法從醫院獲得處方,連接互聯網醫院平臺功能,具備處方能力將十分重要;第二是專業的藥事服務能力,對於處方藥,患者可能需要問詢服藥禁忌、配伍規範等,專業的服務能力是用藥安全的保障。這兩個因素也是對DTP藥房綜合能力的考驗。

  • 上一篇:中國生物制藥屬於國藥集團嗎
  • 下一篇:妳有《阿凡達》的詳細介紹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