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藥妝品牌不能直接進入中國市場。這不是實力或意願的問題,而是中日在這個領域的制度不同的問題。在日本,藥店生意興隆。來日本出差或旅遊的朋友,無壹例外都會去藥妝店買些東西帶回國。筆者經常被壹些在日本藥妝店有愉快購物經歷的企業家問到,這種商業模式是否可以復制到中國。筆者每次都要回答:雖然國內有人在嘗試,但目前很難簡單復制,因為背後的機制完全不同。其實藥妝連鎖並不是日本獨有的,它最初的源頭是美國的“藥妝店”模式。1900左右,美國開始逐步實行醫藥分家,但在地域遼闊、人口稀少的情況下,也造成了人們每次生病都要開很遠的車去取藥。為了解決這種不便,在居民區附近開藥店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藥店的經營需要專業人員,利潤少了很難維持。於是就有了在藥店銷售利潤豐厚的化妝品和日用雜貨的想法,這就是“藥店連鎖”的開始。可以說,這種模式是百貨連鎖經營的有益補充,在擁有類似制度的發達國家開展不久,發展了壹個多世紀,商業模式非常成熟。日本藥妝連鎖模式的引進始於1970年代,現在極其發達。在日本城市的大街小巷,藥妝連鎖店可謂遍地開花。日本藥妝連鎖品牌,既有全國性的,也有地域性的。例如SunDrag和松本伊藤在全國都有經銷網絡,但Tomod主要集中在關東市場,HAC只在神奈川縣。他們的分銷模式都差不多。價格差不多,但是我們會和廠家合作,實施壹些有自己特色的季節性促銷或者打折,形成幾個交替的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比價或者做購物卡。然而,這些品牌都不能直接進入日本市場。這不是實力或意願的問題,而是中國和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制度不同的問題。我國目前還缺乏這種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比如醫藥分開,化妝品進入藥品零售的渠道等。首先,關於醫藥分家,健康的醫療體系以此為運營目標,歐美日也不例外。比如日本,公立醫院和私人診所都只開藥,妳需要去藥店買藥。藥店是純市場化運作。當然,壹些藥店不常見到的處方藥也會在嚴格的監管制度下被醫院賣給患者,但比例很小。醫保範圍內的常用藥,基本都可以憑處方在藥店購買。日本藥妝店壹般都有處方藥銷售網點,但這需要註冊藥師資質,資質證書會貼在墻上進行宣傳。銷售憑醫生處方,買家用醫保卡買藥。沒有處方,藥師是不會賣藥給妳的,藥師有權質疑、拒絕、舉報醫生的處方,也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推薦其他非處方藥和保健品。在中國,藥品基本上都是在醫院賣的,是醫療的重要來源。市場上壹般藥店允許銷售的處方藥非常有限,供應基本被當地藥企壟斷,沒有完全市場化,門店也不需要藥劑師的職業資格。其次,化妝品能否進入醫藥銷售渠道非常關鍵。在藥妝連鎖模式之前,化妝品基本都是以百貨專櫃或者廠家壟斷連鎖店的形式,也就是百貨經銷商和化妝品廠家的寡頭博弈。藥妝模式是壹種新型的專業流通方式,在藥企寡頭的背後或多或少能看到它的身影。藥妝連鎖本來就是壹條親民的低端路線,於是化妝品銷售市場的存在開始出現:壹方面,百貨大樓壹樓的櫃臺亮堂明亮,銷售小姐都很漂亮,賣的都是高檔化妝品;另壹方面,遍布城鄉的藥妝店、超市,壹般都擺滿了各種化妝品,店員也比較簡單。在這兩種銷售渠道中,即使是同樣的產品,藥妝店也明顯便宜壹些。畢竟日本藥妝連鎖模式本身並不新穎。說白了,在同壹個購物空間裏,藥品銷售的“專業性”和“可信度”被成功轉移到保健品和化妝品上,作為附加值。這就是“藥店和化妝品連鎖”的本質,只是在中國無法實現。國內有經營藥品資質的本土藥企,沒有自己銷售化妝品的經驗和動力,壹般不具備銷售化妝品的資質。另外,如果在國內推廣“藥妝”的復合連鎖配送,會發現涉及的營業執照分屬各種行政系統,會遇到各種復雜的行政障礙。比如藥品配送歸當地藥企管轄,歸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管理,化妝品歸工商和質監局管轄,日用雜貨歸工商部門管轄。如果涉及特許商品,也需要找相應的歸口管理部門。那麽,在國外藥妝店無法進入的情況下,中國能否打造本土品牌?答案是:可以,但是會很難。藥妝店的設立很容易,比如買壹家藥企,然後申請百貨連鎖零售牌照,這就有了設立的可能,但是操作上也存在上面提到的困難。而且,成立後如何管理、規劃、運營?這兩個職業在中國已經完全割裂很久了。懂醫的不懂妝,懂妝的不懂醫。而更多的牌照意味著更多的主管部門。在這樣的情況下,顯然在“中國特色藥妝連鎖”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正如Renren.com、百度、微博、微信和其他本地服務已經在中國出現,以取代類似的海外服務壹樣,中國出現本地醫藥化妝品連鎖店可能只是時間問題。這就需要機會和黃光裕式的人物在這個領域。
上一篇:健步錢虎丸簡介下一篇:佳友減肥訓練營口碑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