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寫:madouling
英文名:dutchmanspipe fruit
來源: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或馬兜鈴的幹燥成熟果實。
功效:清肺降氣,涼血止血,利濕消腫。
主治:治肺熱、咳喘、咯血、失音、痔瘡及痿腫疼痛。
性味:苦,寒。①藥性理論:“平。”②《開寶本草》:“味苦,寒,無毒。”3《綱要》:“微苦而苦。”
入肺經。①高力:“從少陰經開始。”(2)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解釋:“入肺經。”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 ~ 3元。
忌用藥:虛寒咳喘、脾虛泄瀉者慎用。
其他名稱:麻豆靈(蜀草藥)、麻豆靈(珍珠膠囊)、豆靈(草藥中的鉤元)、水麻(江蘇的植物藥)、葫蘆罐(東北的植物藥)、臭鐘(河北的藥材)、蛇參果(四川的中藥)。原植物圓葉馬兜鈴,又名圓葉馬兜鈴。
處方名稱:貝爾、馬兜鈴、馬兜鈴、蜜炙馬兜鈴、炙馬兜鈴、炙風箱等。
方中的袖珍鈴、馬兜鈴、馬兜鈴都是指生馬兜鈴。將原藥材除去雜質,作為藥物使用的人。
蜜炙馬兜鈴,又名焙馬兜鈴,蜜炙馬兜鈴。用蜂蜜精制馬兜鈴後入藥。潤肺止咳的功效增強。
產品名稱:圓葉馬兜鈴:又名圓葉馬兜鈴。它是植物馬兜鈴的果實。主產於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
馬兜鈴:它是馬兜鈴屬植物的果實。所在地:安徽、江蘇、浙江等地。
最好是果實完整,綠色,幹燥,充滿種子。
藥用部分:上述兩種植物的根(馬兜鈴屬)和莖葉(青風藤屬)也入藥,各有詳細文章。
動植物資源分布:馬兜鈴分布於吉林、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山東。馬兜鈴屬植物分布於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貴州。藥材主要產於河北、山東、陜西、遼寧、山西、河南、黑龍江等地。甘肅、江西、內蒙古、吉林、江蘇、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也有出產。
藥材采集與貯藏:9月至65438+10月,果實由青轉黃,帶梗采摘,曬幹。
拉丁名稱:馬兜鈴原植物馬兜鈴。青木香。et zucc。
炮制方法:馬兜鈴:粉碎去筋,篩土。蜂蜜口袋鈴:取幹凈的馬兜鈴,加入少許精制蜂蜜和開水,拌勻,微悶,放入鍋中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涼。(100斤馬兜鈴,35 ~ 40斤煉蜜)
考證:從藥性理論。
藥材鑒別:幹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 ~ 5厘米,直徑2 ~ 3厘米,果皮灰綠色或灰黃色,有6條凸起的波狀縱棱,中間夾有6條縱、橫細脈。壹端扁平,臍小,壹端有細柄。果皮輕而脆,容易裂成6瓣,果柄也分成6條線。果實裏有6排種子。種子扁平,三角形或扇形,邊緣淺棕色,中心棕色,壹側附有壹層膜。果仁呈乳白色,油狀。氣奇特,味苦。最好是大的,完整的,灰綠色的。主產於河北、山東、陜西、遼寧、山西、河南、黑龍江等地。甘肅、江西、內蒙古、吉林、江蘇、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也有出產。此外,甘肅還有馬兜鈴屬植物馬兜鈴的果實入藥。顯微鑒別:⑴馬兜鈴粉:棕色。①果皮纖維長梭形或條狀,頂端鈍圓或不規則分枝,直徑10 ~ 90μ m,壁厚2 ~ 15μ m,輕度木質化,孔、溝稀疏或不明顯,坑圓形、人字紋或龜裂。②種皮網狀細胞呈橢圓形,直徑30 ~ 50μ m,長63 ~ 120μ m,稍厚,稍木質化,紡錘形、長方形、彎月形。③種皮含厚壁細胞,有晶體,呈多邊形,直徑12 ~ 24微米,壁厚,稍木質化,含草酸鈣方晶、方晶、菱形或長方形,直徑2 ~ 4微米..④果皮紋孔細胞呈長方形,直徑50 ~ 100μ m,壁薄,輕度木質化,紋孔明顯。⑤種皮纖維呈層狀,上下兩層常交錯排列,與種皮賣晶細胞相連。纖維細長,直徑3 ~ 65438±04 μm,細胞腔狹窄。⑥果皮表皮細胞豐富多彩,有的細胞壁略厚。還有種皮分泌細胞、胚乳細胞、線狀細胞和網狀導管。⑵馬兜鈴粉:灰褐色。①果皮纖維長梭形或不規則分枝,直徑18 ~ 58微米,壁厚,木質化,有斜裂縫或紋孔裂縫。②種皮中的網狀細胞呈橢圓形或圓形,直徑36 ~ 84微米,大凹坑,橢圓形、多角形、圓形。③果皮石細胞呈長方形、長方形或多邊形,直徑36 ~ 51微米,壁厚4 ~ 18微米,有的與次生壁分離,有的壁很厚,細胞腔狹窄或不明顯。本產品大,飽滿,黃綠色,不易碎,無雜質。
中藥化學成分:馬兜鈴種子含有馬兜鈴酸和壹種季銨鹽生物堿。根含有木蘭堿,壹種季銨生物堿。見文章“馬兜鈴屬”。⑴馬兜鈴果實含總酸0.26%,包括馬兜鈴酸A、C、D、β-谷甾醇和木蘭堿。此外,還含有馬兜鈴內酯,薄層色譜有與7-羥基馬兜鈴酸相對應的斑點。⑵馬兜鈴果實含揮發油和0.26%的總酸。種子中含有馬兜鈴酸A、馬兜鈴酸和壹種季銨生物堿,其雷諾茲鹽的熔點為285 ~ 286℃(分解)。
中藥化學鑒別:取本品65438±0g,加5%氨水20ml,冷浸過夜,濾液加6mol/l鹽酸2ml ~ 3ml酸化,再用乙醚萃取,將乙醚溶液濃縮至小體積取樣,與馬兜鈴酸A的乙醚溶液比較,在矽膠G板上用苯-甲醇-冰醋酸(5:0.8:0.2)。