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
紋狀苔蘚是壹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排列成行的多角形丘疹為典型病變。
目錄
1病因
2臨床表現
3鑒別診斷
4種治療方法
5預防和控制
6臨床數據
7個臨床特征
臨床研究
疾病的起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臨床表現
多見於5 ~ 15歲的兒童,尤其是女孩,偶爾也見於成人。多麽突然的襲擊。最初的病變是壹個扁平的丘疹,大小從針尖到小米,略帶紅色或膚色,覆蓋有少量鱗屑。病竈增大後,可形成壹條寬1 ~ 3 cm的條帶,沿肢體長軸呈線性排列。條狀可連續或中途斷裂,軀幹也可萌出,偶爾在面部,常單側。沒有自覺癥狀或偶爾發癢。當皮損擴展至手指和腳趾時,可累及指甲,導致甲板變薄、指甲縱脊、甲床分裂和角化過度。大多數患者的皮損在幾個月後自行消退。
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該病不難診斷。應與線狀扁平苔蘚、帶狀銀屑病、帶狀分布的慢性單純性苔蘚相鑒別。
治療方法
大部分是自限性的,不需要治療。頑固或明顯的皮損可用糖皮質激素或0.1%維a酸軟膏治療。
預防和治療
因為疾病是自限性的,所以不要做太劇烈的治療,以防留下疤痕。必要時可外用10%尿素軟膏,也可用氫化可的松霜或2.5%美白霜治療,效果良好。
臨床資料
壹般情況:本組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9.3歲(2-23歲),其中< 5歲1例,5 ~ 10歲7例。
線形苔蘚
年齡10 ~ 15歲者3例,> 15歲者1例。發病前有外傷1例,局部壓迫1例,痊愈後有帶狀皰疹1例,其余9例無明顯誘因。白色糠疹3例,輕度特應性皮炎1例,指甲營養不良1例,家族中無類似疾病。部位及分布:上肢6例(46.2%),下肢3例(23.1%),多為內側;軀幹1例(15.4%),頸部1例(7.7%),右上肢和左下肢1例。單側分布10例,雙側分布2例。多沿血管或神經,分布於四肢、頸部壹側或軀幹周圍。
臨床特征
早期損害為針尖至栗色的較大扁平多邊形活體圓形苔蘚丘疹,表面稍有光澤,少量灰白色鱗屑,大部分呈簇狀,逐漸發展為燕尾服樣增大,相互融合形成長短、寬窄不壹的連續或間斷的條紋或條帶。線寬0.2 ~ 0.3厘米,有時可延伸至與整個肢體相同的長度。病變呈灰白色,部分呈紅色。壹般無自覺癥狀,2例伴有輕度瘙癢。起病急,9例3 ~ 6個月內自行消退,3例延遲6個月以上,其中1例持續3年。
臨床研究
臨床資料顯示,本病主要發生於5 ~ 10歲兒童,嬰幼兒及成人少見,女性多於男性,且多見於壹側肢體,上肢多於下肢。皮損為膚色或灰白色,有的為淡紅色苔蘚樣丘疹,沿四肢呈連續或斷續線狀排列。大部分是單邊分布,偶爾是雙邊分布。沒有癥狀或偶爾發癢。部分病例合並白色糠疹、輕度特應性皮炎和指甲營養不良。是否有壹定的聯系,還需要進壹步的臨床觀察和研究。
根據皮炎的特點,出疹部位,是否有自覺癥狀和特征性皮膚病理改變,即可診斷本病。但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①線狀扁平苔蘚:常見於成人,多角形紫紅色扁平丘疹,表面有韋克漢線,中心有臍窩,同型反應明顯且瘙癢感強,組織病理學真皮淺層有帶狀浸潤,真皮乳頭有膠體狀小體。②帶狀銀屑病:基本損害為紅色斑丘疹,伴有銀白色雲母鱗屑。脫落後可能會有薄膜現象,輕微刮擦薄膜可能會有點出血。③神經性皮炎:皮膚有典型的苔蘚樣變,瘙癢劇烈,持續時間長。④單側疣狀痣:多存在於出生時,皮疹堅硬,有角質疣突,無自愈傾向;組織病理學特征為角化過度、棘細胞層肥大和乳頭狀瘤樣改變,易變成銀屑病樣。然而,線狀地衣往往是地衣樣的。
病情自限,皮損可自行消退愈合,誘因無明顯自覺癥狀,壹般不需治療。久拖不愈者,可對癥治療,或用中藥治療,如大風油精或雞蛋羹。
/鏈接?URL = tvm va 5 ny 9 vsj 4 f 82 dbal 9 zdsuxuq 3 cygipev 5 l0 Hu 5 krg 84 cvweunzaynrbtkvdgh 0 qyzqekpbxprgzryzdubzahs 9 mxsgfpswtlvk 7 pdbz 59 kiuugassdl 53 ez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