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領域為何頻頻拉響警報,企業的道德底線和政府的監管力度都成為拷問的對象。 事件回顧2010年1月,武漢市農業局在抽檢中發現來自海南省英洲鎮和崖城鎮的5個豇豆樣品水胺硫磷農藥殘留超標。水胺硫磷是壹種高毒性農藥,禁止用於果、茶、煙、菜、中草藥植物上。它能經由食道、皮膚和呼吸道引起人體中毒。武漢市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立即對不合格豇豆予以銷毀,並根據湖北省農產品市場準入的規定,決定從2月7日起停止銷售來自海南省的豇豆3個月。此後,上海、廣東、重慶、江西等地也有類似情況反映。
點評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源頭在種植者手中。要真正杜絕類似毒豇豆的事件發生,不光需要食品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也需要提高農民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 事件回顧2010年3月,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召開新聞發布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緊規範廢棄油脂收集工作。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油脂約2200萬噸,其中15%約330萬噸成為廢棄油脂。醫學研究成果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育障礙、易患腸炎,並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壹黃曲黴素是壹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點評巨額利潤是導致餐廚廢油加工屢打不禁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對餐廚廢油的鑒別及摻偽監測研究尚未完全開展,尋找壹套有效的鑒別監控辦法,對確保食用油的質量安全,增加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力度和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事件回顧2010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市面上熱銷的紫砂煲,其紫砂內膽不含紫砂,只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染色而成。自2000年國家對已近枯竭的宜興紫砂礦封禁後,紫砂制品價格陡升,為了獲取更大利益,市面上不少紫砂制品原料換成了類似紫砂泥的陶土。這些幾元到幾十元的陶土內膽,經過廠家加工包裝,成了“天然養生”的紫砂煲,以每個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點評紫砂煲行業之所以亂象重重,很大原因在於行業標準缺失。到底紫砂含量多少的泥料制作成的電飯煲能稱為紫砂煲,沒人能說得清,應盡快制訂“紫砂容器電炊具”的國家標準。 事件回顧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卷土重來”: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壹批送檢的奶粉樣品中,檢驗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標準。青海公安機關根據甘肅省提供的線索,協助質監部門對民和回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垣乳制品廠問題奶粉進行了查封。警方查明,在這家乳制品廠發現的這批約38噸問題奶粉中,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余倍。8月下旬,河北、山西、黑龍江等地又被查出百余噸三聚氰胺奶粉,此次查處的問題奶粉,是繼2009年底多起三聚氰胺“還魂”事件之後,僅僅時隔半年發生的又壹波惡劣食品安全事件。壹度被禁絕銷毀的問題奶粉原料頻頻在社會上“借屍還魂”,不斷挑戰公眾的容忍底線。
點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問題奶粉如何銷毀、銷毀途徑的信息,公眾至今尚未看到。在食品安全領域,公開、透明地接受監督,是食品監管部門應有的職責。“毒奶粉”卷土重來的事實表明,對食品安全的嚴格監管並沒有如社會期待的那樣得以重建。相關監管工作不“給力”,消費者的任何期待都將是“浮雲”。 事件回顧2010年11月,有媒體報道,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危害人體健康。由於植物奶油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餅幹等焙烤食品中廣泛使用,頓時,植物奶油成為公眾關註焦點。氫化油,又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隨著烘焙食物中對“植物奶油”的大量使用,研究人員發現了它對健康的危害,如提高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險,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並導致婦女不孕。
點評食品領域相關標準的建設步伐需不斷加快。人們的身體不是檢測某些食品危害性的試驗品,在相關標準未建立之前,人們購買食品時要留個心眼,還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事件回顧今年7月,北京小學生張皓通過科學實驗對食用菌進行了熒光增白劑檢測。11月底,“小學生調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報道見報,成為社會熱點事件。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通報對北京市場銷售食用菌熒光增白物質專項監測情況,稱樣品監測合格率為97.73%。小學生與政府部門調查結果的巨大反差引發公眾質疑。在壹家網站發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選擇“相信小學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
點評“蘑菇檢測”折射的深層問題發人深省。政府部門應該更友善地對待監督和舉報,不能認為監督就是對立。尤其在食品安全領域,利用好社會監督,反而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壹個途徑。當面對公眾質疑時,政府部門應當用切實的工作方式和態度解答公眾疑惑,而不是用空洞的信息加劇公眾的不信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