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文獻乙疊氮
3酞嗪說明書3.1藥品名稱酞嗪
3.2英文名Ethiazide
3.3別名高血壓;吩噻嗪;特長
3.4循環系統藥物的分類>:降壓藥>利尿降壓藥
3.5劑型2.5mg
3.6噻嗪的藥理作用噻嗪是壹種噻嗪類利尿劑。它可以幹擾腎小管對電解質的重吸收,增加鈉和氯的排泄。由於到達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增多,K+排泄增強。它具有弱的碳酸酶抑制活性。HCO3排泄沒有明顯增加,尿液pH值沒有明顯變化。降壓作用原因不明,可能與鈉耗竭有關,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降壓藥合用。
3.7酞嗪的藥代動力學口服易吸收,2小時後有明顯的排鈉利尿作用,6小時左右作用達到高峰,持續12h小時。以原藥形式從腎臟排出。
3.8乙噻嗪的適應癥為1。例如腎病綜合征、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雌激素過多引起的水腫。壹般不用於妊娠水腫,防止影響胎兒。子宮增大壓迫引起的水腫可以改善下肢的緩解,利尿劑不是必須的。其他病理原因,如妊娠中毒引起的水腫。
2.高血壓: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降壓藥合用,以增強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無尿者和對本品及磺胺過敏者禁用。
3.尿崩癥。
3.9酞嗪1的禁忌癥。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或進行性肝病時慎用。
2.對乙噻嗪和磺胺過敏者禁用。
3.10註意事項1。腎功能不全時慎用,因為可能加重氮質血癥,導致藥物蓄積。無尿患者禁用。
2.肝功能異常或進行性肝病者慎用,因為水電解質稍有失衡就可能誘發肝昏迷。
3.可以加強其他降壓藥的作用。
4.過敏反應偶爾見於有過敏史或支氣管哮喘的患者。有些病人對陽光過敏。對乙噻嗪、磺胺過敏者禁用。
5.註意水電解質平衡,糾正低鈉血癥、低氯堿性貧血和低鉀血癥,尤其是合並其他利尿劑、皮質類固醇或ACTH時。患有嚴重肝硬化、電解質攝入不足或強心苷的患者發生低鉀血癥的風險增加。低血氯壹般是輕度的,不需要特殊治療。高溫天氣下水腫患者可出現低鈉血癥。這個時候應該限水而不是限鹽。部分患者長期使用乙噻嗪還可增加鎂排泄,導致低鎂血癥,減少鈣排泄引起高鈣血癥和低磷血癥。患者應多攝入橙汁等富鉀飲料或補充鉀鹽。但是當飲食中有足夠的鉀時,就不需要再補充了,因為鉀過多對患者也是有害的。應告知患者,如果出現不適、持續嘔吐和腹瀉,可能存在水分和鉀的過度流失,應迅速就醫。並定期檢查血電解質。
6.可引起高尿酸血癥,導致痛風發作。
7.可以改變胰島素的用量,使血糖升高,使隱性糖尿病患者出現癥狀。長期應用還可能降低血液高密度脂蛋白,促進動脈硬化。
8.它能降低血漿結合碘水平,但沒有甲狀腺功能障礙。
9.鋰鹽壹般不宜使用,因為乙噻嗪可減少鋰的腎臟排泄,增強鋰的毒性。
10.交感神經切除後,噻嗪的降壓作用增強。
3.11乙噻嗪的不良反應1。包括厭食、嘔吐、胃痙攣等。肝內膽汁淤積性黃疸很少見。
2.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包括頭痛和頭暈。
3.血液系統反應:罕見的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和再生障礙性貧血。
4.皮膚過敏反應:紫癜、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5.心血管反應:包括低血壓,可通過酒精和巴比妥類安眠藥增強。
6.其他:包括低血糖、糖尿病、高尿酸血癥、肌肉痙攣、虛弱等。出現上述不良反應時,應減少劑量或停藥。
3.12酞嗪用法用量初始劑量為2.5mg~5mg ~ 5 mg,每日2次,維持劑量隔日服用。
3.13藥物相互作用鋰鋰鹽壹般不宜合用,因為乙噻嗪可減少鋰的腎臟排泄,增強鋰的毒性。
3.14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