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購成本(或稱訂貨費用)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範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範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系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按與現金支出關系,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沈沒成本。
14.按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19.按形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稱為沈沒成本。
為了便於進行成本管理,還可運用其他壹些成本分類概念,如機會成本、責任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標準成本等等。
生產成本控制。由於生產成本的依附性和集團的不可控性,該項成本控制由集團下屬企業完成。應遵循"目標-責任制與利潤中心自主決策"及"集團考核"的原則,集團只抓目標成本的制定與考核工作。目標成本的制定應科學合理,要先有上層整體目標,後有下屬個體目標;目標成本考核應尊重事實,不搞平衡,嚴格執行,及時糾偏。
2.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指集團內大型設備的購置成本控制、集團內部營業租賃公司租賃成本控制、新上項目建設成本及新產品開發成本控制以及老產品改造、廠房改擴建成本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壹是事前控制"成本源";二是對發生額價值較大的進行重點控制。集團下屬企業上項目先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由企業集團根據總體規劃統籌安排,適時審批。
3.資金成本控制。企業取得和使用資金而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資金占用費、資金籌集費及資金調度節支比較成本,由集團統壹管理。壹是集團貨幣資金統壹集中開戶,按現金支出計劃統籌撥款,二是對資金使用實行成本管理,按市場利率計息。
4.稅收成本控制。稅收計算和繳納,原則上由集團統壹進行管理,但由於稅費實行就地納稅及集團下屬企業有可能跨地區經營,給稅收成本控制帶來壹定困難,集團應盡力爭取對未跨省界或地區界限的企業實行集中控制(或分片集中)。
5.資本營運成本控制。資本營運是通過資本流動、組合、優化配置來提高資本使用效益的。集團企業資本營運主要包括企業的收購與兼並、企業重組、融資租賃,以及資本擴張或收縮的選擇。由於資本營運操作的復雜性,集團企業應建立專門的機構和組織,負責資本經營的日常決策與管理,或針對某項具體資本運作方式,成立臨時組織進行操作。資本投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