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錢的東西也能買到100元以上的東西,這在保健品市場並不新鮮。暴利和監管不力導致保健品市場亂象層出不窮,行業面臨整體誠信危機。
本月底,《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將發布,有望改變保健食品重審批、輕監管的現狀。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隨著保健食品監管機制的到位,未來壹些投機企業將被整合,行業可能迎來技術為王的時代。
醫療保健行業缺乏監管
保健品的暴利早已不是秘密。雲南省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品化妝品監管部主任黃福玲說,保健品的利潤壹般能達到100%到200%,甚至更高。暴利誘惑了大量逐利者進入保健品市場,使得整個市場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違法廣告泛濫。該行業正面臨壹場全面的信譽危機。
前瞻產業研究院保健品行業研究員吳認為,保健品暴利主要取決於需求巨大、產品信息不對稱、價格監管不力等因素。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飲食過量、脂肪攝入過多,肥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慢性病比例超過80%,因此有利於預防和改善這些疾病的保健品自然受到青睞。
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場調查顯示,93%的兒童、78%的老年人和50%的中青年都在消費保健品,95%以上的家庭總是有不同類型的營養保健品。保健食品已被列入我國“十二五”規劃,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剛性需求。
吳說,保健品行業的暴利主要在於流通環節。比例上,保健品的生產成本約為10%,流通成本約為10%,代理商和藥店的利潤分別為30%和50%。
從定價環節來看,保健品價格不在物價局監管範圍內。只要藥店在銷售保健品時標明價格,就不涉嫌違規。寬松監管下的自主定價也成為保健品價格虛高的重要原因。
從營銷的角度來說,消費者對保健品的認知並不完全,保健品的信息處於不透明的環境中,這就給了營銷人員誇大事實、擡高價格的空間。
雖然行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在政策方面,國家並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措施。在很多產品標準中,使用的是食品行業的標準或者是醫藥行業的標準,有些標準滯後,壹定程度上助長了保健品市場的亂象。
保健食品行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部門規章,最接近的時候是《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該辦法是在上次規定的基礎上修訂後,於2005年由國家醫藥產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雖然叫登記管理,但實際上從登記、審批到市場都是監管的。但由於行業制度不完善,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部門按規定辦事,存在重審批輕監管的問題。
2009年7月,《食品安全法》頒布。該法第51條規定“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對保健品“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承擔責任”。保健品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但具體辦法尚未公布。
《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自2009年初研究制定以來,已經起草了三次。主要是保健食品的監管方式和功能標識存在爭議,哪些功能必須審批,哪些功能可以公示,各方意見不壹。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說,“過去制定標準沒有聽取企業的意見。現在特別註重企業的反饋,結果各方都在爭論。”
吳說,保健品的監管和藥品、食品壹樣重要。監管部門應該行動起來,加強對保健品的監管,對整個行業從人員到品種進行壹次全面的清理,以維護保健品市場秩序,幫助行業健康發展。
誰會被整合?
好在中國保健協會有消息稱,耗時近三年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可能在本月底或下月初頒布。這是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的第壹部國家行政法規,有望改變保健食品重審批輕監管的現狀。
該條例由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牽頭,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起草,衛生協會、保健食品企業和專家也參與其中。新規大大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簡化了審批程序,審批環節更加透明,在監管和處罰上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力度比以前更大。
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徐華鳳表示,從1996開始,政府批準的保健品大概有11000種。規定頒布後,至少有2000種產品將無法銷售。隨著審批監管的加強和準入門檻的提高,未來會有壹部分投機企業被整合。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產銷需求及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雖然國內保健品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但企業“小而散”。全國3000多家保健食品企業中,總投資超過6543.8億元的大企業僅占2%,更多的是投資6543.8億元甚至更少的企業,占全部生產企業的50%。
吳預計,到“十二五”末,這3000家企業將有近壹半被整合兼並。
同時,根據營養保健食品“十二五”規劃,到2065年438+05年底,我國營養保健食品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市場潛力巨大。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人們在保健品上的消費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在歐美國家的平均消費中,保健品消費占總支出的25%以上,而我國僅為0.07%。保健品人均消費約為31元,美國為1/7,日本為1/12。
“主要原因之壹是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張鳳樓說,“近年來,雖然加大了科技投入,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但整體實力和科研水平與產業發展速度極不相稱。具體表現為企業科技實力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投入不足,導致產品科技含量低,低水平重復,同質化老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發達國家保健品企業的科研支出占利潤的6%至10%,而我國很多企業的投入不足利潤的1%,科研投入明顯不足。現在,保健品行業的競爭已經脫離了炒作概念的時代。誰在科技創新方面領先,誰就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市場。
吳認為,隨著保健食品監管機制的到位,整個行業有望迎來良性發展的廣闊空間。雖然整個行業會面臨壹個重新整合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壹些龍頭企業會通過並購加大投入和資源優化,從而在行業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未來保健品競爭的核心將是技術創新,高科技產品將成為主流。(食品工業網分析師關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