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是溫州市唯壹以縣名冠名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溫州甌江口外39海裏的洋面上,是全國12個海島縣之壹,由103個島嶼組成,素有百島之縣之稱。千百年來,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雕刻師,以歲月為刀筆,把溫州山(雁蕩山)江(楠溪江)海(洞頭島)旅遊金三角上洞頭這顆東海明珠散落在萬頃碧波之中,山光水色,雲海變幻,海島風光旖旎迷人,她就是聞名遐邇的海島奇、礁之美、灘之佳、洞之幽、魚之多、鳥之多,有仙疊巖、半屏山、大衢島、正門島、海上西湖 洞頭有仙疊巖、半屏山、大衢島、正門島、海上西湖、竹書島、東沙島七大景區,景點400多個,面積200多平方公裏。洞頭不僅有陡峭奇特的島礁、柔軟平坦的沙灘浴場、形態各異的海蝕地貌、水天壹色的碧海藍天,還有溫和宜人的氣候條件、妙趣橫生的鳥島風光、豐富可口的海鮮特產,更有獨特的漁鄉風情,是集懸崖奇礁、海上運動、漁鄉風情於壹體的海濱旅遊勝地。
百島洞頭,東海明珠。昔日,她有大海的乳汁,哺育了電影《海霞》主人公那樣的英雄;而今,她又是海島風光的天然饋贈,使洞頭旅遊業蓬勃發展。洞頭縣風景旅遊管理局充分利用海島的自然風光和特產優勢,瞄準海字做文章,重點在觀海景、蕩海船、釣海魚、洗海澡、嘗海鮮、買海貨、撿海螺等方面下功夫。塑造自己的特色,才能在這幾年的開發建設中,景區景點和旅遊設施日益配套,島際交通日趨完善,度假村建設初具規模,賓館、飯店、娛樂設施星羅棋布。隨著溫州(洞頭)半島項目建設者和東海油田的開發,洞頭將以嶄新的鎳都風貌,逐步成為人們觀光旅遊、避暑度假、軍營拾野、垂釣寫生、探險狩獵之樂的海洋國家公園。
該縣素有 "百島縣 "之稱。百島猶如百顆明珠散落在萬頃碧波之中。山水相依,山海兼勝,人文薈萃,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海島風光旖旎迷人。石奇、灘好、礁美、洞奇、魚奇、鳥奇,是集壁礁、海上運動、魚鄉風情於壹體的海濱旅遊勝地。觀海景、蕩海船、釣海魚、摘海螺、嘗海鮮、購海味、休閑漁業遊,洞頭海趣無窮。
羅迦山中普陀寺是洞頭縣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建設中,規劃占地面積111052平方米,現已建成約10000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占地面積約 270 平方米,面闊 15 米,進深 18 米,高 12.5 米,十分雄偉。殿內的佛像和羅漢像已基本完工。天王殿前的大雄寶殿、鐘鼓樓也已完工。如果全部工程完工,將與舟山的北普陀寺、福建的南普陀寺壹起成為三大普陀寺。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型寺廟建築群之壹。這組寺廟建築群是由群眾自發集資和深圳商賈捐資興建的。建築群的前身是壹座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小佛寺。
羅家山中普陀寺背山面海,風景秀麗,距縣城1公裏,交通十分便利。
鄭成功校址,面積1000平方米。鄭成功揮師北伐時,曾在大瞿島上備戰休整,進行軍事演習,檢閱將士。它始建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 年),鄭成功北上抗清。沿途攻關奪隘,勢如破竹。次年正月在大瞿島舉行了規模宏大的軍事演習,然後繼續揮師北伐,直指金陵,憑吊古跡,發思古之幽情,使人有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誌幹雲。
鄭成功校址位於大瞿島中部,距洞頭本島3公裏,交通不便。石碑兩側楊梅、柑桔成行成片,西北有孔雀、扁舟巖宮殿彩巖,又有日月為燈燭臺,遍地為藥材,鐘靈毓秀。
石和尚是壹塊高3米、底1.8米的橢圓形花崗巖,常年風吹雨打、海水侵蝕而形成。石碑猶如石僧,五官分明,頸系佛珠,端坐不動。傳說是寶雲化身,有詩為證:赤腳光頭老和尚,何年何月何日僧;不曾想彌勒佛,不滅不生不在天。
石和尚位於洞頭縣城關鎮環島公路旁,從沙石站乘車約5分鐘即可到達,交通便利。
石碑自然保存狀態完好,但由於閘口鎮圍海造田,石碑現被稻田和公路包圍,已不在海中,由洞頭縣閘口鎮洞頭南湖居委會保護開發。
相思嶴島東側形如平原,是壹個海濱谷地,整體呈三角形,長約7000米,寬度最大約5000米,最小約1500米,水深最大4.40米,最小3.10米,平均3.8米,海邊有沙灘和礫石灘,刮東北風時,浪很大,船很難靠岸。
從花港碼頭到這裏大約需要十分鐘,交通十分便利。
洞頭解放紀念碑是為紀念洞頭解放而建的紀念碑和紀念像。紀念碑為三棱凹槽刺錐體,直刺雲霄,高19.25米,底部中空,三個支點間距5.25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前是壹尊解放軍戰士雙手持卡賓槍的立像,像高 2.60 米,置於寬 1.50 米、高 2.15 米的長方形基座中。基座為混凝土結構,紅色大理石板,基座正面是遲浩田題寫的 "繼承先烈遺誌,開拓美好未來"。紀念雕像後有寬大的風帆和飛翔的海鷗,為青銅材質。紀念碑和雕像建在勝利高原中部的山頂上。
建於1993年1月,是為紀念洞頭解放而建。1949年10月至1952年1月,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在洞頭反復爭奪,幾經易手。1952年1月15日下午3時,洞頭解放的最後壹戰在這裏打響,經過浴血奮戰,洞頭徹底解放。為此,洞頭人民修建了。
位於海霞主題公園內,距縣城4.2公裏,交通便利。
洞頭海濱公園位於北嶴鎮新城區,是洞頭本島新景點之壹。公園依海而建,壹邊是海塘大堤,壹邊是開發區新建的樓房、別墅區,整體呈狹長型。憑堤遠眺,壯觀的五島和美麗的海中湖盡收眼底,不僅可以觀賞壯闊的潮汐,還可以遠眺煙墩山、燕兒山。園內綠樹成蔭,綠草如茵,有回廊、亭臺、環形廣場,整體規劃合理,是市民休憩遊玩的理想場所。
地處新城區,交通極為便利。
建於1998年,為新景觀。
仙巖大士是仙巖的壹座寺廟,建築面積18平方米,前後壹進,為敞廳,廟內無任何柱子,外觀古樸。
原為壹塊巖石,在其巖石上有壹洞,自然形成巖洞,1996年建成寺廟。
仙巖大石位於洞頭縣東屏鎮東嶴頂村,地處洞頭島東南部,仙巖大石與神龜聽經、仙居巖、神仙足跡相連,旁邊還有仙童戴帽、觀音石壁等景點,是仙居巖風景區的壹部分。距縣城2.7公裏,交通線路直達,交通便利。
感應寺是壹座矗立在山間的佛寺,由前殿和佛像組成。面闊14.17米,進深19.2米,兩進三開間,由六根獨立柱、六根靠墻柱支撐,柱子均為小泥柱,佛像用玻璃鋼砌成,外墻上 "南無阿彌陀佛 "六個大字寬均為0.8米。
始建於1997年,由民間集資興建。
位於尼峪鄉步堡村,距尼峪鄉2.5公裏,路面凹凸不平,其中有壹段黃泥路,現正在修建,現交通方便。
凈明觀是為道教四大祖師之壹的徐天師--徐景陽所建的道觀。占地面積325平方米,三進五間,進深26.20米,寬12.40米,木石結構,前殿有戲臺、回廊,有露天天井,正面有三座山門,門內均塑神像。
建於風雨飄搖的年代,民國年間曾多次重修,最近壹次重修是在1993年3月。許真君祠是洞頭先民從福建移民到洞頭時所建。
距縣城約5公裏,有公**** 旅遊交通線出入,交通便利。
保存完好,現由洞頭縣道教協會凈明觀管理組管理。
望歸亭是壹座建在半屏山上的石亭,因漁民都在此等候遠航歸來的親人而得名。石碑海拔57.5米,坐西朝東,呈六角形停滯,有6根長3米、直徑0.05米的石柱構成亭子,亭內可觀海島風光。
從洞頭碼頭乘船10分鐘,登山4000米即可到達,可繞山看半屏山,與仙衣巖、竹嶼景區、大瞿島景區隔海相望,旅遊環境非常好。
保存狀態完好,沒有人為破壞。
環雪亭是大瞿島山頂上的壹座石亭,供遊覽觀光、眺望大海、休閑娛樂之用,可觀萬頃碧波和萬年神龜之景,該亭由石條石板砌成,亭為六角形,邊長1.6米,高8米,底面積28.2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4.6平方米。石亭建於 1984 年。
位於大瞿島北部,山路不通,交通不便。西南可觀南麂漁場和瑞安近礁島,正南可觀花鳥島和北麂漁場,回首東望可觀洞頭諸島,百島雄姿,盡收眼底。
漁家樂是壹個以休閑漁業為特色的旅遊項目,位於北嶴鎮大嶴村休閑漁業區,與客運碼頭相對,設有海上茶座、漁排、漁歌宴、海上健身等特色項目。讓您在這裏享受吃、住、娛樂壹條龍服務,在品味自己的漁家海洋的同時,真正體驗漁家風情的獨特魅力。
佛教禪寺建築群占地約220平方米,是洞頭縣最古老的叢林寺廟之壹。石碑為四合院式結構,前後三進,均為三開間。通面闊10米,通井深22米,坐北向南,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兩側齋堂及其他配殿。主體建築建在巨石形成的縫隙中,正殿供奉阿彌陀佛和左右輔殿。
清福禪寺青山綠水環繞,大雄寶殿後面是對聯巖。巨大而平整的花崗巖表面刻有壹組平行的紋理,自然形成,猶如壹副對聯,故名對聯巖。
始建於清乾隆元年,民國十六年曾多次大修,文革期間被毀。1982年縣文物保護委員會批準保護後再次重建。
清福禪寺位於洞頭縣城關鎮嶴底村山崗上,緊靠鎮政府所在地,距城關碼頭僅2公裏,交通較為便利。
大象巖是坐落在海邊的壹塊象形巖礁,光禿禿的頭,咧著嘴,高高的鼻梁,凹陷的眼睛,翹起的耳朵,形似人的半邊臉。
它是由海水侵蝕和陽光風化形成的。
位於大瞿島東北部,距洞頭漁港約40分鐘船程,交通便利。
島東南部有石佛觀海、百魚圖、仙童擊鼓等石景。
漁帆是壹塊象形石。在靠山壹側的 "風帆峰 "前,壁巖宛如壹位老漁翁,在張開的風帆前悠然自得。漁夫巖 "與 "風帆峰 "構成了壹幅奇妙的 "漁帆圖"。
位於半屏島東南端,距縣城4公裏。距縣城4公裏,交通便利。旁邊有烏龍騰海圖、睡象等景觀。
五島大橋由舢板橋、洞頭橋、花崗橋、狀元橋、沙門橋、窄門橋、淺門橋七座跨海大橋組成,連接洞頭島、大舢板島、花崗島、狀元島、泥嶼島五大島嶼。五島大橋工程全長14.8公裏,其中特大橋4座,大橋2座,橋梁總長3.1公裏,接線工程長12.47公裏,工程動態總投資2.43億元,7座跨海大橋風格各異,每座橋的建設類型
1995年10月,五島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通過審查,1996年12月率先開工建設!沙門大橋全部工程於2002年5月30日正式通車。
該項目的建設,在推進洞頭半島工程建設進程、改善海島交通、完善海島基礎設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七橋通車後,五個大島連在壹起,交通十分便利。
鳥島位於洞頭洋路西島東北部,是壹座四面猿猴難以攀登的嶙峋峭壁,崖面布滿洞穴、彎縫和突出的巖石。島上棲息著海鷗、賊鷗、白鸛、海燕、紅嘴鷺等,壹般為5-10月間上島生活,每年繁殖2至4次,至端午節前後為高峰,高峰期時,約有數萬只海鷗在此棲息、翺翔、繁衍,其群飛的場面蔚為壯觀。
位於大海深處,從德西島乘舢板需壹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懶人沙灘是洞頭縣三盤島上的壹片天然沙灘,長約150米,寬約50米,沙灘沙質細軟,呈金黃色,因此又被稱為金沙灘,這裏的海水格外湛藍、潔凈、透明,是壹個天然的海上運動場,在這裏可以到沙灘上沐浴海水遊泳,還可以攀巖、挖海螺、漂流垂釣等,是休閑度假的絕佳去處。是休閑度假的絕佳去處。
位於三盤度假區內,與縣城隔海相望,距離縣城2公裏,目前只有水路可走。
溫州巨龍馬嶴潭景區位於美麗的東海明珠--大門島的西北麓,是溫州旅遊金三角線上壹顆璀璨的明星,被列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 "山青、水碧、石奇、灘好、礁美",素有 "洞頭百島第壹勝 "之稱,享有 "溫州夏威夷 "的美譽,是我市觀日出日落、消夏避暑、度假休閑、品嘗生猛海鮮的好去處。
景區以馬老潭度假村為核心,呈放射狀向東南大門島延伸,包括石和尚、龜巖峰、舢板巖、馬老潭沙灘、觀音礁等十多個景區。
其中馬老潭沙灘面積約0.5平方公裏,沙灘最大幹涸長度近1000米,寬500米,是東海南端數百個海島沙灘中面積最大、沙層最厚的壹個沙灘。單體三面環山,東向大海,呈 "馬蹄形",與鹿西島隔海相望。整個沙灘由石英砂形成,沙粒細小,肉眼難辨,沙質純凈、細軟,沿岸入海坡度為5度,比較平坦。巨石纏繞海岸,奇礁林立,怪石嶙峋;礁岸內側坡度極陡,狀如壹塊塊近乎直立的懸崖峭壁,因黑土堆積而稱為斜坡;灘外港灣平坦清碧,可供數百艘漁船馳騁。
浴場外是溫州聚龍馬老灘度假村,是壹個綜合性旅遊度假村。擁有歐式豪華別墅、情侶木屋、標準客房**** 100余套,配備衛星電視、奧斯卡家庭影院系統、直撥電話、空調及完善的衛生設施。度假區內設有海鮮大廳、會議中心、商務中心、電子遊戲中心、臺球室、棋牌室、KTV包廂、桑拿娛樂中心、海上垂釣等,是度假、療養、旅遊、會議的理想勝地。
溫州聚龍茅嶴灘度假村是溫州聚龍集團於1995年投資2800萬元興建的。1996年1月,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1996年9月,茅潭旅遊度假區正式對外營業。
靈光洞是狀元嶴島東側海邊的壹個溶洞,該洞只有在退潮時才能看到,漲潮時,整個洞都淹沒在海水中,洞深接近百米,整個洞呈S形、進洞向左約30米再向右,洞口高約20米,洞的盡頭高約2米,洞內有大量五顏六色的鵝卵石,洞盡頭的地方特別多,據當地村民介紹,洞還要深得多,就靠這些鵝卵石了。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個洞還要深得多,只是被鵝卵石擋住了。該溶洞是經多年海水侵蝕而成,洞內奇峰怪石,十分壯觀。
位於沙角村東側,距村1.5公裏。但只有壹條小山路,沿途還要攀巖,交通極為不便。
海霞古漁村坐西向東,面朝大海,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洞頭漁村。村裏有五十多戶漁民。全部從事水產養殖工作。村裏的建築以木石結構為主。墻壁由棕紅色的扁平石塊砌成,屋頂為 "人 "字形結構,屋頂覆蓋的黑色瓦片上還壓著石頭,可以抵禦臺風。整體結構給人壹種堅固而豐富的感覺。
村子中間有壹座古建築,始建於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由於年久失修,主體建築已經坍塌,只剩下少量斷壁殘垣和部分墻體。除古建築外的民居建於上世紀50年代,整個村落掩映在綠樹叢中,景色別致。
位於升寮島上,毗鄰海霞軍事主題公園,距縣城4.2公裏。有公交線路通達,路面為水泥路,交通便利。
古村落保存完好。
景區位於洞頭縣大門島西北麓,溫州沿海客運中心每天8:00有壹班高速客輪開往麻老潭景區。9:00從大麥嶼開往洞頭的輪船和14:00從洞頭開往大麥嶼的輪船都停靠在馬老潭。另外,也可乘船至大門口,再乘坐島上公**** 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但部分路段為機耕路,路面較窄。
景區自然保存狀況良好,石和尚、龜巖峰、舢板巖、觀音礁等象形石未被人為破壞,漩灘沙灘和度假區現由巨龍集團保護開發。
太陰宮是壹組道教建築群,分山門和大殿兩大部分。占地***約750平方米,正殿高10.75米,進深15米,寬20米,神殿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太上老君,下層供奉太陰聖母,正殿東西兩側各建兩殿分別供奉天王和真人等神靈。有趣的是,神殿後面和洞頭其他道觀壹樣,供奉著佛教的觀音菩薩,整個建築氣勢恢宏,規模宏大,頗有氣勢。太陰聖母俗稱陳十四娘娘,她的供奉起源於福建洞頭,這個地方的供奉是最早從福建移民洞頭的人 "移植 "過來的。
這座宮殿已有20多年歷史,是當地村民集資修建的。
它毗鄰永福禪寺,距縣城約2公裏,交通極為便利。
東沙媽祖宮是浙江沿海保存最完整的媽祖宮。它面朝大海,殿外設有祭壇,殿內雕梁畫棟、彩漆斑斕,氣勢極為宏偉。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為五進五開間,總進深35.8米,總面闊11.2米,硬山屋頂,鬥拱,木質磚瓦結構,結構古樸,具有閩南風格。
媽祖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民國初年增修,洞頭本島居民祖籍多為福建沿海,世代以漁業為生,遷居洞頭後,遂將發源於福建莆田的救世女神媽祖請到洞頭。媽祖原名林默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的傳奇人物。宋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她出生在壹個官宦之家。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從未哭過,因此得名 "默娘"。林默娘 "自幼聰慧,不比其他女子"。剛滿八歲,就由家教訓讀,完全領會文意。十余歲時,喜歡焚香誦經禮佛。林默娘天性聰慧,善觀天象,救人濟世,降妖除魔,治病救人,拯救沈船。宋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農歷九月初九,林默娘出生在湄洲島,時年二十八歲。她被尊稱為靈婆、龍女、女神,但人們習慣稱她為媽祖或娘娘。傳說媽祖升天後,經常顯靈救難,被尊為 "海神"。媽祖深受中國大陸、臺灣、東南亞、歐美等地民眾,特別是漁民、船民、船商、華僑和華人的崇拜,信眾達2億多人。
壹年四季,每到漁汛,這裏香火不斷。每到漁汛,包括臺灣、新加坡在內的各地漁民都會來這裏祭拜媽祖。每逢媽祖誕辰,這裏還會請來戲班唱戲,熱鬧非凡。
媽祖宮位於洞頭島東北部,宮前有東沙漁港,與海霞軍事主題公園、女民兵連陳列館、雙抱石等著名景點****,是洞頭七景之壹的東沙風景區。
西區與洞頭縣城相距僅3公裏,有旅遊公交線路通達。
1997年8月,它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建築受到嚴格保護。
南炮臺山又名炮臺園,素有 "東海廬山 "之稱,現為洞頭旅遊和國防教育基地。南炮臺山主要由兩門高射炮、兩座哨樓和抗倭英雄戚繼光塑像組成,建於1996年。山的四周是松樹林海,濃蔭蔽日,環境幽靜。清晨,站在山頂,眺望遠方,朝陽噴薄,雲蒸蔚藍;白帆點點,波光粼粼;鷗鷺翺翔,海燕戲浪;萬裏東海,盡收眼底,心曠神怡,是觀日出的絕佳之地。
南炮臺山是東海海防要塞,解放前洞頭在此駐紮過壹個炮兵連,不對外開放,1996年開始投資開發旅遊和國防教育基地,但仍駐紮著海軍雷達部隊。進入大門,是壹個碉堡,是原炮兵連的_瞭望臺,視線極好,可以觀察到前方壹望無際的大海,監視海面上如此詭異的目標,為防止外敵入侵做準備。右邊的_瞭望臺是國防教育基地,1995年國防部長遲浩田視察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時題寫了 "溫州市國防教育基地 "八個大字,現在是軍事旅遊基地,這裏有兩門退役的火炮,原來是炮兵武器,現在可供遊客把玩,體驗操縱火炮保衛邊疆的感覺。_望樓左側,即是演兵亭,前面是抗倭英雄戚繼光雕塑,它由壹座48米長的木索橋連接,橋下海浪滾滾轟鳴,氣勢洶咳,走在橋上,驚險刺激。戚繼光雕塑是洞頭人民為紀念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於1996年建造的水泥雕塑。雕像建在南炮臺山腳下海拔50米的小島上,屹立島上,極為壯觀。南炮臺山東北面有壹釣魚臺,臺基約100米,長約250米,面積約2.5萬平方米,最高海拔25米,人可坐其上垂釣,故名。南炮臺山,可觀海鷗飛翔,溪邊白帆點點,聽松濤陣陣,浪花嘩嘩,壹洗塵埃,是旅遊度假觀海上日出的好去處。這裏的客流量約占來洞頭遊客的70%,是洞頭旅遊的重要景點之壹。
毗鄰洞頭著名景點大沙嶴浴場,與大沙嶴浴場同屬仙衣巖景區,是離 "孤島求生 "最近的景點,周邊旅遊環境非常好。
位於洞頭縣城北嶴鎮東南2.6公裏處,屬洞頭縣東屏鎮,目前尚有小部分路面是鄉村機耕路,中小型旅遊車可直達景區大門,交通相對便利。但還有壹個大型停車場,尚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