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
1.口服壹般壹次5~10mg(1~2片),壹日10~60mg(2~12片)。
2.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胃病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給每日40~60mg,病情穩定後逐漸減量。
3.對藥物性皮炎、蕁麻疹、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可給潑尼松每日20~40mg,癥狀減輕後減量,每隔1~2日減少5mg。
4.防止器官移植排異反應,壹般在術前1~2天開始每日口服100mg,術後壹周改為每日60mg,以後逐漸減量。
5.治療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每日口服60~80mg,癥狀緩解後減量。
不良反應本品較大劑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潰瘍和類柯興綜合征癥狀,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作用較強。並發感染為主要的不良反應。
禁忌高血壓、血栓癥、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精神病、電解質代謝異常、心肌梗死、內臟手術、青光眼等患者不宜使用,對本品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有過敏史患者禁用,真菌和病毒感染者禁用。
註意事項1.結核病、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應用時,必須給予適當的抗感染治療。2.長期服藥後,停藥時應逐漸減量。3.糖尿病、骨質疏松癥、肝硬化、腎功能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妊娠期婦女使用可增加胎盤功能不全、新生兒體重減少或死胎的發生率,動物試驗有致畸作用,應權衡利弊使用。乳母接受大劑量給藥,則不應哺乳,防止藥物經乳汁排泄,造成嬰兒生長抑制、腎上腺功能抑制等不良反應。
兒童用藥小兒如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須十分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兒的生長和發育,如卻有必要長期使用,應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劑(如潑尼松),避免使用長效制劑(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劑隔日療法可減輕對生長的抑制作用。兒童或少年患者長程使用糖皮質激素必須密切觀察,患兒發生骨質疏松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青光眼、白內障的危險性都增加。兒童使用激素的劑量除了壹般的按年齡和體重而定外,更應該按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患兒對治療的反應而定。對於有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患兒的治療,其激素的用量應根據體表面積而定,如果按體重而定則易發生過量,尤其是嬰幼兒和矮小或肥胖的患兒。
老年患者用藥用糖皮質激素易產生高血壓,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使用易發生骨質疏松。
藥物相互作用
(1)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可加強其致潰瘍作用。
(2)可增強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3)與兩性黴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劑合用,可加重低鉀血癥,長期與碳酸酐酶抑制劑合用,易發生低血鈣和骨質疏松。
(4)與蛋白質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腫的發生率,使痤瘡加重。
(5)與抗膽堿能藥(如阿托品)長期合用,可致眼壓增高。
(6)三環類抗抑郁藥可使其引起的精神癥狀加重。
(7)與降糖藥如胰島素合用時,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應適當調整降糖藥劑量。
(8)甲狀腺激素可使其代謝清除率增加,故甲狀腺激素或抗甲狀腺藥與其合用,應適當調整後者的劑量。
(9)與避孕藥或雌激素制劑合用,可加強其的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
(10)與強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黃毒性及心律紊亂的發生。
(11)與排鉀利尿藥合用,可致嚴重低鉀血,並由於水鈉瀦留而減弱利尿藥的排鈉利尿效應。
(12)與麻黃堿合用,可增強其代謝清除。
(13)與免疫抑制劑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險性,並可能誘發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
(14)可增加異煙肼在肝臟代謝和排泄,降低異煙肼的血藥濃度和療效。
(15)可促進美西律在體內代謝,降低血藥濃度。
(16)與水楊酸鹽合用,可減少血漿水楊酸鹽的濃度。
(17)與生長激素合用,可抑制後者的促生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