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倦怠乏力,食後腹脹,口幹唇燥,不知吃不吃,心煩低熱,大便幹燥,舌紅津液少,脈細弱。
病機分析:脾胃既表又裏,與天水谷的營養生化相同。所以糖尿病燥熱引起胃陰虛弱,往往導致脾陰虛,脾胃陰虛。雖然脾胃的運化功能依賴於陽氣的鼓勵,但陽氣的功能必須建立在陰液的基礎上。脾胃陰虛影響了脾的運化功能,水谷不能滋補身體,所以吃東西後出現乏力、腹脹。脾胃陰虛,津液不能運上,所以口幹;脾胃陰虛,胃失職,故知食不饑;陰虛心煩低燒;脾胃陰虛,津液不足為燥:舌紅脈弱是陰虛津虧的癥狀。
治療原則:滋養脾胃之陰。
常用藥物:
養脾陰藥:沙參、白芍、生地、石斛、麥冬、扁豆、山藥、蓮子肉、玉竹、火麻仁等。
養陰藥:石斛、生地、沙參、麥冬、烏梅、西洋參等。
常用方劑:七味白術散合益胃湯。
處方:沙參、麥冬、生地、人參、白術、木香、葛根、茯苓、玉竹、甘草水煎服,每日壹劑,分兩次口服。
方劑分析:本方用人參、苓、術、草,健脾胃,益中氣;沙參、麥冬、玉竹滋養脾胃陰虛;葛根味甘,性寒,直達陽明腸胃,解肌熱,解渴;加入木本藥物來理氣;藥物的搭配可以恢復脾胃之陰,增加脾胃之氣;脾胃運化正常,百病除。如果口幹,加入花粉和蘆根,或重用葛根;便秘加芝麻、郁李仁;不要想著飲食加雞內金和焦三仙;竹葉、梔子、蓮子心。
摘自《糖尿病綜合治療與康復》,張德雲主編,65438+中國中醫藥出版社0996年出版第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