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當老師的時候,我壹直以為老師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老師只要把這節課需要教的知識點講完就行了,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但是對班級紀律管理、作業管理、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關註很少。?幸運的是,壹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圖書館看書。我打開了關建剛老師主編的《壹線教師》。通過這本書,我更加清晰地體會到了壹線教師需要註意的各種零碎的教學細節。通過個人的實踐教學,我更加明確地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和小組競賽pk對於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真正有效的,對於孩子也有壹種激勵的教學機制,這往往比知識教學能力教學更重要和迫切。
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帶了壹個三年級的班。這門課剛開始的時候,學習很散漫,沒有組織,沒有紀律。40多名學生中只有十幾名學生能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其他同學經常忘了加或者寫作業,我很苦惱。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完成作業,我也用了各種方法,但是都不起作用。但自從看了關建剛老師的《壹線教師》中的“壹線作業”之後,我明白了,對待學生要講究策略,不能簡單粗暴地強調如何完成作業。而是要給孩子制定詳細的作業細則,讓班長、課代表、班組長等班幹部去執行,讓孩子去執行每壹項細致的任務。既然制定了計劃,就要進行檢查,同時要有獎懲制度。眾所周知,作業是孩子考試成績和知識學習能否及時鞏固的最直接、最有用的直觀表現。為了解決孩子作業難交、作業錯了不批改等問題,我決定舉辦壹次課內作業競賽,並制定了如下策略:我把班級分成八個小組,每組邀請壹位有良好作業習慣的同學擔任組長,組長負責三位同學的作業檢查任務。每周進行壹次作業評估。要求:所有隊員交作業100分,缺壹項扣10分,直至扣完100分。月度冠軍、亞洲冠軍、團體季軍被老師頒發了小紀念品。壹旦我的規章制度頒布實施,孩子作業的整體質量和交作業的效果都比以前好很多。對於班裏作業難的同學,各個小組都不願意接,我就做小組長的工作,盡力讓小組長接受,讓孩子在小組裏參與競爭;對於那些個人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實在分不到小組的同學,我會和他們簽訂作業合同。合同有證據證明學生打算自己寫。壹份是兩份。主要內容是承諾不做作業做壹次,不做作業做兩次,不做作業做三次,以此類推。另外,我還設計了壹個評分表,有班級代表負責每周壹次小統計,每月壹次大統計,並列出排行榜,給孩子及時的獎懲。我們都知道,分數,分數,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平時的作業如果每個單元測試都有記錄的話,可能是個好辦法。於是我做了壹個每天的作業檢查本,有壹個中文助手負責每天的作業統計。如果那天沒交作業,壹個作業本沒交壹分,積了壹個單元,就在單元測試裏扣了。壹個單元結束考試的時候,會有同學的作業被扣分,我會在試卷上寫扣三分。當然,完成作業的同學會發作業券,忘記帶作業本的同學可以用作業券沖抵,每個月發兩張作業券。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刺激,很有效。同時我也會經常找小組長談話,鼓勵他們為組員樹立好的榜樣,同時督促組員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對於孩子的常規學習,我會註意的不僅僅是作業,還有紀律和衛生。我會每天盡可能多的在公共場合表揚壹個同學,讓孩子明白榜樣就在身邊。他們要想優秀,首先要向優秀的學生學習。另外,對於語文課的課堂練習測試,會給孩子時間和學習任務,讓孩子有時間觀念,養成做事高效的好習慣。
為了“前線紀律”?我很贊同老師說的第壹行就是第壹重要的技能是掌控班級紀律,而要把握紀律就要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早讀,我讓先到校的同學把班裏的椅子都拆下來擺好,然後坐在座位上好好學習。這樣,後面的同學看到教室裏先來的同學不動聲色,自然會靜下心來看書。同時,我還會用手機拍下學生專註晨讀的照片,更快地發到我的Aauto或者朋友圈,激勵孩子們。同時需要註意的是,孩子往往有壹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壹到學校就交作業,很亂。嚴重浪費早讀時間,有的同學甚至提前交作業,直到上課才回到座位上。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我規定:早上不要交作業,早上安靜的看書看書,八點大家都到了,統壹交作業,三分鐘之內交作業,五分鐘之內由課代表交給老師,讓孩子知道什麽時候做什麽,這個空余時間可以高效利用。同時,上課鈴響後的幾分鐘,大部分班級都處於半安靜狀態,但是會有壹部分同學總認為老師就是鈴聲,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可以隨意嬉笑打鬧,這是完全不正確的。準備鈴是讓我們課前準備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準備好上課需要的學習用品,把需要的學習用品整齊的放在課桌上,壹旦上課鈴響,馬上進入安靜學習的狀態,坐直,專心聽講,記筆記,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但是總有壹些同學還在大聲說話,跑來跑去。對於這種現象,我會讓孩子寫下自己這段時間做了什麽的日常回憶,同時也會表揚壹些表現比較好的同學,給孩子樹立標本,讓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麽,然後去模仿,漸漸的好習慣就養成了。表揚和目標激勵是管理教學中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對於上課違紀的同學,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我會在課後找這位同學私聊,了解問題,及時解決。
?所以我覺得管的《壹線教師》給了我很多關於管理和教學的金玉良言,是我們壹線教師搞好教學的寶典。
其實除了管理老師的“壹線老師”,還有陶行知老師的小老師制度。我們都知道,教學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老師不可能什麽都親力親為。為了做好教學工作,同時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鍛煉孩子的組織管理能力,我們的老師需要培養越來越多自己的小助手,小老師。比如邀請學生幫忙做事,他們認為是壹種榮譽和獎勵。讓孩子講課和提問,讓孩子組織壹次朗誦比賽等。這些都是同學們寶貴的鍛煉機會,也是他們特別渴望展示的平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那些幹巴巴、死氣沈沈的知識。我們也要給孩子們生活中的生活知識,讓他們知道如何處理各種意想不到的“意外”。當然,如果真的不會,也可以交流討論,或者找老師幫忙。還有陶行知老師的“四甜”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它潤物細無聲,有時還會對癥下藥:把批評變成獎勵,比簡單粗暴的批評要高效得多。為此,我還在每學期開學時和階段考試、假期前的復習期間,給孩子們頒發了各種獎項,如:班級作文周報發表權、最喜歡的小學生獎、最佳期望學生獎、學習標兵、作文進步獎等等。
總之,我覺得管老師和陶老師對我的教育教學影響最大,因為他們讓我明白,教學管理需要先學會管理,才能高效教學。高效教學,需要老師教給孩子明確的學習規則和制度,真正落實到有獎懲,孩子才能學得更好更高效。我不知道我的感覺是正確的還是不恰當的。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