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患者應註意保持導尿管的清潔和幹燥。當發現貼膜卷曲、松散、膜下出汗、穿刺點出血、紅腫等情況時。,即使還沒到換藥的時候,也要及時去醫院換藥。
每7天更換壹次正壓接頭和沖洗導管可以避免導管堵塞,包括脈沖沖洗和正壓密封。壹般沖洗用無菌溶液為生理鹽水,封管用無菌溶液為生理鹽水或肝素生理鹽水。封導管必須使用10 ml以上的註射器,封導管時小於10 ml的註射器容易造成導管損傷或破裂。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PICC導管多為醫用高級矽膠材料,質地柔軟。避免用剪刀等尖銳物體接觸導管,避免拉扯導管,將手臂放在導管旁,避免劇烈活動,這樣導管就不會斷裂。
導管因特殊原因斷裂,在體外斷裂的,要妥善固定體外導管,斷端絕對不能滑入。註意不要讓空氣進入導管,密封好去醫院。
如果導管斷端已經進入體內,不要做劇烈運動,收緊上臂,避免導管越滑越深進入心臟,立即就醫。
平時要註意保持導尿管薄膜固定好。如有問題,要及時換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導管固定的輔助產品。還要註意避免拉扯導管,避免導管側肢體劇烈活動。
但由於手臂的活動,體內固定導管的長度有時會發生微小的變化,患者會發現導管暴露的長度似乎與開始時有所不同。如果改的長度不大,壹般沒有問題。患者可等待下次換藥時攜帶PICC手冊(記錄導管放置信息)。換藥護士看完可以判斷導管是在體內還是體外,然後做出相應的處理。
禁止將脫離的部分再次送入靜脈。固定後,去醫院就醫。如果體內剩余部分超過35 cm,可以拍胸部x光,確認導管的末端位置,繼續使用。如果小於30厘米,需要拔除或按外周靜脈輸液處理。
按壓穿刺點防止出血,將拆下的PICC導管拿給醫生,請醫護人員判斷PICC導管是否完整。
不可以。患者在24小時內不要在手臂上用力過猛,以免穿刺點出血,而應做適當的手腕和手指運動,如握拳,以促進血液循環。如果靜脈情況不佳或反復調整穿刺,可在10 cm的穿刺點進行濕熱敷,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鐘,然後可沿靜脈應用希羅妥,促進熱敷效果,減少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
48小時後,病人可以做壹般的日常工作,如掃地、洗碗等。,但活動範圍要控制。導管旁的手臂不適合做大幅度削肩運動,遊泳,打乒乓球網球,做引體向上,舉啞鈴等。,從而避免手臂的體力活動。
對於平時喜歡打牌的患者,註意穿刺側的導管,是否有褶皺或折痕。
插上PICC後可以選擇花灑,但是泡澡和泡泡浴絕對不行!
在洗澡之前,妳應該做好準備。先在管子上下10cm處裹上保鮮膜3-4周,然後用膠帶將保鮮膜上下封好,封好後再洗澡。
冬天洗澡時間長,保鮮膜裏蒸汽多。洗澡前要放壹條小毛巾包在穿刺部位周圍,再包好保鮮膜。洗完澡後,要檢查貼膜在水中是否松動,如果松動,要及時去醫院更換。
不能,以免因壓力過大而損壞導管或造成導管堵塞。但是,如果妳選擇壹個帶袖帶和儀器的電子血壓計,妳可以測量PICC側。
攜帶PICC導管不影響ct和磁振檢查。但目前使用的導管壹般都是非耐高壓PICC,所以PICC導管不能用於高壓註射泵推進造影劑,否則導管會因不能耐受高壓而損壞或斷裂。
PICC既能減輕反復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又能避免化療藥物對周圍靜脈的破壞和對局部組織的刺激。同時具有護理方便、留置時間長、並發癥少等優點,解決了腫瘤患者治療周期長、化療藥物對靜脈和局部組織的損傷等問題,對保證患者配合治療、完成化療方案起到了積極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原文來自知乎PICC日常護理——如何保護這條獨壹無二的“生命線”(1)
抗癌指南:妳為什麽需要PICC導尿管?
抗癌指南:化療會有什麽副作用?
其他內容請點擊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