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案發生後的第二天,冀東軍分區黨政領導帶領十二團官兵來到潘家峪,帶去大量食品、衣物和藥品,挨家挨戶慰問安撫,當時潘家峪有12名幸存青年參加了八路軍,跨進了復仇隊的隊伍。
周圍22個村莊的鄉親們含淚趕來,捐獻了大量蘆席等物資,幫助潘家峪人民安葬死去的同胞。
唐山市的鐵路工人和開灤煤礦的工人也紛紛捐款捐物,賑濟遇難同胞。
2月5日,抗日民主政府組織鄰近四村鄉親清理屍體,並由豐灤前聯合縣政府主持公葬。潘家大院的屍體無法辨認姓名和年齡,只能在男屍上寫壹個 "男 "字,女屍上寫壹個 "女 "字,兒童屍體上寫壹個 "童 "字。兒童的屍體上都寫有 "兒童 "二字。有些男屍和女屍已經無法辨認。只能把目光投向那些白骨,壹堆四肢,燒焦的肉,肚腸,壹堆白骨,壹堆人頭。然後,用炕席當棺材,壹領席子裹壹到兩具屍體。
公葬在初春的寒夜裏進行,送葬的隊伍從街上壹直排到山腳下,屍體被埋在南山腳下的松柏叢中。沒有挽歌,沒有鮮花和水果祭品,只有長長的悲風和沸騰的鮮血。血債血償,幸存的潘家峪人莊嚴宣誓:"我們壹定要向敵人償還血債,為死去的親人報仇"。
慘案發生後,日本侵略者把潘家峪周圍50華裏劃為 "無人區",拆房、填井、驅散居民,多次 "清鄉"、"掃蕩"、"潘家峪",把日本侵略者帶到了 "無人區"。"潘家峪 "壹帶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然而,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撓,抗日之火無法熄滅。潘家峪人民更是鬥誌昂揚,壹手拿槍,壹手拿鎬,堅持在 "無人區 "鬥爭。
3月初,潘樹平、潘樹成、潘樹堂等20多名青年帶頭成立了3支 "抗日復仇隊",積極配合八路軍打擊日本侵略者,附近村莊的子弟紛紛參加,很快發展到120多人,進而成立了 "潘家峪復仇團"!"
5
5月9日,冀東抗日鬥爭領導人李運昌、周文彬、劉成光、高景智來到潘家峪,為祭奠死去的親人,在火石營村召開了由各村群眾參加的悼念大會。會上,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劉承光鄭重宣布,潘家峪抗日復仇隊正式合並組建,成立 "潘家峪復仇團"。
1942年7月18日,復仇團與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十二團戰士在乾安縣甘河溝伏擊,與敵激戰5個小時,殲滅日寇150人,俘偽軍100余人,潘家峪慘案的直接主謀--在豐潤的日軍司令佐佐木郎也被潘家峪!復仇團的戰士,就是死在潘家峪戰士的手裏。
73年後,潘家峪的村民們始終無法忘記那段歷史。他們在村口的路邊為死難者修建了壹座陵墓,四座墳墓並排,豎立著四塊墓碑,村口立有紀念碑和紀念塔,陵墓旁還修建了壹座祠堂。當年的西大坑、潘家大院等遺址都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