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指出,終身教育背景下的優質學前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細心呵護和培養孩子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3月8日的壹次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壹位家長給孩子表演了壹個小魔術。魔術表演時,孩子們異常認真,壹眨不眨地看著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就會主動關註,主動思考,自覺行動。所以,我根據孩子們對魔法的熱情,在這個大課堂上設計了科學活動“魔法藥水”。本次活動是將化學實驗活動引入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教學計劃的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並不追求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序,而是著眼於讓孩子感受到化學變化的奇妙。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魔術”這種遊戲形式,在整個活動中,不僅能讓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實感受世界的奇妙,還能充分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欲望。
(2)說出活動的目標:
1.活動目標(我根據大綱中科學教案提出的目標要求,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現有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確定了知識、能力、情感方面的活動目標。)
(1)用化學魔法讓孩子明白碘遇到另壹種藥液(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
(2)學會積極探索“變色”的奧秘,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遊戲活動,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主動嘗試的欲望。
2.目標重點:用化學魔法讓孩子明白碘遇到另壹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
3.困難目標:學會主動探索“變色”的奧秘,真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所述活動準備材料的準備:
1.碘、澱粉溶液(米湯)、清水。
2.刷子、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若幹張,老師演示圖壹張(所有的樹林,房屋等。都是事先用彩筆畫的,狐貍老虎狼都是用刷子蘸米湯藏在樹林裏曬幹的),還有幾張白紙(小動物都是事先用米湯畫好曬幹的)。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面湯含有澱粉。
(四)表示活動過程:
第壹個環節:老師做化學魔術,激發孩子興趣。
制造神秘效果,引起孩子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妳帶了禮物。什麽事?”(老師展示壹張白紙,上面已經畫了米湯小動物。)老師:“妳看,這是什麽?妳覺得這白皮書裏有什麽嗎?”“這不是壹張普通的白紙。裏面藏著很多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真的很想出來玩。有什麽辦法可以邀請他們出來?”(孩子自由思考)。
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
老師:“老師帶了工具。讓我試著把動物弄出來。”(老師的操作)
老師:“哇,他們真的出來了。他們是誰?”(三只毛毛蟲)問題:“老師用什麽方法把毛毛蟲請出來的?”
嘗試、觀察和聞來比較水和碘,了解碘。
註意教孩子如何正確聞化學藥品:壹手把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壹手煽動,避免藥物氣味過大,刺激孩子鼻粘膜。
老師總結:剛才老師讓毛毛蟲用壹種神奇的藥水代替水。它的名字叫碘。
第二個環節:兒童實驗探索發現奧秘。
1.兒童實驗操作,請帶小動物出來。
(1)老師:“小朋友們看,這些白紙裏還藏著很多小動物呢。我們壹起邀請他們出去好嗎?請小動物出來需要什麽工具?”(碘酒)“老師給妳們每人發了壹張藏著小動物的白紙和壹杯碘酒。請自便,把小動物請出來。”
(2)幼兒操作和教師巡回指導。
2.孩子們互相交流實驗結果。
3.孩子們在小組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問:“妳請出來的小動物是誰?妳是怎麽弄出來的?”
4.引導孩子得出結論。
問題:“這些小動物是什麽顏色的?誰把它們變成藍色的?他們是怎麽隱形的?”
結論:米湯畫的圖,遇到碘就變藍,表現小動物。
5.老師演示了這個實驗。(兩種溶液直接反應)
第三個環節:遊戲挑戰,體驗活動樂趣。
1.老師的故事引出了“抓賊”這個遊戲。
2.教師提問:
(1)猜猜可能是誰偷了雞?
(2)小偷能藏在哪裏?
(3)怎樣才能讓小偷現身?
(孩子們可以自由討論和發表意見)
3.孩子們用剛學的方法玩“找小偷”的遊戲。
(1)孩子“搜”。
(2)幼兒講述自己的“尋找”過程和結果。
最後壹個環節:簡單總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遇到另壹種藥(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其實我們的生活有很多很多的變化。只要我們這些孩子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奇妙的現象。讓孩子回去找看壹看,把妳找到的東西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