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樹為毛茛科植物茶樹(Ascophyllum officinale)的根莖。性味:辛、甘,微寒。歸肺、脾、大腸、胃經。功效:發表透疹: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3.知母 來源:《本草綱目》: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性味:苦、甘,寒。歸經:入肺、胃、腎經。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4、梔子 藥用部位:茜草科灌木梔子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5、黃柏黃柏為蕓香科落葉喬木黃柏去木栓皮的樹皮。性味歸經:苦,寒。歸經:入腎、膀胱、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
6.龍膽草 起源:為龍膽科草本植物龍膽的根。性味:苦,寒。歸肝、膽、胃經。...功效:清熱燥濕:清熱燥濕,瀉肝火。
7、薯蕷:為龍膽科植物薯蕷的根。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胃經。功效: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8.赤芍。起源:毛茛科草本植物毛果芍和卵形葉芍藥或赤芍的根。性味:苦,微寒。歸肝經。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清熱涼血、化瘀止痛。
9.蒲公英蒲公英 產地:中國: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及其近緣植物蒲公英的根。性味:苦、甘,寒。歸肝、胃經。功效:清熱解毒:清熱解毒、利濕。
10.野菊花 來源:《本草綱目》:菊科植物野菊花的頭狀花序。野菊花的特征苦、辛、微寒。歸經:入肺、肝經。功效:清熱解毒:清熱解毒。
11.大黃(Rhubarb蓼科植物大黃的根和根莖。性味:苦,寒: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經。功效:瀉下攻積: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
12.茯苓藥用來源:為真菌茯苓科多孔菌屬植物。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功效:利水滲濕: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13.茯苓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真菌。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平。歸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利尿滲濕。
14.澤瀉澤瀉來源:為澤瀉科多年生沼生植物澤瀉的塊莖。性味:甘、淡,寒:味甘、淡,性寒。歸經:入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利水滲濕,清熱。
15.玉米須 來源:《神農本草經》:為禾本科壹年生草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頭。性味歸經:甘,平。歸經:入膀胱、肝、膽經。功效:利水消腫: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1] [2] [3] 下壹頁
16.車前子來源:為車前子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車前子或扁車前子的成熟種子。性味歸經:甘,寒。歸經:入腎、肝、肺經。功效:利尿通淋: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17.滑石源:矽酸鹽礦物滑石。性味: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功效:利尿通淋,清暑除煩,收濕斂瘡。
18.瞿麥為石竹科植物瞿麥和石竹的花藥。性味歸經: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功效:利水、利尿:利尿通淋,活血通經。
19.為何首烏的全草。性味:
19:苦,微寒。歸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殺蟲止癢。20.通草為五加科灌木通草的莖髓。藥性味甘、淡,性微寒。歸肺、胃經。功效:清熱利濕:功效:清熱利濕、行氣下乳。
21.蘋果汁薜荔藥用來源:為薯蕷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綿薯蕷和粉背薯蕷的根莖。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胃經。功效:利濕化濁:利濕化濁,祛風除濕。
22.陳皮陳皮來源:為蕓香科常綠小喬木橘成熟果實的果皮。性味:
辛、苦、溫: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功效:理氣健脾: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23.川楝子:川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實。性味:
23:苦,寒。有小毒。歸經:肝、胃、小腸、膀胱經。功效:殺蟲,治癬:殺蟲療癬,行氣止痛。
24.蒲黃源:為傘形科水生草本植物香蒲的花粉。性味:甘,平。歸肝、心經。功效:化瘀血、止血:化瘀、止血、利尿。
25.乳香(Boswellia serrata)
25:從橄欖科小喬木 Boswellia serrata 樹皮中提取的樹脂。特性:辛、苦、溫:辛、苦,溫。歸肝、脾、心經。功效:活血止痛: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26.沒藥(Myrrh)來源:橄欖科植物沒藥樹的樹皮中滲出的油脂。性味:苦、辛、平。歸心、肝、脾經。功效:活血止痛: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27.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性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功效:活血調經:活血調經,涼血消癰。
28.桃仁,來源:《本草綱目》: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核桃的成熟種子。特性:苦、甘、平:苦、甘,平。有小毒。歸心、肝、大腸經。功效: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29.紅花(Safflower) 起源:菊科植物紅花的花。性味:辛、溫:辛、溫。歸心、肝經。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30.性味:苦、辛、微寒:苦、辛、微寒。歸肝、心、膀胱經。功效:活血調經:活血調經,利尿消腫。
31.澤蘭(Zeran):為唇形科草本植物澤蘭的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溫。歸肝、脾經。功效: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調經、利水消腫。
32.牛膝根為莧科草本植物牛膝、川牛膝的根。性味歸經:苦、甘、酸,平。歸肝、腎經。功效:活血通絡:活血通絡,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火下行。
33.王不留行為石竹科草本植物麥藍花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苦,平。歸經:入肝、胃經。功效:活血調經:活血通經,下乳消癰,利尿通淋。
34.穿心蓮 起源:脊椎動物穿山甲的鱗片。性味:鹹,微寒。歸肝、胃經。功效:活血散結: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35.石菖蒲(Acorus calamus) 起源: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莖。性味:辛、苦,溫。歸經:入胃、心經。功效:開竅安神:開竅寧心,化濕和胃。
36.人參(三七)根:三七的根。性味:甘、微苦、微溫: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功效:大補元氣:大補元氣,補脾益氣,生津安神。
37.黃芪根為豆科植物黃芪或膜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功效:補氣升陽:補氣升陽、益胃固表、利水消腫、養瘡生肌。
38.白術來源:為菊科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
39.性味歸經:苦、甘,溫。歸經:歸脾、胃經。功效:補氣健脾: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39.山藥來源:為薯蕷科草本植物山藥的根莖。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功效:益氣養陰: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脾、胃、肺經。功效:益氣補中: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
41.益智仁 起源: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性味:辛,溫。歸脾、腎經。功效:溫腎益精:溫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收涎。
42.菟絲子為蛇床子科寄生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性味:甘,溫。歸肝、腎、脾經。功效:補腎固精: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43.性味歸經:苦、甘、辛、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療傷續斷。
44.當歸: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
45.熟地的藥用來源:是生地黃拌黃酒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血養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46.枸杞枸杞來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甘,平。歸肝、腎經。.功效:補肝腎,明目。
47.龜板來源:龜科動物龜的背甲和腹甲。性味:龜板:性味:甘、鹹,寒。歸經:肝、。腎經和心經。功效:滋陰潛陽:滋陰潛陽、益腎壯骨、固精止血、養血補心。
48.五味子 原產地:五味子:為木蘭科落葉喬木五味子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酸、甘,溫。歸經:入肺、心、腎經。功效:入肺、心、腎經:斂肺益腎、生津斂汗、澀精止血、寧心安神。
49.五倍子藥源:為漆樹科植物鹽楊、青糠楊或紅糠楊葉上的蟲癭。性味歸經: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功效:斂肺降火: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50.山茱萸山茱萸 原產地:
50: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性味:酸、澀、微苦: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胃經。功效:補肝腎、澀腸胃:補肝腎,收斂固澀。
51.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根: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特性:苦,寒: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清熱安胎。
52.烏藥》
52. 烏藥的起源: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根。性味:辛,溫。歸經:入肺、脾、腎、膀胱經。功效:行氣、解毒:行氣止痛、溫腎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