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quán KI l [Chinese Dictionary of針灸學名詞審定委員會(2004)]
yǒngquán [中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名詞審定委員會(2004)]
K1 [Chinese Medicine Nomenclature Validation Committe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I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命名法(2004 年)]
3 概述 穴位湧泉 中文拼音 Yongquan 羅馬拼音 YungChuan 美式英語翻譯 Pouring Spring 各
國
代
號。中國 KI1 日本 1 法國
國家 Morant's R1 Fouyère's R1 德國 N1 英國 K1 美國 Ki1
湧泉是子午線穴名(Yǒngquán KI1)[1]。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又名地沖[2]。屬於足少陰腎經[1]。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五行屬木[1][3]。該穴位於足心正中,經氣從下而出,故名湧泉[1]。湧泉穴主要用於治療神誌、五官、胸肺、前陰等疾病,如屍厥、癲狂、病、善驚、善忘、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舌幹、咽痛、衄血、喑啞、咳喘、肺癆、泄瀉、小便不利、疝氣、陽痿、閉經、難產、不孕、水腫、足心熱、頭痛、眩暈、失語、昏厥、癔病、失眠、便秘、小便不利、眩暈、驚風、喉痹、噫氣、失音。癲癇、喉痹、衄血、五趾痛。在現代,湧泉穴還可用於治療休克、中風、中暑、高血壓、癔病、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下肢癱瘓、頭痛、癲癇、精神分裂癥、暈車、腦出血、精神病、神經性頭痛、瞼肌麻痹、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胃腸炎、黃疸病、尿崩癥、尿瀦留、足底疼痛、下肢肌肉痙攣、子宮、子宮脫垂、支氣管炎、妊娠等。
3 中藥的主治病癥:上瞼下垂、支氣管炎、心肌炎、風疹等。 4 湧泉穴的別名地沖(《針灸甲乙經》)、足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5 起源《黃帝內經-靈樞-本傳》:腎,出湧泉。
6 穴位解剖湧即湧出,泉即水泉,水從泉出,此穴位於足心中陷中,經氣由下而出,故名湧泉[1]。
湧,水溢上、湧出、向上之意。湧,水從地下湧出為泉。根據少陰在人體六經之最,此穴是人體孔竅之最向下,承陰之靜,由陽經轉入陰經,而運動的泉眼。從人體體質的極致來判斷,會發生逆轉。本經為足太陽之陽,合本經之陰,循下而上。少陰根於湧泉,即猶天之水壹從地出,故其分穴曰然谷。如傷寒回陽,以足心轉熱為斷。張隱庵說:"地下水泉,天乙所生。故少陰出,名曰湧泉"。[4]
7 特異性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五運穴中的井穴,五行屬木。
8 所屬部位足心穴 [5]
9 湧泉穴的定位標準定位: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凹陷中,足底2、3趾趾縫頭連線的前1/3與足跟連線的後2/3交點處[3]。
湧泉穴位於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底中央最凹陷的窪陷處,取穴時仰臥[1]。
湧泉穴位於足掌中央,第二、三跖骨之間,足收緊時的凹陷中;或足底正中線前1/3與中1/3交點處[2]。
[1]
湧泉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湧泉穴在足心的位置
湧泉穴在足心的位置
10 湧泉穴的取穴方法俯臥或仰臥,在足心前1/3處的凹陷中取穴。
該穴位於足底部,當足部屈曲、足趾蜷曲時,足心最凹陷的窪陷處。仰臥位取穴 [1]。
取穴時取仰臥位,五趾跖屈,足跖中點前部的中凹陷處,約為足底(除趾外)前1/3與中1/3的交點,第2、3趾趾骨關節稍後處[6]。
快速取穴:滾動足部,可見足底前1/3處有壹凹陷,按之酸脹即為湧泉穴[7]。
11 湧泉穴的解剖深部有足跖弓。由第二足趾跖總神經分布。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趾短屈肌、第二蚯蚓肌、(小)牽張肌、骨間跖外側肌。跖部皮膚厚而致密,由內側和外側跖神經及其伴隨的動脈分布和滋養。跖腱膜淺面在皮下筋膜中發出許多纖維束孔脂,止於皮膚,其深面發出兩條肌間隔至足底深肌,止於第壹、第五跖骨,將足底分為三個足底筋膜鞘。針穿過皮膚、皮下筋膜穿過跖腱膜,進入中鞘的上列結構。外側足底神經支配牽張肌、足底骨間肌;內側足底神經支配短趾屈肌和第二蚯蚓肌。
11.1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跖腱膜(跖腱膜)→第二跖總神經和趾第二跖總動、靜脈外側→第二蚯蚓肌[1]。
皮膚→皮下組織→跖腱膜→短趾屈肌腱→第二蚯蚓肌[8]。
11.2 穴區的神經和血管淺層分布足外側神經和足內側神經的真皮支;深層分布足外側神經的肌支和足內側動脈的分支,有第 2 趾足底總神經幹和第 2 跖足動脈主幹通過[8]。
第二足底總神經的深層是足弓[2]。
12 湧泉穴的功效與作用湧泉穴具有泄熱、安神、開竅的功效[1]。
湧泉穴具有清熱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
湧泉穴五行屬木,木應於肝,肝為剛臟,體陰帶陽,易升易動,火生風,足少陰腎經 "從腎上貫肝膈","絡心",心主神明,湧泉為陰陽交合之地,取之可調!湧泉為陰陽交會之處,取之可調陰陽治療心身疾病[9]。
該穴位於足心,根據 "病在上,下取之 "的理論,還可治療頭面五官疾病[9]。
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其經起於足心,屬腎、膀胱經,協於肝、肺,受咽喉,夾舌等臟腑組織,經筋受陰而股,結於陰,故湧泉穴可用來治療舌喉病、兩陰病及經絡病[9]。
湧泉穴是惠陽九穴之壹,也是急救穴之壹,治療範圍較廣,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具有壹定的保健作用;不僅可以用於針灸,也是穴位貼敷的常用穴位[9]。
經氣如泉水上行,水道的功能,急救穴之壹,有通經開竅、安神鎮靜的作用。金針梅花穴是急救穴之壹,有通竅開竅、安神鎮靜的作用。金針梅花詩註》仲春條:"掘而湧泉上仲,況能化汗能通矣。"[4]
13湧泉穴主治證湧泉穴主治神誌、五官、胸肺、前陰等病:如屍癖、癇病、善驚、善忘、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舌幹、咽痛、衄血、門診、咳嗽氣促等、癆病、腹瀉、泄瀉、疝氣、陽痿、經閉、難產、不孕、水腫、足熱、頭痛、頭暈、構音障礙、昏厥、失眠、癔病、癔癥。現代,湧泉穴常用於治療休克、中風、中暑、高血壓、癔病、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下肢癱瘓、頭痛、癲癇、精神分裂癥、暈車、腦出血、精神病、神經性頭痛、瞼肌麻痹、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胃腸炎、黃疸、尿瀦留、足底痛、尿瀦留、足底痛、下肢肌肉痙攣、子宮脫垂、支氣管炎、心肌炎、風疹等。
湧泉穴主治頭痛、眩暈、咽喉腫痛、舌幹、失音;昏厥、癲癇、癔病、小兒驚風、失眠;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足心熱[6]。
主治頭痛、眩暈、小便不利、大便秘結、小兒驚風、足心熱、癇證、昏厥 [8]。
現代,湧泉穴還用於治療休克、中風、中暑、高血壓、癔病、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下肢癱瘓等。[1].
湧泉穴主治昏厥、頭痛、眩暈、喉痹、衄血、舌幹、失音、小兒驚風、癲癇、足心熱、五趾末端痛,以及驚風、中暑、神經衰弱、高血壓、精神分裂癥等[2]。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休克、暈車、腦出血、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小兒驚厥、神經痛、舌肌麻痹;
2.五官系統疾病: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
3.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黃疸;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尿瀦留;
5. 運動系統疾病:足底痛、下肢肌肉痙攣;
6. 其他:子宮脫垂、支氣管炎、心肌炎、風疹等。
14 針灸 14.1 針刺壹般直刺 0.5 至 0.8 寸[1]。
直刺 0.5~0.8 寸[1] [6],局部脹痛[6],可波及全足底[6]。
直刺 0.5 至 1 英寸[2][8]。
註意:此穴不宜針刺過深,以免引起舌肌痙攣或麻痹;不宜使用瘢痕灸[6]。
14.2 艾灸可灸[1][6][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2]。
艾炷灸3~5壯;或艾條溫灸5~10分鐘。
15 湧泉穴的配伍與百會、人中配伍,具有回陽救逆的素節作用,主要用於治療昏厥、癲癇、休克等癥。
配四神丸、神門,具有清心安神、鎮靜安神的功效,主治眩暈、失眠、癔病。
湧泉配大石、水溝、石宣,治昏厥[6]。
湧泉配百會、太沖、風池,治急性頭痛[6]。
湧泉配百會、勞宮、水溝、豐隆、太沖,治中風昏迷[6]。
16 有效***經常*****湧泉穴,使整個足底發熱,既能補腎健身,又能改善疲勞乏力、神經衰弱[7]。
17 文獻綜述《黃帝內經-靈樞-五邪》:邪在腎者,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湧泉、昆侖,視其血氣者悉服之。
《黃帝內經-靈樞-發熱》:男子如杯,女子如抗,身腰脊如解,不欲飲食,先服湧泉見血,視趺綻者,盡見血。
《針灸甲乙經》:脅肋痛,取湧泉、陽陵泉。針灸甲乙經》:挾肋痛,取湧泉、陽陵泉。肩背頭痛眩暈,湧泉為主。咽喉疼痛,不能內食者,湧泉主之。
《針灸甲乙經》:熱病攻臍急痛,胸脅滿悶,取湧泉、陰陵泉。
備急千金要方》:湧泉、然谷主五趾皆痛不能踐地。湧泉、然谷主咽喉寒熱痹痛。
醫宗金鑒:主治足心熱、奔豚、疝氣痛、血氣痛。
《針灸集註》:主治喉閉舌痛、急性失音、中風心痛。
《青銅針灸圖譜》:治腰痛,大便難,心下熱,風疹風癇,心痛食少。
肘後曲:頂心頭痛目不能開,湧泉下針定安和;傷寒斑塊氣結胸中,兩目微黃汗不能出,湧泉妙點三分,速使全身汗自通。
《通玄至友賦》: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可。
18 湧泉穴的研究進展
針刺實驗性休克貓或兔的 "足三裏""湧泉 "部有明顯的升壓和興奮呼吸的作用;艾灸湧泉穴,可使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
18.1 對血壓的影響采用溫和灸0.5h後,觀察灸前後血壓的變化,發現灸湧泉有迅速降低血壓的作用[9]。
針刺湧泉穴也有降壓作用[4]。
據報道用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搗細,雞蛋清敷湧泉穴,睡前敷,左右穴交替進行。另艾灸湧泉穴可使高血壓患者收縮壓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8.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電針湧泉穴可提高機體內源性抗氧化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謝失衡,防止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害,預防老年性疾病的產生,保護大腦功能,延緩大腦衰老[9]。
18.3 對痛閾的影響針刺湧泉穴具有鎮痛作用,其機制可能是引起中樞內疼痛相關皮層的激活,導致針刺部位的傳入沖動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整合,通過調節神經遞質和激素的釋放抑制疼痛[9]。
現代研究證明,湧泉穴具有壹定的鎮痛作用[4]。動物實驗表明,針刺湧泉穴可提高痛閾,使腦組織中的5羥色胺升高,去甲腎上腺素降低[4]。而且在壹天的不同時段有節律性變化,變化規律符合子午流註納采法的規律[4]。臨床實驗以外周血白細胞為觀察指標,探討聲電針麻醉在女性腹部絕育術中的臨床效果,結果表明.用聲電波***發生器連接圓形尖針刺入湧泉後,受試者外周血循環中白細胞的分布有明顯變化,並呈雙向調節,使白細胞總數早期正波動轉變,有利於機體對抗侵襲性痛***[4 ]。
18.4 對視上核神經分泌細胞體積的影響不同時辰針刺大鼠 "湧泉穴 "視上核的變化不同,在卯時、午時針刺,視上核左右兩側增大,而子時、酉時有減小的趨勢。
18.5 對排尿功能的影響給深度麻醉犬靜脈註射呋塞米,然後針刺壹側的 "湧泉",可引起對側腎臟利尿作用的深度抑制,而針刺 "腎俞",則可抵消對 "湧泉 "的針刺作用。針刺 "腎俞 "可抵消 "湧泉 "的這種作用[9]。
國外報道,深度***犬靜脈註射速尿,為引起持續而強烈的利尿作用,針刺壹側湧泉,可引起對側腎臟速尿的深度抑制作用[4]。針刺 "腎俞 "可對抗針刺 "湧泉 "穴的這種反應。
18.6 治療癔病性失語或癱瘓取單側湧泉穴(左右均可),針刺 0.8 寸,提插撚轉,給予強***,1~3 min,留針 5 min [9]。配合語言誘導,治療癔病性失語或癱瘓有壹定療效[9]。
18.7 治療癔病針刺湧泉穴,結合語言誘導有較好療效。
10 min治愈15例,占38.4%;20 min治愈17例,占43.6%;40 min治愈7例,占17.9%;總有效率100%,壹次治愈49例[9]。
18.8 治療失眠癥21人治愈,17人好轉,均有效;②取朱砂3~5 g研成細末,用幹凈白布壹塊,塗上膠水少許,將朱砂均勻地粘在上面,外敷湧泉治療失眠癥,在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洗腳後外敷,效果良好[9]。
18.9 治療頭痛①患者頭痛20余年,中西藥及針灸均無效,取湧泉,用補法,取廉泉,平補平瀉,加氣海,留針15 min,針7次而愈[9]。
②取雙側湧泉,用撚轉瀉法,4 min後疼痛緩解,7 min後疼痛消失,出針後再攻下,按前法法則而愈[9]。
取健側湧泉向太沖方向透刺,配以印堂、太陽、風池,治療偏頭痛有較好療效。
18.10 治療高血壓病顯效12例,好轉7例,無效1例;治愈2例,顯效18例,好轉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5%[9]。
18.11 治療咽炎治愈 37 例,好轉 19 例,均有效[9]。
18.12 治療乳腺炎①針刺湧泉穴治療乳腺炎83例,常規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 min,起針後立即用手***並擠壓***,經1~3次治療,顯效49例,占59%,好轉32例,占38.5%,無效2例,占2.4%,總有效率為97.6%[9]。
②先刺膻中、乳根,用瀉法,乳汁不出,再加刺激湧泉、強***3 min,留針10 min,乳汁不通時,可用雙手擠壓乳房,讓嬰兒吸吮,乳汁不足時在針後由股內側上傳至胞宮作用,同時子宮有收縮感,經0.5 h***脹,乳汁下降,壹般1~3次見效[9]。
18.13 治療足底痛按揉湧泉穴治療足底痛19例,用拇指順時針按揉10 min,每日1次。結果治愈17例,顯效2例,治療次數最少7次,最多15次[9]。
18.14 治療腹瀉用中藥外敷治療腹瀉 32 例,將吳茱萸、白芷搗碎,加醋調成糊狀,敷於湧泉穴,每日 1 次[9]。結果:治愈 22 例,有效 8 例,無效 2 例,有效率為 93.75%[9]。
18.15 治療膈肌痙攣據報道,電針湧泉,治療362例,療效較好。
18.16 治療傳染性肝炎據報道,湧泉穴配至陽穴,重***。
18.17 治療小兒熱性驚厥必要時針刺湧泉穴,加石軒穿刺放血。
18.18 易感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懸灸湧泉組和肺俞組,每穴灸20分鐘,湧泉組的治愈率和顯效略優於肺俞組。
18.19 治療心絞痛按揉或針刺湧泉、勞宮。
18.20 治療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