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治療是上腹痛伴灼熱感。當地醫院胃鏡檢查建議:膽汁反流性胃炎。
癥狀包括上腹部灼痛,口幹口苦,燒心反酸,不時噯氣,大便不暢。
長期服用雷尼替丁、胃舒平、中藥可出現間歇性癥狀,舌紅、苔薄黃、脈細。
中醫診斷:胃痛;證候為肝木倒錯,膽胃不和。
治療宜疏肝理氣,利膽和胃。
藥用:醋柴胡10g、姜半夏12g、厚樸12g、枳殼10g、黃芩G、煆瓦楞子30g、白芍15g、大黃6g、甘草5g、陳皮15g、川貝母655。
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第二次診斷:服用上述7劑後,胃灼熱、泛酸、上腹部灼熱感明顯減輕,但大便仍略幹,有時有噯氣,酌情加瓜蔞30g、菊花15g頂服,連服5劑,大便轉暢。
按:本方用小柴胡湯疏肝利膽;用魏萍散健脾,去濁和胃;吳蓓粉可以調節胃酸和胃,保護胃粘膜。
處方中柴胡、枳殼、香附疏肝理氣;半夏、厚樸和胃,陳皮理氣、燥濕和中;黃芩清膽降火;大貝母和烏賊骨制酸。
其中並不是壹味的疏肝,而是註重藥物的平和。“疏肝不忘和胃,細調氣機,以防陰損。”
柴胡香附疏肝,佛手理氣,白芍柔肝護陰,處處照顧護胃之根。攻伐太陰無傷,舒肝氣除胃痛,攻無不克。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小柴胡湯具有抗炎、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魏萍散可增強胃腸排空功能,兩者合用可顯著促進胃動力。
註: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需選擇,請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