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多雲有輕微霧霾,溫度在-3℃~14℃,微風。
在北京西部的京西古道中開啟了2018年首次徒步旅行。
京西多古道,這源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物產資源, 這些古道主要有商運道、軍用道、香道,它們互通有無。
京西多古道,這源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物產資源,此次主要探訪的是商運為用途的西山大道之王平經馬蹄窩到潭柘寺的路線。
準備工作:
因為整個徒步穿越行程在6-8個小時,且在野外,需要準備足夠的水和食物以及應急藥品等。
以下是我們的食物和裝備清單:
水:礦泉水、脈動、紅牛,熱水(1.5L保溫杯,喝點熱水還是很愜意的)。
食物:風幹牛肉(100克左右的,小袋包裝,可隨時充饑)、鹵鴨腸(辣的,累了爽壹下)、燒餅、手抓餅加土豆絲、飯團、士力架(應急備用)、大白兔奶糖(預防低血糖)。
裝備:背包、運動服、運動鞋、充電寶(很重要的)、創可貼。
行程:
早晨七點整起床,吃早飯並打包午飯,坐地鐵前往蘋果園地鐵站(南出口)。
蘋果園地鐵站南乘坐929/892公交車,在王平村站下車,今天在這壹站下車的人很多,碰到了很多同道中人,相逢便是緣分。如果妳是壹個人或者人很少盡量跟其他隊伍壹塊走,如果妳們是壹個團隊那麽請盡量帶上路上落單的朋友,壹路上互相幫助又能交到新朋友。
我們剛開始我們沿著壹條山谷走,山谷內有源自大山深處流出的小溪,此時小溪還被白白的、厚厚的冰層覆蓋,大概是北京城已經持續壹百多天沒有有效降水了,雪就更見不著了,小夥伴們壹個個像掙開父母懷抱的小孩,在冰雪覆蓋的小溪上出溜打滑!?
山谷大致由南向北延展,我們繼續向山谷的縱深行進,很快就遇到了第壹個小瀑布,此時還是冰瀑。
勤勞的養蜂人在小溪上修了壹座小橋,也許是這裏水流量大,也許是方便來往的遊客前去購買蜂蜜產品。小橋像是古道上的節點,遇見小橋前路是比較平緩走起來不費力,過了小橋很快就會遇到第壹個斷崖。?
這個斷崖就像攔在河流上的大壩,涓涓細流流下形成了壯觀的冰瀑。聽同行的老驢們說,前幾年這個斷崖需要徒手爬,沒有任何外物可借助。現在斷崖的壹側裝上了鐵鎖鏈,膽子不是太小的話都是可以爬上去的。但要註意,由於這個斷崖是必經之路,攀爬的人較多,所以在壹些手抓腳踩的關鍵點,枯樹和石頭都有些包了漿。
斷崖只是新的開始,過了斷崖之後難度明顯的提高,路上的亂石、水坑特別多,最多的還是很陡的爬坡,爬升不太高,碎石較多。
走了大概29分鐘的這樣的路,就會遇到第二個斷崖,也是此次行程的最後壹個爬升性斷崖。第壹次來,若是沒人帶領看到斷崖時壹定會頭疼怎麽過去,這個斷崖教之前那個更高、更陡。
如果妳是壹個有心的人,妳壹路會註意到拴在樹枝、石頭上的各種顏色的布條,這是專業老驢們給流下的路線指引,跟著布條走基本是沒有錯的。
在第二個斷崖的做側後方30米有壹條上山的小路,不要以為是小路就好走,這壹段需要爬過壹個接近垂直90度的山縫,還好也裝上了鐵鏈和麻繩,難度比第壹個斷崖高很多。?
上去之後就會到達壹個中等的山頂,視野頓時開闊了許多。?
接下來很大壹段路都是在下坡和平緩的河谷中行走,請註意是很大壹段而不是所有。
時間大概在12點半左右時到達了我們預期的午餐休息點”驢友之家”,這裏有十幾間廢棄的房屋,原先是礦工們的地盤,廢棄之後就成了大家的驢友之家。
接下來大概壹個小時的行程到了黃泥港村,這是壹個廢棄的村莊,還保持著六七八十年代的風格面貌,村裏的貧下中農們不知何時搬遷到了何地,此時有人在此圈了幾個院子散養了雞。
此時行走了大概三個小時,十公裏,為什麽這個時候說這個數據呢,因為前面有座山,我們需要翻過這座山到達路線的拐點『馬蹄窩』,到了黃泥港村,體力已經耗了十之七八,眼前的這座山會讓妳見識到腿是怎樣無規律的抖動、大腿肌肉為何有節奏的在跳動。
馬蹄窩是壹個拐點,往左走峰口庵壹路下坡終點到圈門,到達門頭溝城區。往右走經雷達站時而爬升時而下坡,終點在潭柘寺。
走到這時,會想前面的斷崖、爬升我都走過來了,接下來的下坡應該沒什麽了,老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當妳從馬蹄窩走到了潭柘寺,妳會像相信科學壹樣,把它視為真理。
下山妳會明白,襪子為什麽會破洞、膝蓋為什麽會脹痛,妳更會明白褲腳的飄動不是風在吹,而是妳的腿在抖。
時至16:20分抵達潭柘寺,全程13.69公裏,耗時6小時。
潭柘寺門口公交站乘坐931路公交車,終點站蘋果園地鐵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