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出生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小鎮米蘭。他的父親是荷蘭人後裔,母親曾是壹名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後裔。愛迪生七歲那年,父親做瓦片生意虧了本,於是舉家搬到了密歇根州休倫市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搬到這裏不久,愛迪生就患上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據說這是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八歲上學,但只上了三個月,就被老師當作 "低能兒 "趕了出去。從此,母親就成了他的 "家庭教師"。由於母親的教育方法得當,他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8歲時,他就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作品,還讀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9歲時,他就能讀懂壹些難懂的書,比如帕克的《自然哲學》和《實驗》,10歲時,他又熱衷於化學。11 歲時,他做了第壹份電報的實驗。12 歲時,他在火車上找到了壹份賣報紙的工作,往返於休倫港和密歇根州底特律之間。他壹邊賣報紙,壹邊做水果和蔬菜生意,壹有空就去圖書館看書。他買了壹臺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的周報《先驅報》,第壹期就是在火車上印刷的。他用賺來的錢在行李車廂裏建立了壹個化學實驗室。不幸的是,有壹次化學藥品著火了,他和所有設備壹起被扔出了車廂。還有壹次,當愛迪生試圖登上貨運列車時,壹名列車員抓住他的雙耳,幫助他登上了列車。這壹舉動導致愛迪生終生失聰。
1862年8月,愛迪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鐵軌上救了壹個即將喪命的男孩。男孩的父親對此非常感激,但由於無錢償還,便願意教他學電報。從此,愛迪生與這個神秘的電力新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踏上了科學之旅。
1863年,愛迪生在大幹線鐵路的斯特拉特福樞紐站擔任電信電報員。從 1864 年到 1867 年,他在整個中西部地區過著電報員的流浪生活。足跡遍布斯特拉特福德、阿德裏安、韋恩堡、印第安納波利斯、辛辛那提、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孟菲斯、路易斯維爾和休倫。
1868年,愛迪生作為報社職員來到波士頓。同年,他獲得了第壹項發明專利。這是壹種自動記錄投票數量的裝置。愛迪生認為這個裝置可以加快國會的工作,而且會很受歡迎。然而,壹位國會議員告訴他,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時緩慢投票在政治上是必要的。從那時起,愛迪生決定再也不研究人們不需要的發明了。
1869年6月初,他前往紐約尋找工作。當他在壹個經紀人的辦公室等待傳喚時,電報機壞了。愛迪生是那裏唯壹會修電報機的人,因此他得到了壹份比預期更好的工作。10月,他與波普壹起成立了波普-愛迪生公司,專門從事電氣工程科學儀器的生產。在這裏,他發明了 "愛迪生萬能印刷機"。他把這臺印刷機送給華爾街壹家大公司的經理,想開口要 5000 美元,但又沒有勇氣說出口。於是他讓經理給他開個價,經理給了他4萬美元。
愛迪生用這筆錢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沃德街建起了壹家工廠,專門生產各種電氣機械。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培養了許多能幹的助手,還巧遇了勤勞的瑪麗,這是他未來的第壹位新娘。在紐瓦克,他發明了蠟紙和油印機,從1872年到1875年,愛迪生發明了兩重和四重電報機,還協助他人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英文打字機。
1876年春天,愛迪生再次搬家,這次他搬到了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他在這裏建立了第壹個 "發明工廠","標誌著集體研究的開始"。1877 年,愛迪生改進了貝爾早期發明的電話,並將其投入實際使用。他還發明了自己鐘愛的項目之壹--留聲機。電話和電報 "是人類感官功能擴展的壹次革命";留聲機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三大發明之壹,"從發明的想象力來看,這是他最重要的發明成就"。此時,人們已經稱他為 "門洛帕克的魔術師"。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過無數次失敗終於在電燈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亮了第壹盞真正具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重新研究、嘗試了大約 6000 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壹種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它可以持續發光 1000 多個小時,達到了經久耐用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項發明是愛迪生壹生的最高成就。接下來,他又創造了壹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電燈可以從中央電站配電,這是壹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1883年,愛迪生在純科學領域有了第壹個發現。在對電燈進行實驗時,他觀察到了他所稱的愛迪生效應:電荷從熱燈絲穿過空間到達點亮的燈泡內的冷板。愛迪生於 1884 年為這壹發現申請了專利,但並未進壹步研究。相反,他身邊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還試圖用眼睛來實現留聲機對耳朵的作用,於是電影攝影機誕生了。他使用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拍攝了壹系列照片,並將它們快速、連續地投射到幕布上,制造出運動的假象。1889 年,他在自己的實驗室裏首次進行了電影實驗,並於 1891 年申請了專利。1903 年,他的公司制作了第壹部故事片 "火車大劫案"。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織和標準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1887年,愛迪生將他的實驗室搬到西奧蘭治後,他成立了許多商業公司來生產和銷售他的許多發明;這些公司後來合並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即後來的通用電氣公司。此後,他的興趣轉向熒光透視、礦石粉碎機、鐵的磁性分離、蓄電池和鐵路信號裝置。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開發了魚雷裝置、噴火器和水下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周年之際,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德國的愛因斯坦、法國的居裏夫人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不幸的是,在這次慶祝活動中,愛迪生在發表演講時,由於過於激動,突然暈倒在地。從此,他的健康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享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很低,對人類的貢獻卻如此巨大,這裏的 "秘密 "是什麽呢?除了壹顆好奇的心,壹種親身試驗的直覺,就是他身上有著比常人更多的艱苦奮鬥的無窮精力和豪邁氣概。當有人稱愛迪生為 "天才 "時,他解釋說"天才是百分之壹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所在的 "發明工廠",組織了許多不同專業的人,包括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工人***等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取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牛頓(1642-1727)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三壹學院。皇家學會主席。建立了牛頓運動定律作為經典力學的基礎,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者。在光學方面,他致力於研究顏色現象和光的本質。1666 年,他用棱鏡分析日光,發現日光是由不同顏色(即不同波長)的光組成的,這成為光譜分析的基礎,並產生了牛頓色盤。關於光的性質,他主張光的粒子論。在熱學方面,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天文學方面,他於 1671 年創造了反射望遠鏡,初步研究了行星運動的規律,解釋了潮汐現象,預言地球不是壹個球體,從而解釋了歲差現象。在數學領域,他提出了 "流法",與萊布尼茨並稱為微積分的創始人,建立了二項式定理。他承認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存在,認為時間和空間脫離運動著的物質而互不聯系,從而提出了所謂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具有形而上學的性質;他還受到亞裏士多德的影響,提出了所有行星在外部 "第壹推動力 "的作用下都處於靜止狀態的觀點。他還受到亞裏士多德的影響,提出所有行星都是在外部 "第壹推動力 "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運動的。晚年,他致力於神學著作的寫作。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