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牛頓通過蘋果掉地上發現萬有引力壹樣,酒店裏更換的香皂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是由此發起全球香皂工程的人卻只有德雷克·卡永戈。這正是因為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具備較強的洞察力不僅能讓人們獲得成就,具備競爭力,還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可能在危機關頭救妳壹命。想提高洞察力嗎?不妨讀讀《洞察:精準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這本書。
《洞察》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艾美·赫曼。她也是洞察藝術這門課的開創者。赫曼有從事法律工作的經驗,目前教授洞察藝術這門課已經有14年。《洞察:精準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包含了艾美·赫曼這14年來教授洞察藝術課程的豐富案例和精華總結。這本書裏講到的觀察與溝通的技能經過實踐證實,是適用於任何領域的。
赫曼甚至在序言中說到,讀完這本書,妳會發現自己的眼睛原來是閉著的。這的有這麽神奇嗎?讓我們壹起來看壹看吧。
大腦的洞察力是可以訓練獲得提高的。而且這種洞察能力不用就會減退。赫曼在書中告知了壹個鍛煉記憶力的小竅門:用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就可以做訓練。妳把擁有許多細節的東西作為觀看物品,比如包包或者家具,大小沒有要求。然後妳認認真真地觀察它壹分鐘。再拿走它,把妳看到的細節記錄下來,包括形狀、顏色、材質等等。對照自己有沒有漏掉什麽細節。這樣的動作重復3次或者壹次看3分鐘,每次都要認真觀察。每天做這個練習,而且堅持壹個星期,它是可以顯著提高妳的註意力和記憶力的。而這兩點正是洞察力的重要技能。
那為什麽要通過觀察藝術的方式來提高洞察能力?赫曼認為,藝術中含有供我們磨煉自己觀看、洞察以及溝通技能的所有東西。通過藝術可以看到人性。洞察藝術課程的核心就是4A:評價(assess)分析(analyze)清晰表達(articulate)適應(adapt)。記住壹定要調動妳的感官,不要依賴電子設備。要相信,妳的大腦比任何科學設備都要強大。下面我們就來壹個壹個具體看待。
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獨特的,這是由人們的生物基因和社會偏見造成的。這些影響我們看法的因素被稱為感知過濾器。我們在收集信息時,會因為感知過濾器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赫曼總結了三種感知過濾器:認知偏差、外界施加的壓力以及我們對於變化的盲目。
第壹種感知過濾器叫做認知偏差,也被稱為確認偏向、自我中心偏見、期望願景,或者管狀視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舉個例子,妳買了壹輛白色越野車,就會突然發現到處都是白色越野車。如果妳本人或者家人懷孕了,妳會發現到處都是孕婦。其實壹切都沒有什麽不同,只是由於認知偏差的原因,妳在潛意識裏尋找能夠支持妳關註點的事物,同時自動屏蔽掉不能支持的妳觀點的信息。
第二種感知過濾器是外界施加的壓力。這壹點常常發生,而我們卻很容易忽視掉。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幅照片,提示它是壹頭四只腳的哺乳動物。
妳看出來了嗎?答案是壹只母牛。我們看看第二張標出輪廓的圖片就能相信了。知道答案後,妳再去看第壹張圖片,是不是馬上能看出是壹頭奶牛呢?這是因為第壹次看的時候沒有外界因素幹擾我們,第二次我們接受了外界信息。而且奇怪的是很多成年人第壹次都沒有得出正確答案。反而很多小孩子們壹眼看出這是壹頭奶牛。這是因為孩子們沒有這些感知過濾器來幹擾他們。
第三種感知過濾器是我們對於變化的盲目。心理學家丹尼爾·西蒙斯曾經和他的同事做過壹個實驗,讓壹個人去問路。中間有兩名男子搬著壹扇不透明的墻從他們倆人中間走過。趁這個機會,問路的人換成了另外壹個人,結果只有50%的指路人發現問路的人被換了。我們的大腦每秒鐘會接觸到1100萬比特的信息,而出於大腦的自我保護,我們的關註力是有限的。所以人們常常對有些事情視而不見。
其實幻術家和魔術師就是利用了以上這些感知過濾器來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節目的魅力。巧言令色的騙子也是利用這壹點來行騙。應對他們的第壹步,就是我們要意識到這些感知過濾器的存在。
赫曼作為壹名職業講師,需要經常出差到各地演講。她有壹次出發時收到司機發來的短信,說壹輛灰色的豐田輕型敞篷卡車在賓夕法尼亞州葛底斯堡的壹個火車站等她。於是赫曼很快找到那輛車,把行李裝好,然後坐進車裏。出發後,司機突然對赫曼說,我以為妳會問我更多信息。這讓赫曼非常意外,她對司機說我收到妳的短信,上面的車輛信息就是妳這輛,所以就沒有再確認。
然而司機說,我這輛車並沒有標記,而且火車站停了很多這樣的車輛。而且司機告訴赫曼,她作為公眾人物,手機號是很容易被查到的。如果這次司機想要綁架她,是很容易得逞的。這次經歷讓赫曼覺得自己作為洞察藝術的資深講師,居然這麽大意,這的是值得警惕。同時,這個例子也讓我們發現,人們真的很難分清事實和虛構。因為我們總是被外表所欺騙。
赫曼在《洞察》裏面提供了區分事實和虛構的方法。首先在收集信息時,根據人物、事件、時間和地點這個基本模型來收集。其次用量化的描述來避免妳的主觀臆斷,以保證描述的客觀性。最後壹點就是不要假設,因為假設會把我們帶偏事實很遠。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過濾信息是人類出於保護大腦的壹種本能,這是人類生理上的盲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克服這種盲點。而且很多情況下,被我們忽視的這些細節正是我們解決問題、做出正確判斷的關鍵所在。赫曼提出了名叫COBRA法的觀察策略。Cobra正是眼鏡蛇的英文單詞,所以這個觀察策略也被赫曼稱為眼鏡蛇,因為它的視力相當好。C代表Camouflaged,即對假象集中註意力;O代表One,表示壹次只做壹件事情;B代表break,休息壹下;R就是realign,表示調整預期。A即ask,請求別人和自己壹起看。
我們運用COBRA法的觀察策略來看看下面這幅名為《約翰·溫思羅普夫人》的名畫。妳是否註意到下方的紅木桌子以及它的倒影。妳有沒有註意到倒影裏邊夫人左手上的戒指不見了。我們不需要知道這位高深的畫家為何如此行事,但是我們得註意到這個隱藏於表象之下的事實。
在第壹步收集了足夠有用的信息後,我們接下來需要對它們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赫曼認為,人們需要多視角從 4個方面進行觀察。它們分別是物理視角、感官視角、頭腦視角和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物理視角是指我們要到事情發生的現場去實地考察。無論是《名偵探柯藍》還是其它的偵探類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偵探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案發現場尋找蛛絲馬跡。要註意的是,當妳的思路陷入瓶頸,無法繼續下去時可以選擇起身走開,或者換壹個角度和方向去觀察實地實物的細節。比如下面這幅圖,妳初看它是壹盆蔬菜。可是當倒過來看時,它變成了壹個人的輪廓。
感官視角就是讓我們充分調動所有感官的功能,而不是只借助眼睛。要知道,眼睛常常欺騙我們。最好的方法是閉上眼睛,讓妳的聽覺、嗅覺和觸覺充分發揮功能。
頭腦視角是我們常說的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即換位思考。這樣引起的***鳴會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與人相處融洽,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今年熊出沒的賀歲電影《變形記》就是依據了這樣壹個主題,把熊大、熊二和光頭強他們變得和青蛙壹樣小,來獲得不壹樣的感受。
最後壹個是從輕重緩急的角度來看事情。赫曼借用了中央情報局提到的三叉提問法,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知道什麽,我不知道什麽,我需要知道什麽。比如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有壹個《銀色馬》的案子,在了解基本情況後,福爾摩斯問檢查員格雷戈裏,狗在晚上有什麽奇怪的舉動。格雷戈裏說狗什麽都沒做。福爾摩斯答道,狗沒有做什麽,才正是奇怪所在。因為這表明,作案的人就是狗主人的朋友。在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有時候恰恰是我們看不到的信息,正是關鍵所在。
在收集到足夠的信息,並進行了嚴謹細致的分析之後,我們需要能夠把得到的結論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是壹個關鍵環節。在這壹環節,赫曼分了兩部分進行闡述,壹個是保持良好溝通的技巧,壹個是如何在壓力下進行有效溝通。
正如赫曼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交流者和翻譯家。妳所知道或者司空見慣的事情,別人並不壹定知道。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讓對方更好地接收我們傳達的信息。什麽是良好溝通的技巧呢?赫曼認為,第壹步是謹慎地做計劃,然後了解妳的聽眾,最後是操練表達的方式。操練過程中要記住修枝剪葉,同時確認對方收到了妳傳達的信息。
在壓力下如何保持冷靜並進行有效溝通呢?首先妳要表達出讓妳不舒服的地方,然後說出妳看到的,而不是妳認為的。最後掌控住妳自己的情緒,重復對方關註的點,然後把妳的話語進行修飾之後再表達出來。
每個人都會對事物存在偏見,包括我們自己。所以在了解到這壹點之後,我們需要借助前面提到的評價、分析與清晰表達的方法來尋找適應我們行為的方法。
赫曼在這壹部分提到了如何應對人們無意識的偏見和經驗偏見,我們可以借助三個原則。第壹,敢於認識並且摒棄不利的偏見。認識到這壹點,我們便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第二,利用偏見來發現事實。第三,做結論的時候請別人把關。
生活中無時無處都存在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去駕馭這種不確定性呢?赫曼以強生公司的壹次危機處理為案例講述了這壹點。1982年,美國強生公司被媒體曝出泰諾特強膠囊導致7名消費者致死的新聞。很多人都以為強生公司的泰諾品牌將就此消亡。可是結果並沒有。強生公司果斷地采取了行動。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兩個問題上,壹個是如何保護消費者?壹個是如何拯救這個產品?
他們召回了所有泰諾膠囊,雖然價值超過1億美元。然後公司向死者家屬提供咨詢和經濟援助,並向舉報泰諾膠囊有毒信息的人發放獎勵。接著強生還和媒體積極合作,以確保泰諾膠囊有毒的信息傳遞給了更多的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強生主動聯系當地警察局和食品藥品管理部門。
結果證明強生公司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危機處理。他們成功的原因就在於客觀地處理事實,而不是受到主觀因素的困擾。
《洞察:精準觀察和有效溝通的藝術》是壹本非常神奇的書,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鍛煉自己的洞察力,只是以前我們常常不得要領而已。這本書能夠提高我們的信息搜集能力、戰略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決策能力以及用大腦探究事物的能力。妳會發現深度開發妳的五官潛能後,真的會改變妳觀察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