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間,侵華日軍攻入冀中平原白洋澱。白洋澱如畫的風景被黑色的炮塔玷汙了,來往的汽船劃破了平靜的湖面。1939年秋,華中安新三區區委成立水上遊擊隊,開展遊擊戰。到1940年底,全隊已經增加到180多人,有50多條船,火槍也換成了三八式。
隊員們英勇善戰,利用何典河支流的有利地形,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遊擊隊的主要武器是“擡桿”。“大擡桿”原是白洋澱人用來射鵝野鴨的大火槍,安裝在漁民和獵戶的船上。槍管有十多英尺長,裏面裝滿了火藥和鐵礦石。炮筒尾部(火藥點燃的地方)有壹個“松嘴”,點燃火藥麻花就能敲出鐵礦石。為了防止噴霧打濕槍膛裏的火藥,漁民和獵人們常常在“信”裏放壹只白色的雁翎。因此,中國安新縣委書記侯卓夫根據這壹特點,將新成立的水上遊擊隊命名為雁翎隊。
1941年3月,駐守安新的敵土司龜田從天津、保定調集130多艘汽船,配合步兵、騎兵,對白洋澱地區進行水陸聯合“掃蕩”。日偽和特務在白洋澱的村鎮裏密密麻麻,汽船日夜穿梭在白洋澱周圍,企圖消滅水上遊擊隊。岸上沒有立足之地,雁翎隊就分散在湖中,以蘆葦塘為掩護對付敵人。這個時候湖裏沒有食物,蚊子咬的滿身都是。他們仍然積極尋找機會打擊敵人:有時他們駕著小船,用蘆葦和樹枝與敵人打遊擊;有時我們利用夜晚潛入敵人據點,張貼標語,散發傳單。並且取得了很多成果。
當年的偵查員趙波回憶說:“我們住在平底船上,度過了60個露水重霧的夜晚,熬過了60個饑餓的日子,從未離開過白洋澱。”
隨著抗日形勢的發展,延陵隊伍日益壯大,捷報頻傳。經過1942年5月1日的“掃蕩”,偽軍頭子朱、偽軍中隊長韓等頑固漢奸相繼被消滅。1943上半年,30余座敵碉樓、據點被拆除,日軍只能退守安新、趙北口據點,特別是平漢路被抗日軍民切斷後,大清河成為敵人的主要運輸線。秋天,敵人組織了100多艘貨船組成的船隊,從天津裝載軍火物資,運往保定支援孤立的保南之敵。鄢陵隊得知消息後,找機會伏擊消滅敵人,繳獲軍火物資,切斷敵人水上運輸線。使白洋澱地區的整個抗日形勢好轉。
抗戰期間,鄢陵隊乘水破冰,設崗伏擊敵人近百次,擊斃、俘虜日偽軍近千人,獲得“湖上神兵”的美譽,被冀中軍區評為“先進抗日集體”,後受到朱德、聶等的接見和表揚。1945年8月,燕嶺隊編入冀中軍區38團。延陵隊使用的排艇和自制武器也永久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