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微量金屬及非金屬汙染

微量金屬及非金屬汙染

(壹)微量金屬

隨著微量金屬在人體健康及生態學上研究的逐步深入,地下水中的微量金屬汙染問題也為人們所關註。

1.控制微量金屬汙染的主要機理

主要是吸附和沈澱這兩種機理。地下水中大多數的微量金屬,諸如Cu、Pb、Zn、Hg、Cd等,均以陽離子的形式存在,他們很容易被巖土中的吸附劑所吸附,而且這種吸附常常是不可逆反應的化學吸附。例如汞這種微量金屬,它很容易被吸附而聚集在巖土中,但很難從土中遷移到水體裏。

實例A:據納杜〔14〕(J.Nadeau,1982)報導,美國壹個用汞的化工廠附近,土壤汞的均值為1000ppm,最高為89162ppm;流經該區的河流的河口沈積物含汞量比無汙染河流的含汞量(0.33ppm)高幾個數量級。汙染源附近8個觀測井,只有兩個井水汞濃度超過飲水標準(1ppb),分別為4.3和8.8ppb;土中汞的累積強度僅25cm,其下即為背景值。上述情況說明,由於汞易被吸附(可能多為化學吸附),而難於進入地下水。

實例B:壹學者迪(T.D.Dinh,1981)為研究受汙染河水的水質改善後,河床含汞淤泥中的汞是否會隨河水的滲漏進入地下水,曾做解吸試驗〔13〕。他以無汞天然水淋濾有含汞淤泥的石英砂柱。結果,僅開頭的滲出液含汞1.2ppb,其後均<0.2ppb;滲出水體積達10多倍孔隙體積時,含汞淤泥汞的釋放量僅為淤泥總汞量的1/1000。上述數據說明,汞的吸附多為化學吸附。

除了吸附外,沈澱也是控制微量金屬遷移的壹個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其難溶鹽主要是硫化物及碳酸鹽。這些難溶鹽的沈澱嚴格地受pH及Eh值的控制,當Eh值很低時,不管pH的高低,均可產生Pb和Cd的硫化物沈澱;而在Eh值不很低時,如pH大於7或8,則可能產生Pb和Cd的碳酸鹽沈澱。壹般來說,產生硫化物沈澱必須有硫還原菌存在,且Eh應小於100mV。在排汙河流和汙水滲坑下面的包氣帶裏,這種條件是可能達到的。例如,洛赫等(J.P.G.Loch,1981)的實驗表明〔15〕,用不含脂肪酸的金屬溶液淋濾砂及細粒粘性土柱,在15—70cm深處發現有黑色的Pb、Ni和Zn的硫化物沈澱;在15cm深處以上,Cu和Pb以吸附形式存在。上述試驗說明,吸附和沈澱能有效地阻礙微量金屬的遷移。

但是,脂肪酸與金屬離子絡合能促進其遷移。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分解達到厭氣分解階段時,復雜有機物可轉變為脂肪酸,有些固體廢物填埋地點下滲水的脂肪酸可達4g/L,在這階段裏,pH可降低到5.5—6,Eh也明顯降低。拉加斯等(P.Lagas,et a1.,1980)〔16〕認為,當脂肪酸濃度達0.3mg/L時,與脂肪酸絡合的金屬離子所占的百分比大大增加,從而明顯減少金屬離子的吸附和沈澱。洛赫等〔16〕的研究證明,他們做了兩種土柱試驗,A柱,用含脂肪酸的固體廢物淋濾液淋濾;B柱,用不含脂肪酸的溶液淋濾。試驗時間均為16個星期。結果是,A柱,Ni、Pb、Zn遷移110cm;B柱,Ni、Pb、Zn僅遷移50cm。但Cu與其它金屬不同,均截留在兩柱的30—5Ocm處,這是Cu被優先吸附所致。

2.鉻的汙染

微量金屬中,除鉻外,它們在水中存在的形式主要是陽離子。由於它們易被巖土吸附(即使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所以,壹般只形成汙染範圍很小的局部汙染,不會造成較大面積的汙染。

鉻在地下水中有兩種氧化態。Cr3+,以帶正電的絡合離子形式存在,如CrOH2+、 或以帶負電的絡陰離子形式存在,如 Cr6+,均以絡陰離子形式存在,如, 在pH為5—9的還原系統裏,以三價的CrOH2+和 形式占優勢;在堿性的中等氧化條件的潛水中,以六價的絡陰離子為主。

在壹般的情況下,包氣帶及含水層中的固體物質多是帶負電的,吸附陽離子,而Cr6+是以絡陰離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地下水中Cr6+的汙染經常可見,而且有壹定的汙染範圍。例如,在美國長島〔17〕,淺層地下水受Cr6+汙染,濃度為14mg/L;Cr6+來自壹個工業廢物排放坑;從汙染源附近地下水第壹次檢出Cr6+汙染後約20年,汙染範圍超過3000m。又如,北京某工廠把電鍍廢水(含鉻)直接排入壹砂礫石滲坑,造成約2000m範圍的潛水汙染。除人為汙染外,天然地下水中也有含Cr6+高的地下水。例如在美國阿利桑那州芬尼克斯的Paradise河谷地區〔18〕,地下水中的鉻為0.1—0.2mg/L,pH為9左右,Eh值壹般都大於280mV,屬中等氧化狀態的堿性水環境l在該區內,如pH<7.8,地下水不含鉻。該作者認為,該區的河谷沈積物中,沒有含二價鐵的輝石類和角閃石類及有機質等還原劑,從而使地下水保持著充氧的和堿性的特征,這是使地下水中的Cr6+不被還原為Cr3+而產生Cr(OH)3沈澱,保持較高濃度的重要原因。

影響鉻遷移的機理主要是沈澱和吸附。在還原條件下,Cr6+轉化為Cr3+,可能產生Cr(OH)3沈澱,Cr(OH)3的溶解度很低,僅0.005mg/L。如含水層及包氣帶中富含有機質及二價鐵,很易使Cr6+還原為Cr3+,產生Cr(OH)3沈澱,其反應為: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只有當Fe2+濃度<10-11mol/L時,這種反應才不會發生。巴特利特等(R.J.Bartlett,et a1.)〔19〕試驗證明,在有機質含量小於0.05%的土壤中培養5星期後,所有的Cr6+都還原為Cr3+。

在壹定條件下,以鉻陰離子形式的Cr8i+也會被吸附,其吸附劑主要是鐵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斯托倫沃克等〔20〕(Sto11enwerk,K.G.et a1,1985)的研究證明,在沖積物裏的細小顆粒表面,包著壹層鐵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薄膜,去掉這種薄膜後所吸附的鉻僅12mg/kg,而不去掉這種薄膜所吸附的鉻高達129mg/kg。他們發現,沖積物的零點電位pH值(pHz)為8.38,而地下水的pH值為6.8,介質的pH值小於pHz值,所以沖積物帶正電、吸附陰離子。

3.鐵的汙染

地下水中鐵的氧化態有兩種形式,Fe2+和Fe3+;在相對比較氧化的地下水中,Fe2+和F3+都不穩定,因為Fe2+易氧化為Fe3+,並形成Fe(OH)3或Fe2O3沈澱。只有在相對比較還原的地下水中,Fe2+是穩定的,高鐵地下水是含Fe2+高的地下水。

許多高鐵地下水不是人類活動引起的,而是天然地質歷史的產物。例如,油田水中,Fe2+可高達1000mg/L以上;相對比較還原的地下水,鐵的濃度壹般在1—10mg/L間,我國南方長江中下遊沖積層地下水多為這種水。

地下水中鐵的人為來源主要與金屬硫化礦開采及煤礦開采有關,它是黃鐵礦氧化FeSO4溶於水的結果;此外,與固體廢物堆的淋濾有關,在排放此類廢物地點附的地下水,其還原性較強,有時其Fe2+濃度竟達700mg/L〔8〕。

(二)微量非金屬

在飲用水標準中,包括了三種微量非金屬元素:As、F和Se。

1.砷(As)

在地殼中,As與S***存,它常與硫結合形成硫化物。例如,雄黃(AsS)、雌黃(As2Sa)、毒砂(FeAsS)、砷華(As2O2)、斜方砷鐵礦(FeAs2)、輝鈷礦〔(Co、Fe)As、S〕、硫砷銅礦(Cu3AsS4)、紅銀礦(3Ag2S·As2S2)、砷鎳礦(NiAs2)等。含砷的硫化物不易溶於水,但這些低價的礦物,經氧化後變為五價的砷酸鹽,它們易溶於水。砷常用於農藥、顏料、藥品、合金和玻璃工業,其固體及液體廢物含As。國外曾報導,長期噴灑含As農藥的土壤,As含量可達幾百ppm。

As是壹種多氧化態元素,有四種氧化態:V、Ⅱ、-Ⅲ和0價。地下水中主要以As(I)和As(V)出現。As(I)毒性大於As(V)。在氧化條件下,地下水中的As以五價形式出現,為絡陰離子:pH<3時,以 和 為主;pH為3—7時,以 為主;pH為7—11時,以 為主。在中等還原條件下,地下水中的As以三價形式出現,也為絡陰離子: 和 在氧化條件下,如地下水有足夠的Fe和Mn,可形成難溶化合物沈澱:FeAsO4(pK=20.24)、Mn3(AsO4)2(pK=28.7);在還原條件下,如地下水有足夠的S,可形成As2S3和AsS沈澱。因此,As高的地下水,其Eh壹般都低,沒有或很少低價S(如HS-)。

壹般地下水中,As的濃度多低於0.1mg/L,但在含As礦床地下水、油田水及熱水中,As濃度常常較高,例如〔8〕,美國內華達州壹熱泉,As為4mg/L,西德壹熱泉,As為17mg/L。但是,在壹般的淡地下水中,也偶然有As高的情況。例如〔8〕,美國內華達州壹井水,As為1.3mg/L。

人為活動引起地下水As汙染的情況也時有出現。它們多與固體廢物。含As金屬礦冶煉及含As農藥廠的廢物排放有關。例如〔22〕,西德壹個煉鋅廠,沖煙道廢水滲入砂礫石含水層,致使地下水受As嚴重汙染,其平均值為22.7mg/L,最高值為56mg/L(天然地下水背景值<0.01mg/L),相應的pH及Eh也相當低,其最低值分別為3.1和—120mV,As以三價的形式存在;又例如〔21〕,在瑞典,在壹土地填埋地點,排放與石灰混合的含As汙泥,結果引起潛水被As嚴重汙染,面積為500×500m,As的最高濃度為2890mg/L,pH最低為1.2。

地下水中的As以絡陰離子形式存在,壹般不易吸附。但在壹定的pH條件下,粘土礦物也吸附As。據有關研究證明〔23〕,pH=5時,五價 吸附量最大,pH小於或大於5,其吸附量都明顯減少;對於三價As來說,在pH=3—9的範圍內,其吸附量隨pH升高而增大。

2.氟(F-)

在地殼各種巖石裏均可能有含氟礦物,但以火成巖中含氟礦物最多。含氟的主要礦物有:螢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3F〕、黑雲母〔K(Mg,Fe)3(A1Si3O10)(OH,F)〕、金雲母〔KMg3(A1Si3O10)(F,OH)〕等。火山爆發,從地殼深部也可帶來大量的氟。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氟來源主要是鋼鐵工業的廢物(廢氣、廢水及廢渣)、磷礦開采的廢物;其次是鉛廠、搪瓷廠、玻璃廠及農藥廠等,有時也使用壹些含氟原料,但因其用量小,壹般不會構成地下水的汙染源。

高F水多為天然地下水,是地質歷史的產物,多分布於我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華北地區也不少。氟在地下水中富集受氣候、地理、地層巖石中含氟礦物、水文地質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高F地下水的形成條件是復雜的,本書不詳述。但總的來說,其分布有明顯的地理分帶性,它多出現於蒸發量大降水量小的幹旱地區,南方的省份少見’含氟高的地層中,水交替緩慢,其含氟量也高,例如,內蒙廣泛分布的含氟礦物的火成巖地區,地下水含氟量為1.5—5.0mg/L,最高達16mg/L;此外,高氟地下水與火山活動有關。例如,吉林火山巖分布區,其地下水氟濃度為1—5.8mg/L,新西蘭熱泉〔8〕氟濃度高達806mg/L。

人類活動引起的地下水氟汙染主要與鋼鐵工業的廢物排放有關。廢氣中的F主要是HF及含F的廢氣顆粒物,它們降落到地表後,如表層土壤或包氣帶是酸性或非酸性的非鈣質土的話,部分的氟可能被淋濾而汙染地下水,上海曾出現過類似的汙染;而北方地區,由於多是含鈣豐富的堿性土,不易引起含氟廢氣的地下水氟汙染。北方地區地下水的氟汙染源主要是含氟廢水及廢渣。例如,唐山鋼廠含F-高達10—15mg/L的廢水直接排入陡河,使兩岸灰巖井水的F-高達6mg/L,1982年F-汙染面積達3.76km2;包鋼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地下水中的F-濃度受壹些難溶鹽溶解度控制。這些難溶鹽有:含F矽鋁酸鹽礦物,如金雲母、黑雲母等,還有CaF2和Ca5(PO4)3F(氟磷灰石)。由於地下水中Al、Si和 含量甚微,所以,地下水中的F-濃度主要受CaF溶解度的控制。按質量作用定律,CaF2的溶解反應如下:

水文地球化學基礎

上述反應的pK值在文獻中有所差別,pK值分別為9.046〔21〕、9.8〔26〕和10.57〔24〕。即使按最小的溶度積常數(Kdp=10-10·57)算,要使地下水濃度控制在飲用水標準(1mg/L)以下,水中的Ca2+濃度必須大於388mg/L。也就是說,單純依賴CaF2的溶解度控制,很難使地下水F-濃度保持在飲用水標準內。

除溶解度控制外,吸附作用對地下水中F-濃度也有重要影響。當F-濃度較低時,F-的吸附遵循蘭米爾等溫吸附方程;F-濃度較高時,遵循弗裏德裏克等溫吸附方程。據鮑爾等(Bower,C.A.et a1.)〔26〕的研究,8種礦物對F-的吸附能力排序為:膨潤土、蛭石和針鐵礦<堿性土(未處理)<三水鋁石和高嶺土<酸性的埃肯土、非水化的埃洛石和水化的埃洛石<A1(OH)。和沈澱在膨潤土上的新鮮A1(OH)3。當水中F-平衡濃度為16mg/L時,它們的F-吸附容量(mg/kg)為:新鮮的A1(OH)3,32600;水化的埃洛石,1777;非水化的埃洛石,1400;酸性的埃肯土,1060;三水鋁石和高嶺石,190壹295;堿性土,59—190。其它的F-吸附量甚微。關於F-的解吸目前研究甚少。-些學者研究表明,在酸性土壤裏,F-的吸附是可逆的;在堿性土壤裏,F-的吸附多半受阻滯,可能是產生CaF2沈澱之故。丹尼克等〔27〕的研究得出,在20種試驗土中,只有三種土的F-吸附是可逆的,其它土的F-的解吸均受阻滯,吸附平衡時間越長,被吸附的F-越不易解吸。

除了As和F這兩個非金屬元素外,非金屬元素Se也是多氧化態變價元素,在水中也以絡陰離子出現: 和 莫蘭等(Morlan,R.E.et a1.,1976)〔25〕的試驗指出,地下水中的Se濃度可能受Se的吸附所控制,它主要是被含水的鐵的氧化物薄膜及膠體顆粒吸附。但是,土壤和巖石中可利用的Se甚微,可能這是控制地下水中微量Se的主要因素。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例如〔25〕,美國科羅拉多許多井水的Se濃度超過飲水標準。

  • 上一篇:那些超經典文案的小秘密!
  • 下一篇:薄荷的句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