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幹姜粉和生姜粉有什麽區別?

幹姜粉和生姜粉有什麽區別?

幹姜粉和生姜粉有區別

幹姜

(《本經》)

別名白姜、均姜、幹生姜(《綱目》)。

來源為姜科植物姜的幹燥根莖。植物形態詳"生姜"條。

采集冬季莖葉枯萎時挖取,去凈莖葉、須根、泥沙,曬幹或微火烘幹。

藥材幹燥根莖為扁平、不規則的塊狀,有指狀分枝。長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在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質堅實,斷面頰粒性,灰白色或淡黃色,質松者則顯筋脈,有細小的油點及壹明顯的環紋。氣芳香,味辛辣。以質堅實,外皮灰黃色、內灰白色、斷面粉性足、少筋脈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四川、貴州等地。

炮制幹姜:揀凈雜質,用水浸泡3~6小時,撈出,悶,潤後切片或切成小方塊,曬幹。炮姜:取姜塊,置鍋內用武火急炒至發泡鼓起,外皮呈焦黃色,內呈黃色,噴淋清水少許,取出,曬幹。

性味辛,熱。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大熱,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歸經入脾、胃、肺經。

①《本草經解》:"入肝、肺、腎經。"

②《得配本草》:"幹姜,入手少陰、足太陰經氣分;炮姜,入足太陰經血分。"

功用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次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①《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別錄》:"治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③《藥性論》:"治腰腎中疼冷,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去風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溫中,霍亂不止,腹痛,消脹滿冷痢,治血閉。病人虛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風,下氣,止血,宣諸絡脈,微汗。"

⑤《日華子本草》:"消痰下氣,治轉筋吐瀉,腹藏冷,反胃幹嘔,瘀血,撲損,止鼻洪,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

⑥《醫學啟源》:"《主治秘要》雲,通心氣,助陽,去臟腑沈寒,發諸經之寒氣,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經炮則溫脾燥胃。"

⑧《醫學入門》:"炮姜,溫脾胃,治裏寒水泄,下痢腸澼,久瘧,霍亂;心腹冷痛脹滿,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藥品化義》:"炮姜,退虛熱。"

⑩《長沙藥解》:"燥濕溫中,行郁降濁,下沖逆,平咳嗽,提脫陷,止滑泄。"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

宜忌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秦椒為使。惡黃連、黃芩、天鼠矢。殺半夏、莨菪毒。"

②《本草經疏》:"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腹痛,法並忌之。"

選方①治卒心痛:幹姜末,溫酒服方寸匕,須臾,六、七服,瘥。(《補缺肘後方》)

②治少陰病,下利清谷,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壹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幹姜三兩(強人可四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壹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傷寒論》通脈四逆湯)

③治中寒水瀉:幹姜(炮)研末,飲服二錢。(《千金方》)

④治頭目旋暈吐逆:川幹姜二兩(炮),甘草壹兩(炙赤色)。上二味,為粗末。每服四、五錢,用水二盞,煎至八分,食前熱服。(《傳信適用方》止逆湯)

⑤治妊娠嘔吐不止:幹姜、人參各壹兩,半夏二兩。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匱要略》幹姜人參半夏丸)

⑥治傷寒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太熱者:幹姜壹兩,附子壹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壹升,去滓,頓服。(《傷寒論》幹姜附子湯)

⑦治脾寒瘧疾:壹幹姜、高良姜等分。為末。每服壹錢,水壹盞,煎至七分服。二幹姜炒黑為末,臨發時以溫酒服三錢匕。(《外臺》)

⑧治寒痢青色:幹姜切豆大,海米飲服六、七枚,日三夜壹。(《補缺肘後方》)

⑨治吐血不止:幹姜為末,童子小便調服壹錢。(《千金方》)

⑩治吐、下血:當歸、阿膠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黃壹錢,柏葉壹錢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點服。(《觀聚方要補》斷紅飲)

⑾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易傷難化,無力、肌瘦:幹姜(頻研)四兩,以白餳切塊,水浴過,入鐵銚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⑿治腎若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草、白術各二兩,幹姜、茯苓各四兩。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幹姜苓術湯)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調,貼腳心。(《普濟方》)

⒁治癰疽初起:幹姜壹兩。炒紫,研末,醋調敷周圍,留頭。(《諸癥辨疑》)

功效:健脾胃、散風寒,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肌梗塞,祛老年斑,防衰老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減肥豐胸`

產品介紹:

暨綠茶、魔芋成為美容產品中的明星成分後,各家品牌都不遺余力的從食物中找尋最新養顏救星,接下來將是誰會出線呢?答案就是——姜!!

相信所有人對姜的印象不外乎是調味食時物的最佳佐料,更是中國人冬令進補時不可缺乏的活血美食,把姜的成分融入於保養品之中,可算是新鮮。 生姜制成的保養品,來試試吧!

長沙馬王堆壹號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生姜陪伴。大文豪蘇東坡曾見杭州凈慈寺的壹個主持,服食生姜40年,80多歲毫無老態,臉色紅潤,雙目有神。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壹生愛姜,晚年隱居鄉下,把所住的草堂叫做“姜齋”,並自號“賣姜翁”。

生姜含有壹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相當於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肌梗塞,均有特殊作用。

另外,生姜還可防治膽囊炎和膽結石。現代臨床研究還證實,生姜可以調節前列腺的機能,而前列腺素在控制血液粘度和凝集方面有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成果還顯示,常食生姜可除老年人體表的“老年斑”。

值得註意的是,生姜壹次食用不宜過多,過多則大量姜辣素經消化道吸收後,在經腎臟排泄過程中會刺激腎臟,還可產生口幹、喉痛、便秘等“上火”癥狀。

用法:每天早上,取5克姜粉,加沸水直接沖服即可

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另外,還有健脾胃、散風寒調理體質,刺激血液循環的順暢,還能喚起身體能量

生姜的二十種食療功效

研究證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檸檬酸、抗壞血酸、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胡蘿蔔素、粗纖維素及鈣、鐵、磷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調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配菜,可做腥味較強的魚肉之調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漬、鹽漬、醋漬,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幹,可提煉制作香料的原料

  • 上一篇:蟻參蠲痹膠囊怎麽樣?
  • 下一篇:科學故事100好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