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東蘭的地理環境

東蘭的地理環境

根據1965出版的東蘭地形圖,全縣總面積2415平方公裏,折合成362.2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09165畝(1985),占總面積的5.77%,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88。林業用地654.38+0.43萬畝(丘陵地654.38+0.03萬畝,現有林地38.4萬畝,宜林地64.6萬畝,石質山地40萬畝,灌木林地654.38+0.47萬畝,待造林地25.3萬畝),占總面積的39.5%(林業局654.38+0.01萬畝水面5.3萬畝(不含紅水河),占總面積的1.46%。道路村占用工礦用地7.2萬畝,占總面積的1.99%。難利用石山34.7萬畝,占總面積的9.6%。全縣土地利用率僅為47.9%。

解放後,由於人口增長過快,人均耕地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而逐漸減少。1952年耕地面積157877畝,農業人口122972人,人均耕地1.28畝。1960年農業人口130627,耕地159719畝,人均耕地1.22畝。1970年農業人口184151,耕地176914畝,人均耕地0.96畝。1985年農業人口248112,耕地面積209200畝,人均耕地0.84畝,比1952年少0.44畝。此外,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水土流失。據1981年調查,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20.48萬畝,占總面積的5.7%。僅1981年,被雨水沖刷掩埋的耕地就達1438畝,占耕地面積的0.6%。縣域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年平均徑流量654.38+0.8672億立方米(地表水654.38+0.607億立方米,地下水2.602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總量為4.794億立方米(地表水3.5億立方米,地下水654.38+0.294億立方米),占總徑流量的25.67%。1985全縣水利工程供水:50%保證率1.51.6億立方米;75%時的保證率為654.38+2830萬立方米;90%的保證率為1.107億立方米。1985全縣需水量10470萬立方米,其中農業0.912億立方米,工業0.78億立方米,人民生活0.57億立方米。全縣大部分鄉鎮有水資源利用,但農占、四合、五蓮、三農鄉以及金谷、坡鄉部分村莊嚴重缺水,人畜飲水完全靠水缸。

縣內內河自然落差較大,落差最大的是班勞河,為311.8m;落差最小的是巴營河,為51.7m..全縣水能資源理論儲量20150kW(不含紅水河),可開發利用11323kW,已開發利用2939.5kW。植物

金斯利(莊),稀有樹種,為常綠喬木,樹高30米以上,DBH約1m。其幹形平直,木紋結構平直致密,材質堅固,耐腐蝕,防水,特點是堅固,不蟲蛀。是珍貴的硬木樹種之壹,可用於船舶、輪船、機械、高級建築和高級家具。該樹種適宜於縣城南部石灰巖山區和石質山區,零星分布。從潮濕肥沃的石灰巖山腳下到山腰,常與其他樹種混生,屬陰性樹種。大多數幼苗和幼樹出現在樹冠下,筆直生長。但由於種子發芽困難,發芽率很低,自然再生能力弱,早年生長緩慢,幾十年後生長較快。

高山柏在當地壯語中被稱為“華飛”。據老人說,深山裏懸崖峭壁割不開的地方,還有生長。有鱗葉,香木,屬柏科。它喜歡生長在高山裂縫或高坡上,生長緩慢。縣城南部的太平、武篆、農占、四合等鄉鎮星羅棋布。由於幾十年的過度砍伐,壹些地方已經滅絕。這種樹質地細膩美觀,淡黃色,木質堅硬,耐水淹,無蟲蛀。是高檔家具和建築的珍貴木材。

優良樹種有香椿、杉木、黃萎病、櫟類、白樺、木荷、樟樹、木荷,其中黃萎病、櫟類、白樺、木荷為土山地區的自然生長樹種,而香椿、香椿為獅山地區的自然生長樹種。

藥用植物包括金銀花、山藥、何首烏、雞血藤、使君子、石斛、山豆根、黃精、百合、檳榔和土茯苓。

優良牧草為稗草、葛根、馬唐、三葉草、芒草、鐵線蓮、水草、肥育草和香蒲;好的牧草有鴨嘴草、沙葉、畫眉草、石櫟、淡竹葉、狼尾草、雞屎藤、香茅、絞股藍、千裏光、金錢草、野黃花;中型草包括白茅根、沙草、刺佩蘭、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野櫻、小薊、飛機草、克朝飛、車前草、林飛、水蛇舌草、大青葉和濱蒿。此外還有低等飼草,如粘草、金線草、懸浮春草、艾草、爆牙狼等。纖維植物主要有龍須菜。

動物

動物有猴子、麝、麅子、豪豬、獾、九江貉、果子貍(又名果子貍)、野豬、水獺、水麂、黃麂(又名黃麂)、黃鼬、黃麂、野貓、虎豹已消失。

鳥類有斑鳩、鷓鴣、山雞、毛雞、白鷴、野鴨、喜鵲、哥、啄木鳥、貓頭鷹、鷹、鳶、夜鷹、杜鵑(俗稱布谷鳥)、畫眉、烏鴉、麻雀。

魚有鯉魚、塘角魚、尖吻魚、油魚、泥鰍、草魚、竹魚、章魚、小白魚、花魚等。

節肢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包括蝦和蟹,兩棲動物包括龜、鱉、蛙和蟾蜍。爬行動物包括蛇、穿山甲、壁虎和壁虎。

昆蟲包括蜜蜂、蟬、蟋蟀、瓢蟲、蜻蜓、蜘蛛和蝴蝶。其他還有螺、螺、蚯蚓、水蛭(俗稱螞蟥)等。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等機構遷至桂林。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張文友在27-30年間,在廣西省建設廳廳長李有覺的配合下,在廣西70多個縣進行了地質礦產調查。首次編制了桂東106度以東1∶25萬地質圖,其中徐德友等人在該縣牧蘭等地進行了地質路線調查,發現了三疊紀地層。

解放後,該縣的地質工作有了很大發展。從1958開始,先後有北京地質學院(1958)、鄭州煤田地質學校(1959)、廣西石油隊(1960-1963)、廣西水文地質隊(1960)、廣西煤炭局(65438+)。廣西區域地質調查隊(1967-1970)、廣西地質隊651 (1971)、廣西第九地質隊(1975)、河池區域地質隊(19)

全縣有金屬礦、非金屬礦、燃料礦等20種礦產資源,其中中型礦1,小型礦4個,礦點15個。像石灰石這樣的建築材料有很大的工業價值。中法兩國科學專家近日首次圍繞東蘭地質資源開展聯合科考活動,地下洞穴長度16.5公裏。發現東蘭地下水資源豐富,洞穴地質結構復雜。研究人員還在孟思田園風景區周圍發現了天坑,其中壹個深達420米,這在中國很罕見。

  • 上一篇:大蒜治療失眠嗎?
  • 下一篇:女性如何補氣血?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