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為什麽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為什麽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抗血小板藥物?

腦梗死占腦血管疾病的85%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由於

動脈粥樣硬化

來自心臟的斑塊或栓子破裂引起腦血管閉塞,或動脈內皮損傷導致血液中血小板局部聚集,觸發“凝血級聯反應”,形成血栓,均導致血管急性閉塞和組織缺血壞死。抗血小板治療可以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來抑制血栓形成的發生和發展,因此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中具有重要作用。英國藥理學家約翰因發現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藥物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抗血小板藥物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持續血小板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而更有效地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實驗表明,每天服用1次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抑制新生成的血小板。壹般來說,停用阿司匹林48小時後,這種作用就會消失。這就是為什麽抗血小板藥物的標準服用方法是每天1次。而且人的血小板是不斷更新的,其壽命約為10天,所以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近期研究還發現,部分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後效果不佳,不具備理想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有的還反復發生心腦血管事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包括所謂的“抗血小板藥物耐藥”。不排除劑量不足或用藥不規範等原因。有些患者過於擔心抗血小板藥物的副作用而減少劑量或間斷服用,會影響抗血小板藥物的臨床效果。

因此,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中,如果沒有禁忌癥,需要終身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美國、歐洲和中國的醫學指南都肯定了長期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作用。

  • 上一篇:DINGYI PHOTOGRAPHY 是否註冊過商標?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下一篇:為什麽沒有規定侵犯專利罪?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