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術前醫囑內容順序:
1.計劃在X日期、X小時和X時間執行什麽操作?
2、血液準備(固定血型交叉配血等。).
3、需要進行藥物敏感試驗(如青黴素、普魯卡因等。).
4、禁食飲水時間。
5.消化道手術的腸道準備。
6.安定等藥物在夜間手術前的應用。
7.尿管、胃管的放置和手術所需器械的準備在上午進行。
8.麻醉前使用藥物,如魯米諾阿托品。
9、防止應用抗生素(現在更提倡脫皮前30分鐘應用)。
10,根據各科情況,個性化選擇特色醫囑。
二、術後臨時醫囑主要包括:
1,標本檢驗的醫囑
2、需要做化驗和其他檢查
3、補液(由生理需要+附加損耗+累積損耗組成,按所需成分計),補血,促進成分輸血。
4、預防性或治療性抗生素的應用。
5.止血藥物止血機理不同,如止血敏、止血芳安、維生素K1、拜多辛、垂體後葉素、安絡血等,需要根據出血原因進行個體化選擇。
6、術後鎮痛,現在國際上提倡術後無痛,所以要轉變觀念,盡量讓患者無痛康復。
7.根據各科情況個性化應用特色醫囑。
三、長期醫囑內容順序:
1,護理常規:如內科護理常規、外科護理常規、婦產科護理常規、兒科護理常規等。
2.護理等級按病情分為特級護理、壹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各有含義。請參考基礎護理方面的書籍,嘗試理解內涵。
3、如果病情嚴重,必須危重。
3.如有特殊要求,請註明體位,如半臥位、休克位等。基礎護理等書籍詳細。我在多年前臨床實習期間詳細研究過這本書,感覺收獲頗豐。
4、飲食:包括飲食層面,如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軟食、壹般食物。疾病飲食,如糖尿病飲食、高血壓飲食、腎病飲食等。
5.特殊觀察和監護護理:如血壓監護、脈搏監護、意識監護和瞳孔監護,並應註明監護間隔。
6、引流管、胃管、氣管切開護理。
7、特殊治療如吸氧,需註明間歇、連續;鼻導管或呼吸機。
8.治療:藥品名稱壹般用中文書寫,全稱要用拉丁文和英文書寫。比如“10%葡萄糖”不能寫成“10%GS”。不能用化學分子式,如“10%氯化鉀”、“10%KCL”。除個別復方片外,應註明劑量,如g(克)、mg(毫克)、ug(微克)、ml(毫升)、u(單位)。書寫劑量必須準確、清晰、明了,不能造成歧義。用法要詳細,如“每天靜脈滴註壹次”不應寫成“iv gtts,1/d”。治療藥物應按口服(略)、皮下註射(皮下和皮內)、肌內註射(肌內註射)、靜脈註射(靜脈註射)、靜脈滴註(靜脈點滴或靜點)依次開出。
9、靜脈輸液聯合應用時應分組滴註,必須分組書寫醫囑,應註意藥物配伍禁忌。
10,長期醫囑同時,醫生應在長期醫囑單第壹行簽字;執行過程中如需停止其中壹項內容,應在該內容後的相應位置簽名,並註明停止的日期和時間。如果停用壹組液體或其中壹種藥物,應在末尾寫上停用時間,並重新書寫。
11、臨時醫囑同壹時間的醫囑在最後壹項簽字,護士執行每壹項後應在相應位置簽字,並註明執行時間。緊急命令應該立即執行。
12、轉專業或手術後的醫囑,應在前最後壹項下用紅鉛筆劃紅線,轉專業或手術後的醫囑用藍黑筆書寫。
13、長期醫囑超過三頁需要重新編排時,護士應在最後壹項下方用紅鉛筆劃紅線,並按原開始日期順序抄寫未停止的長期醫囑。經整理的醫囑應由抄寫護士核對並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