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實驗目的: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後的三個階段進行細致的觀察,學會完整地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實驗用品:壹支新蠟燭、火柴、壹支幹凈燒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壹把小刀。
實驗步驟與方法:
1.觀察蠟燭的顏色、形狀、狀態、硬度;嗅其氣味。
現象:蠟燭是白色、較軟的圓柱狀固體,無氣味,由白色的棉線和石蠟組成。
2.用小刀切下壹塊石蠟,放入水槽,觀察其在水中的現象。
現象:石蠟漂浮在水面上,不溶於水。
結論:石蠟是壹種密度比水小,不溶於水的固體。
3.點燃蠟燭,觀察其變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層溫度的比較。
現象:石蠟受熱時熔化、蠟燭燃燒時發光、冒黑煙、放熱。
燭焰分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最低。
結論:石蠟受熱會熔化,燃燒時形成炭黑。
4.幹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的現象片刻,取下燒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觀察其現象。
現象:幹燥的燒杯壁上出現了許多小水珠。取下燒杯後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得渾濁。
結論:蠟燭燃燒時產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兩種物質。
5.熄滅蠟燭,觀察其現象,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觀察有什麽現象發生。
現象:熔化的石蠟逐漸凝固,白色棉線燭心變黑,易碎。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會重新燃燒。
結論:石蠟遇冷凝固,燃燒時產生炭黑,棉線炭化,白煙由細小的石蠟顆粒構成,有可燃性。
實驗結論:
蠟燭在空氣中能夠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和過程後能產生許多新的物質。
----------------------------------------------------------------------------------------------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報告
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實驗目的:研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麽不同。
實驗器材:集氣瓶、水槽,玻璃片、飲料管、澄清石灰水、小木條、火柴。
實驗步驟
1.將兩個集氣瓶分別裝滿水,並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壹小部分,然後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把裝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壹起倒立在水槽中如圖所示
2.將飲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中,並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註意換氣時不要倒吸集氣瓶內的水),直到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的瓶口蓋好,然後取出放在實驗桌上
3.取兩個空集氣瓶,其中壹瓶為空氣,向壹瓶空氣和壹瓶呼出的氣體中各滴入數滴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 在裝有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會有白色沈澱出現,在裝有空氣的集氣瓶中幾乎看不到 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CO2,而空氣中含量極少,CO2
和澄清石灰水反應會生成白色沈澱
3.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觀察
在裝有空氣的集氣瓶中,小木條會燃燒完,在裝有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小木條會熄滅 在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含有較少的O2,因此小木條會熄滅,因為缺少了燃燒的條件
4.取兩塊幹燥玻璃片對著其中壹塊呼氣,觀察玻璃片上水蒸氣情況,並與另壹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對比
當人對著玻璃片呼氣時,玻璃片上會有壹層小水珠出現,而空氣中
的玻璃片上面則沒有 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的水蒸氣較多,水蒸氣在玻璃片上遇冷凝結
結論:人體吸入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氧氣,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
紅磷燃燒實驗
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紅磷+氧氣=(點燃)五氧化二磷
4P+5O2=(點燃)2P2O5
方程式:4P+5O2=點燃=2P2O5
現象:紅磷:黃色火焰 白煙 放出熱量
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至約五分之壹處停止
結論:1.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壹(原理)(1.氧氣難溶於水 2.氮氣不可燃不助燃)
藥品的選擇:選擇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不跟氧氣及其他氣體起反應的固體,且反應後的生成物為固體,這樣使密閉容器中氣體的量減少,
從而使容器中的氣體壓強變小,大氣壓將燒杯內的水壓入集氣瓶中。
藥品的替代品:若可燃物用硫或碳代替磷,則燒杯內的水須用NaOH溶液代替,也可起到相同的效果。
成功關鍵:氣密性良好 否則結果偏小
紅磷量要足 否則結果偏小
等到裝置完全冷卻再打開止水夾 否則結果偏小
實驗開始前加上止水夾 否則結果偏大
所以可以用硫,只消讓二氧化硫充分溶於水
----------------------------------------------------------------------------------------------
硫在氧氣中燃燒:有明亮藍紫色火焰,且放出大量熱,生成壹種無色有刺激性氣
味的氣體(二氧化硫)。
硫在空氣中燃燒:持續燃燒,放熱,有淡藍色火焰,生成壹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
的氣體(二氧化硫)。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發光發熱
----------------------------------------------------------------------------------------------
鎂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的固體(氧化鎂)
----------------------------------------------------------------------------------------------
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
----------------------------------------------------------------------------------------------
實驗器材
試管、錐形瓶(或廣口瓶)、集氣瓶、燒杯、分液漏鬥、橡皮塞(單孔和雙孔)、導氣管(玻璃和橡膠)、玻璃片、鑷子、火柴、大理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
實驗步驟:
(1)按圖安裝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
(2)錐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塊狀大理石,塞緊帶有長頸漏鬥和導管的橡皮塞。
要用鑷子取用,先將錐形瓶斜放,置於瓶口後,正放。
(3)氣體導出管放入集氣瓶中,導管口應處在集氣瓶的瓶底處。
(4)通過長頸漏鬥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錐形瓶中立刻有氣體產生。
向長頸漏鬥中加鹽酸時,瓶蓋倒放,手心對著標簽,瓶口對著長頸漏鬥口倒鹽酸。
(5)片刻後,劃壹根火柴,把燃著的火柴放到集氣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滅說明集氣瓶中已經受集滿 二氧化碳氣體,蓋好毛玻璃片, 將集氣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備用。
要點: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如選用大理石為原料,則不能選用稀硫酸。 因為生成的碳酸鈣是微溶性物質,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 從而使反應中止。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啟普發生器,以便隨制隨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體最好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它不會使二氧化碳損失
1.註意氣密性(第二步),這樣防止外界的氣體進去,導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純
2.導管口要在瓶底處,因為二氧化碳的空氣比重不壹樣,所以要在底步
-------------------------------------------------------------------------------------------------
CO與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uO + CO =加熱Cu + CO2
反應現象: ①黑色固體變成紅色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步驟: ①先通入CO壹會兒 ②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繼續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卻為止
註:①先通入CO壹會兒 ,是為了防止玻璃管內的空氣沒有排盡,加熱時發生爆炸.
④繼續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卻為止,是為了防止生成的銅重新被氧化為氧化銅.
總之:"CO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
③用酒精燈點燃是進行尾氣處理:防止壹氧化碳汙染空氣
播放壹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多媒體動畫。播放
壹氧化碳的這壹化學性質也與氫氣相類似,具有還原性,它將氧化銅還原成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由於壹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因此在冶金上常用它做為還原劑,將某些金屬從它的金屬氧化物中還原出來,如在煉鐵時,利用壹氧化碳,將鐵從它的氧化物--氧化鐵中還原出來。
3CO+Fe2O3=高溫2Fe+3CO2
由以上可看出:壹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不同。
但壹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壹氧化碳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反應,又可生成壹氧化碳。
壹氧化碳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 2CO+O2 ==點燃==== 2CO2
二氧化碳與碳反應生成壹氧化碳: CO2 + C =加熱=== 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