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三分毒是不是太絕對了?

三分毒是不是太絕對了?

關鍵是妳怎麽理解“毒”這個詞

壹個健康的人自身的身體和生理機能是平衡的!

生病的時候,生理機能失衡。

藥物治療就是借助外力調整這種不平衡,達到平衡

但由於人類醫學知識的缺陷,外力的作用無法完美調整,壹般在這裏其他地方或多或少治愈了其他失衡。

藥物嚴重的副作用,不嚴重就忽略了(其實這樣的矯枉過正還是有的,只是影響不大)

所以“三毒”的說法是成立的。

壹個完美健康的人在現代社會,包括古代社會,幾乎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都是亞健康的——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但實際上還沒有達到完美健康的地步!需要壹些營養藥物來調節,如果使用得當,對身體的改善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使用不當,還是會發生意外,比如壹個孕婦用了很多鈣片給胎兒補鈣

孩子出生後頭骨變形!

以下是節選。

18世紀,國外醫生使用氯仿作為全身麻醉劑,促進了外科學的發展。但麻醉後,經常會發生心臟意外。壹開始醫生們以為是巧合,也沒在意。直到1870,也就是氯仿使用約30年後,英國皇家醫學會才正式提交報告,闡述氯仿對心肌的毒性作用和危害。這時醫生才知道,心肌損傷的原因原來是使用氯仿的結果。

1960,新藥沙利度胺問世。這種藥可以大大降低孕婦的妊娠反應,所以“反應停”真的是“火”了壹陣子。

但不久,成千上萬的“海豹”出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這些孩子出生時沒有手或腳,或者四肢極短,像海豹壹樣。

醫學家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找到了導致嬰兒畸形的“罪魁禍首”,即“反應停”。這壹事件對全世界都是壹個巨大的震動。不僅是醫生,普通人也開始關心藥物的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藥物本身或藥物相互作用,出現不需要治療的有害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並不少見。根據國外壹項統計,綜合醫院住院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3% ~ 5.0%;多達0.2% ~ 2.9%的住院患者死於藥物不良反應。有10% ~ 20%的患者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

國內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但問題也相當嚴重。

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兩種。壹個與用藥量密切相關;另壹個和劑量關系不大,和患者自身體質有關。

這裏有壹些例子來說明。

有壹個中年患者,以前患過乙肝,這次因為吐血住院。醫生檢查後認為患者是肝硬化並發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所以馬上給他註射“垂體後葉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止血。

服藥1小時後,患者臉色蒼白,心率加快,肚臍周圍絞痛,繼而腹瀉,導致持續出血。於是醫生把病人的劑量減少了壹半,這樣上述癥狀就消失了。

病人的用藥完全正確。垂體後葉素可以止血,但也會導致患者腹痛、腹瀉。服用阿托品、顛茄等藥物,患者會出現口幹、排尿困難;服用胃腸動力藥“西沙必利”後,出現腹音,大便次數增多;服用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就屬於這類不良反應。這種反應雖然常見,但壹般後果並不嚴重。

另壹種藥物的不良反應要嚴重得多。

1例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患者既往對磺胺類藥物過敏,青黴素皮試陽性。於是醫生給他開了喹諾酮類抗生素——“斯保康”。僅用藥5分鐘後,患者突然出現難以忍受的喉嚨痛、呼吸困難、聲音嘶啞、流鼻涕和流淚。醫生發現後立即診斷為急性喉頭水腫,立即停用“四寶康”,並迅速用激素“地塞米松”治療。10分鐘後,患者轉危為安。

雖然這些藥物很少進入體內,但有時甚至在做皮試時,也會出現不良反應。病情急重,表現也多種多樣,如休克、藥物熱、各類皮疹(蕁麻疹、剝脫性皮炎等。),血液系統疾病,哮喘發作...常見的有青黴素過敏反應、磺胺類藥疹等。

作為壹個普通消費者,在用藥的時候,要註意預防藥物的不良反應。

首先,不要亂買藥、亂吃藥;

去醫院看病,要明確告訴醫生自己過去吃藥後出現的異常情況,提醒醫生註意;

如果有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嚴重的皮膚抓傷、哮喘、過敏性紫癜、過敏性鼻炎等。,妳應該主動告訴醫生;

得了嚴重的肝腎疾病,雖然和這個病關系不大,也要告訴醫生;

如果在用藥過程中出現任何意外反應,無論輕重,都要及時告訴醫生,不可大意。

如果能做到這壹點,在醫生的努力下,大部分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說是可以得到快速及時的處理。

  • 上一篇:馬來西亞 在新加坡買什麽最合適?
  • 下一篇:江蘇旅遊景區安全標準;旅遊景區安全管理標準。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