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調查的常用調查方法
出診
是最早讓消費者參觀的方式。
其優點是:
1)面試官和面試者可以形成面對面的交流;
2)適合長問卷,比如長度超過1小時的訪談。當問卷長度超過1.5小時時,可以壹部分由面試官面試,另壹部分留在回答者家中,讓回答者有空時填寫答案。這是傳統的留置權獲取方法;
3)適合向受訪者展示產品/卡片的拜訪;
4)適合需要面試官演示/操作的訪問。
缺點是:
1)由於訪談對象不易接觸,如小區電子門/鎖/安防的影響,難以接觸到目標訪談對象;
2)由於受訪者安全意識的提高,拒訪率有所上升;
3)因為面試成功率降低,面試官不願意參與家訪,面試官離職率增加。因此,越來越多的市場調查公司采用對面試對象進行預先篩選的方法,即先通過電話或其他方式與目標面試對象進行溝通,在面試被接受且時機合適的情況下,再派面試官上門拜訪。
北京神雕數據是國內較早的數據庫營銷研究公司,與多家市場研究公司建立了緊密的數據收集網絡。
家庭觀察:
為了保證數據采集的質量,采取了壹系列措施。
1.規範訪談資料收集的所有步驟/流程,包括抽樣框建立、選點、抽點、入戶抽取、區間等。在取樣過程中;
2.對所有這些數據采集點進行統壹的定期培訓。根據標準對他們進行數據收集和質量控制方面的培訓;
3.從抽樣、培訓、訪問控制、問卷質量等不同角度公開評估、獎懲每個項目;
4.每年對各數據采集點的質量等指標進行壹次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實行優勝劣汰制度,即獎勵優秀的采樣員、面試官、主管等。,淘汰最後幾個質量最差的,培養新的數據采集點。
到用戶家中或生活區或工作區,觀察用戶放置、使用、移動和操作產品的特點。在個性化時代到來,市場細分越來越細的今天,客戶非常關心如何為自己的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這就需要他們了解用戶的使用行為、特點、環境等。因此,入戶觀察法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
入戶觀察強調在自然條件下對用戶行為的觀察,但市場調研不能突然闖入用戶家中進行觀察,必須事先與用戶溝通,得到用戶認可後才能進入。所以,如何巧妙安排很重要。同時,自然條件下的觀察需要觀察者熟練地捕捉到用戶的每壹個有用的細節,所以觀察前的精心設計非常重要。
觀察可以是完全結構化、半結構化或完全非結構化的。如何設計完全取決於項目的情況
街頭攔截
即選擇人流量大或(目標)人流量大的戶外場所,由面試官隨機/間歇攔住路人,現場進行問卷調查。
街站訪問是在街上進行的,因此不適合使用太長/復雜的問卷或卡片進行訪問。
大多數情況下,街站是用來做類似人群觀察和戶外廣告效果測量的項目。
電話訪談
面對面采訪由於采訪對象難度大、成本高,電話采訪應運而生。最原始的電話采訪是采訪者撥打電話,根據問卷對被采訪者進行采訪。和面對面面試唯壹的區別就是壹個是面對面面試,壹個是電話面試。
但是,這種電話接入方式並沒有充分體現出電話接入快速高效的特點。面試中非常耗時的步驟不僅包括拜訪(包括各地主管集中培訓2天左右,主管去各地培訓面試官等。),還要郵寄問卷(2天)、審題(2天)、數據錄入(2天)還有這些步驟。因此,更好的電話面試是計算機輔助電話面試(CATI)。
CATI將傳統訪問中的撥號、問卷顯示和跳轉、數據審核、數據存儲等所有步驟計算機化,大大簡化了面試官的工作量,幫助面試官將全部精力集中在了解問卷和精準訪問上。
電話采訪的優點是速度快,樣本代表性強,成本低。壹般來說,能夠做出真正有代表性的抽樣的數據收集方法只有家訪和電話訪談。由於家訪接觸率低,電話訪談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數據收集方式。就速度而言,CATI中心目前每天可以完成4000次訪問。電話面試不需要監督出差,僅此壹項就能為客戶節省近三分之壹的項目成本。電話面試的限制是問卷不能超過1小時,不適合需要出示卡片的面試。
2市場調研的十個誤區
企業對市場和消費者的數字化解讀有兩種方式,要麽自己做,要麽借助專業的市場調研公司。
很多企業在與市場調研公司合作的過程中,覺得做不做市場調節結論都壹樣,沒有顯著的效果感。
實際上,市場調研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才進入中國,整個模式都是從西方引進的。行業的思維、方法、手段並不完全適合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的中國企業,所以屢屢造成這樣的尷尬:市場調研公司覺得自己提供了國際先進的市場調研數據分析,企業卻覺得自己花了錢聽了幾個小時的“市場秀”,對實際運營沒有指導意義。
誤區壹:研究消費者,但要遠離他們。
項目確定——研究者設計研究計劃——設計調查問卷——訪談部門收集數據——數據處理——數據報告——研究者制作研究報告——提案。這是壹個市場調研公司按照正規的方法和手段運作項目的正常流程。壹切正常。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壹個現象,就是首先由研究者設計方案和問卷,然後由訪談部門收集數據,數據庫準備好之後研究者開始分析數據,寫報告。這樣做的好處是壹個研究者可以同時負責幾個研究項目,因為研究者可以利用在訪談部門收集數據和處理數據的時間來設計其他項目的方案和問卷。研究人員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寫計劃、問卷和報告。看似在研究消費者,其實離消費者很遠。
我們非常反對坐在辦公室裏做研究,尤其是在這壹行。想要在短時間內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甚至提出超越專家高度的問題,“信息速成法”是行不通的。不深入市場怎麽感受數據?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只能是對市場越來越不敏感,離消費者越來越遠。我們崇尚泡沫市場,科研人員和消費者“親密接觸”,“零距離溝通”。
無論是打車還是旅遊,我們都喜歡和身邊的陌生人聊天:問問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歡去哪裏,抽什麽牌子的煙,業余時間怎麽安排等等。
科研人員要在市場上泡很久才能感受到,要和消費者壹起生活。做任何項目,研究人員都必須親自走訪市場,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拒絕整天關著門坐在辦公室裏。
誤區二:與營銷脫節
我們在研究icon地板的時候發現,消費者在選擇復合地板的時候,往往會問:地板能承受重家具嗎?椅子拖來拖去會有痕跡嗎?萬壹漏水地板會膨脹嗎?會持續多久?地板平坦嗎?這些問題看似普遍,卻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這些細節為圖標廣告文章的創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後,我們為icon floor的產品開發了壹系列廣告:
鋼珠、踢踏舞、小狗、時鐘、無痕都很好地回答了消費者關心的問題,立體地展示了圖標地板的產品特性。
對於營銷的目的,從戰略的角度,我們提出了“營銷研究”:研究要與營銷緊密結合,衡量研究的標準是看它能給營銷帶來多大的實用價值。
農村牛奶在我們規劃之前叫五弟臺奶,河北滄州本地品牌。在本土市場,娃哈哈和樂百氏占據主導地位。如何才能在強勢市場中突圍?我們對當地市場做了詳細的研究。
在大量的資料中,我們發現河北滄州是我國氟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之壹,其水源含氟超標,嚴重危害該地區人民的健康。滄州人普遍知道這個事實。這個發現讓我們產生了壹個大膽的想法,壹個全新的“鄉村歌曲脫氟奶”的產品概念立刻在我們腦海中誕生。
事實證明,正是因為“降氟”這壹獨特的賣點,鄉村民謠在當地市場迅速崛起,促進了系列產品的銷售。現在在河北,農村民謠已經成為壹個非常受歡迎的品牌。
如果研究不能為營銷服務,我們認為妳的研究肯定是浪費了,妳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結果都是些百分比數據。我們認為研究必須與營銷策略緊密結合,與營銷策劃緊密聯系,我們認為研究也需要策略和創意。
誤區三:熱衷於研究模型
“妳好,我們是XXX公司的,我們想做壹個市場調查..妳有自己的研究模型嗎?據我們所知,許多研究公司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模型..”這是我們最近接到的壹個客戶的電話,以前也發生過這種情況。
壹些研究公司熱衷於開發各種研究模型。有些客戶經常會對壹家調研公司進行評估,看它是否有自己的模式。他們認為有模型就是專業,這也是為什麽有些調研公司會宣傳有什麽模型,希望用模型來吸引客戶。但是為了比較模型而開發壹個沒有意義的框架和模型,無異於附身。
我們堅信只有模型是不夠的,目的是圍繞營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壹切都應該圍繞有效營銷的唯壹使命!這是使研究更有活力的唯壹方法。
神話4:機械化的研究過程
我們做過空調普及率的調查,傳統的方法是采用入戶調研,但是現在壹些高檔小區越來越難進,導致抽樣誤差增大。那麽如何才能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呢?我們派了壹個帶望遠鏡的采訪者。看看外墻上掛的小方塊就知道了。家裏有空調嗎?是什麽牌子的?壹目了然。
研究要跳出程式化的框框,不要總帶著鐐銬跳舞。
“尺度”的首次使用,投影技術的首次使用,垃圾調查法的誕生,都是調查的偉大創意。編程壹個小程序提高查找資料的效率,打破RD、DP、FW采用的項目團隊制,通過壹支煙、壹頓飯成功實施面試等等。,也很有創意。
即使是同樣的數據表達,有創意的研究者也可以表達得非常生動,讓數據活起來,成為生動的市場概況和消費模式圖;然而,在壹個沒有創造力的研究者的筆下,這些數據是死板的,幹巴巴的,喘不過氣來的。
曾經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卡車司機的生活狀況。常規的方法是采用深度訪談的方式,詢問卡車司機的生活規律和習慣。但是我們覺得太膚淺了。經過壹番準備,我們的研究人員和卡車司機壹起生活了五天,深入了解了卡車司機的日常生活,獲得了寶貴的第壹手資料,為營銷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雖然市場調研有科學化、程式化的步驟,但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任何壹個環節都需要創意的幫助。具有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人員總能非常敏感地抓住那些有價值的信息,絕不讓它們擦肩而過。根據這些信息,我提出了壹個很有創意的假設,然後用各種研究方法進壹步證明這個假設是否真的存在。
我們針對壹款車載診斷儀做了消費者調研,發現消費者對儀器本身很感興趣,但購買儀器的需求並不強烈。當然,我們通過產品測試很快就掌握了原因。此時,任務已經完成,但在調查中,我們創造性地發掘了消費者對租賃這種儀器的需求。在得到消費者的積極響應後,我們及時調查了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租賃方式和價格。整個研究工作可以用超出原計劃來形容,讓客戶非常滿意。
壹般情況下,市場調研公司會在項目啟動後,根據項目計劃迅速做出項目預算。這樣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這個計劃和預算進行的。但也會出現壹些問題:有時研究人員在項目過程中發現既定研究內容之外的問題,但由於計劃外的問題和費用預算的關系,研究人員壹般不必另起爐竈,這樣不僅敏感問題得不到解決,而且會扼殺研究人員的創造熱情,對研究的有效性和實用價值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研究不是機械化的程序,否則發明壹個能執行程序的機器人就夠了。
誤區五:研究人員不懂品牌,不懂廣告,不懂策略。
“它看起來很專業,圖表也很漂亮,但客戶不需要這樣的報告。他們要深入分析挖掘數據,平時多讀壹些品牌、廣告、營銷方面的書……”這是葉校長經常教導我們的。
很多年前,我們也和其他公司的科研人員有過業務合作,結果都不是很理想。論市場調研,沒有問題,但是研究框架之外的知識很薄弱,分析問題總是像浮在水面上,無法深入。整合營銷傳播時代,光懂調研是不夠的,還要懂營銷,懂品牌,懂廣告,懂策略。這樣我們的報告才能真正做到務實,與營銷緊密結合,為企業排憂解難。
誤區六:沒有看清真相和本質。
“逆向思維”。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妳現在是戰略決策者,妳想實現什麽?妳想知道什麽?對照原來的研究內容,大刀闊斧地砍掉那些華而不實的問題,不要覺得不好,因為那樣只會增加報告的厚度。除了在調查方案設計之前要這樣想,還要測試研究壹些萌芽策略,少犯錯誤。
“戰略思維”。“我不知道廬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真理和本質總是在和妳玩捉迷藏。我們曾經在圓明園的迷宮裏徘徊,霧蒙蒙的。後來爬上附近的石頭,壹眼就能看出裏面的曲折。分析也是如此,必須上升到戰略的高度。“這個結論對企業有什麽幫助?”"這些數據如何支持戰略的制定?"..從戰略的高度多問幾個為什麽,肯定有收獲。
誤區七:很美但沒用。
壹位客戶說,他們找了多家國內的調研公司合作,普遍的感覺是“美而無用”。光是數據就把人驚呆了,怎麽才能理出個頭緒來?
研究報告壹般有兩種結局:要麽被遺忘,逐漸發黴;要麽它被有效地利用了,然後破爛地傳來傳去。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問企業壹個問題:提案完成後,調研公司是否對調研報告進行了“產品滿意度”研究?或者他們可以在半年後再次詢問企業的意見和看法嗎?
有企業說,我們也請了研究公司做這方面的研究,但還是不知道怎麽做市場,往哪個方向走。其實這也是我們壹直在思考的問題。
壹籃子數據磚對企業有什麽用?無數的事件表象對企業有什麽用?我們的分析能否更高、更深、更透徹、更有效?能否提供壹份專門針對企業的“多看多用”的報告?我們認為向客戶扔壹堆死板的數據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誤區8:只做常規數據分析。
不要迷失在數據中。真正有用的數據需要仔細挖掘。看似遙不可及的事物之間有什麽聯系嗎?能否通過交叉分析、回歸分析、因子分析、聚類分析來探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必然還是偶然?考慮到其他條件,這種關系還存在嗎?這種關系和當地的文化環境、地理環境有關系嗎?和妳自己的策略題目有關系嗎?提煉壹雙眼睛,深挖數據,洞察本質。
誤解9:壹次性調查
有企業說:我們也很重視調研,但為什麽總覺得抓不住消費者?反過來我們要問:妳對消費者做過多少次調研?妳是否每年甚至每半年進行壹次或多次調查?
想要了解消費者的內心,就必須和他們保持長時間的溝通。以前需要十年才能形成代溝,現在壹兩年就會出現代溝。如何用兩年前的數據來解讀今天的消費者?
我們經常看到麥當勞、肯德基、寶潔;g等國際公司壹直在進行研究,日積月累形成了大量的歷史數據庫。而國內壹些企業不願意投入跟蹤調研,總以為做了調查就了解了市場和消費者。當然,消費者越來越難把握。
誤區10:研究是萬能的。
有些企業往往把市場調研想象成萬能的。市場策略,廣告創意,活動策劃等等都可以通過市場調研來解決,其實不然。市場調研只是決策的輔助,讓決策更有把握,增加勝算。我們做調研的時候,不要做出任何超出市場調研範圍的承諾,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市場調研公司用從西方引進的模式、行業思維、方法和手段做市場調研當然沒有錯。但問題是,我們不能完全用這種思維模式來看待中國的企業。我們要用先進的方法和手段做市場調查,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適合中國企業的思維方式。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